与文字有关的名人轶事(故事)

如题所述

  推敲的来历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名叫《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但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嘴里就边推敲边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2-08
一年盛夏,纪晓岚和几位同僚一起,在书馆里校阅书稿。   纪晓岚是个近视眼,因为身体肥胖,经不起炎热酷暑,于是就脱掉了上衣,赤着上身,把辫子也盘到了头顶上。   不巧,这时,乾隆皇帝慢慢走进馆来。当纪晓岚发觉时,已经来不及穿衣服了,于是他赶紧把脖子一缩,钻到了书桌底下。其实,乾隆早就看见纪晓岚的动作了,但他装作不知,就在馆里故意与其他官员闲聊,迟迟没有离去的意思。纪晓岚在桌子下面大汗淋漓,实在是熬不住 了,就探出头来问道:“老头子走了没?”他的话音刚落,抬头一看,乾隆皇帝就坐在他面前。许多人觉得好笑,但乾隆不觉得好笑。   乾隆大怒道:“纪晓岚,你好无礼。为何叫朕老头子,如果你解释得当,朕就放过你。”所有官员都为纪晓岚捏了把汗。   他从容的回答道:“皇上万寿无疆,难道不叫‘老’吗?您至高无上,难道不叫‘头’吗?天地是皇上的父母,难道不是‘子’吗?连起来不就是‘老头子’吗?”   乾隆听了,立即转怒为喜,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还奖赏了他。

参考资料:《 长安客》

第2个回答  2012-02-08
多了去了 鲁迅就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