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想|被人问,你的爱情婚姻家庭观是什么,你会怎么回答?

如题所述

不要想太多,直接一本正经回答就是。人应该无时无刻保持一种内心的真诚。

说起来,可能我以前还能算是有爱情婚姻家庭观,但现在只能算是稍微有点小看法了。时间是世上最锋利的刻刀,总是能雕琢出日新月异的人生。

我后来逐渐发现,这些东西本身就是种因缘聚合的产物,是不必要去执着的。

每个人几乎都希望自己未来能有段美好爱情、婚姻,进而组成一个美满家庭。但其实很多时候,执着都诞生于一种有限的心量。

其实,只要人开始真正在生活中努力挑战自己,追慕一些贤人的至道,就会突然明白,原来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生命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自己是没有资格在别人痛苦的时候去追求幸福的。长期安住在这种想法里后,自然就会慢慢放下对爱情的执着,转而去做自己该做的事了。

我觉得,人没有应该得到的东西,只有该尽的义务。从另一面讲,古往今来,把爱情当做人生追求者,其实说难听点,几乎没有好下场。这不是什么造化弄人,只因为人总是局限于自己的心。

人的言行处事是高不过他的心的,而只关注自身幸福的人,往往都是幸福的牺牲品。老天通常眷顾打碎小我,投身大我的人。但这并不是说,为了自身幸福应该去拥有追求。当怀揣这种目的去做事时,追求已经变味了。追求崇高的目的就是追求本身。

再说说爱情。很多人被混搅在这个漩涡里,醉生梦死,却不知道迷途知返。不是爱情有毒,而是执着于自己必须找到爱情的那颗心中毒了。

爱情是情的分支,是因缘聚合的情,再加上某种特定因缘混合产生的衍生物。把一种细化得不能再细化的事物当做自己的追求,这样的人当然只能永远活在细小的心灵夹缝里,而失去广阔的世界。

情的确是上天给人的礼物,但不必执着它。没有谁这辈子注定应该得到爱情,可能他会遇到的是亲情、友情、灵魂相惜之间的一种或多种。珍惜能让自己由衷快乐的相遇,才会慢慢找到自己这辈子注定的幸运。

这辈子注定遇到的是亲情,那就对家人更体贴一点;是友情,那就把内心的真诚给予朋友;如果是不同物种之间的惺惺相惜,那就像爱未来另一半一样去爱它,有什么不行呢?生命之间本来就没有分别。

也许这个世上,有的人注定孤独。那又如何?孤独同样是颂咏生命的赞歌。命中注定孤独,只是说明孤独是其这辈子必修的功课罢了,没什么不好。

我们对于孤独的恐惧,产生于无明的心。真正活明白的人知道,孤独不过是种心里的感受。不将自己的心灵封闭在孤岛上的人,从来不会陷入时间空间的缧绁,被动地与世隔绝。

人们活得累,正因为陷于不必要的执着和分别心,总以为不去选择未来就是不争取。恰恰相反,不争是因为某部分超脱的人,已经找到真正的快乐,不需要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寄托在飘渺的未来幻想上了。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这是圣人孜孜不倦的教诲。

很多时候,就是一句话: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不是去纠缠问题,而是定下来观察,最后窥破假象,从而发现问题本来就不存在。世界本没有问题,从来是迷惑之人心自迷。

心灵的改变开始,命运的轨迹自然发生变化。能够专注活在当下,不去计较未来得失的人,自然能够吸引来在他命运中放光放彩的人群,就有可能得到美满的爱情婚姻和家庭。

但这里存在一个悖论:只要心里对美好未来产生执着,人是没法真正活在当下的。执着的心念生起,便是无尽的幻灭轮回。想得的人必然失去,不执着的人反而得到,这是世间公理。

但是,对一个不执着的人而言,得或不得并不是他关心的问题,哪种结果都挺好,他的最终目的是超越自己。

当人能找到豁达的心灵路径时,就会越来越发觉欲念的虚幻。原来带来快乐幸福的是自己的心理感受,而不是寄托心理感受的那个外在事物。真正的快乐无所凭依,有所依附的快乐最终都会烟消云散。因为人喜欢幻想,事实让他幻灭,自然整天觉得天崩地裂。快乐必须源于真实不虚的本心,幸福要起于了不可得的永恒。

为什么哲学家都认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

很多真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过是情急之下喝一口压压惊的心灵鸡汤;但对于勇于奉行实践的人来说,真理会是永恒不灭的太阳。

外界太阳总有落山之时。一旦夜幕来临,人就自然生出一种蜷缩黑暗中的惯性习气,没了白昼的朝气;心中有着自性光明的太阳,真正的喜悦、平和与快乐才会当空朗照,永世不落。

当人感到挤压的时候,往往很难在主观上跳出来,否则他会发现,原来一切皆是因为自己心量太过局限,稍微装些东西就浑身难受了。所以广阔的胸襟一直是古今贤人追求的目标,当然这还不究竟。

当一个人只观察周围事物生发于无又归于无,遍察缘起缘灭,但一点都不装到自己心中时,这种境界其实差不多相当于古人所说的解脱了。所有宗教领袖、大文豪、大诗人、大哲学家,几乎都因接近了这样的境界,而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真相不可听闻,而要亲证。很多东西必须要靠人自己去发现,去感受。当你有所积累,观照出的世界自然不同。每一个人都是逐渐改变的。

当打碎以往经验的执着时,你会发现,以前陷于的困境其实真的只是心灵的幻觉。包括我们认为的现实世界、现实准则、现实追求,其实都只是自己的定义。主观意愿会阻碍人寻找到真相。

当发现生命纯粹的真相时,人自然便不会缠缚于生老病死、爱恨别离的罗网中了。他明白一切其实都是自己心的倒影,这些东西不是他真正的追求。

现今世界,科学技术及各种学术领域,尚不能达到诠释世界的要求,但大概规律是有迹可循的。世界真的远不是个人见识所能妄自揣测的。在我们心甘情愿承认自己井底之蛙的身份后,那处限制心性的井口才会轰然打开。

很多普通人觉得,那些放下执着的人是逃避,是在压抑自己的欲望。这再正常不过,谁以前没这么想过呢?了然这种心理规律后,谅解与悲悯油然而生。筷子的确是无法测量大海的深度的。我们不要做那个摸象的盲人,去随意评判那些敢于和自我战斗的勇者。

顺其自然和大多数人所奉行的听其自然,全然不是一回事。

不执着的人心里,恰恰是没有逃避这个词的,不去选择才是真正面对命运的挑战。很多人之所以看谁都在逃避,其实你心里明白。潜意识是不骗人的,人们看到的每种事物情形,给予的每种定义,只是他自心的外现。

不执着的人之所以快乐,正是因为不断努力清除内心的意见、评价、辩论、要求,最终显出一种包容的外相,在赢得自心的同时也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与认可。

说了这些,问题又来了。怎么看待爱情婚姻和家庭?

老子云: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珍惜得到的每一分因缘,而不是用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去改造。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从容中道,得大自在。这才是最好的选择。

功利些来说。因为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所以这样的选择对于自己才有真正的好处。难才有意义。这个道理可以推演到万事万物中。二八定理,适用于大多数领域。

宗教角度讲。受难是消业,享福是消福。所有吃过的苦、走过的弯路,其实是在替自己洗净心灵最深处的污垢。这就像是我们在俗世生活中会选择理财一样。钱要用在刀刃上,这之前则需节存起来,而不要随意糟践。

世界大同的角度讲。众生皆平等,慈悲本同心。没有谁应该享福,也没有谁生来受罪。当今世界阶级分化严重,平富差距骇人。我们没法改变世界,却能够改变自己。

在理所当然享受各种生活资源的时候,不妨设身处地想一想那些生在战乱国家、饥荒年代,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人们,甚至算上那些沦为人类享受牺牲品的动物们,我相信,所有享受给自己带来的除了激素刺激的快感外,里面更混杂着一种变了味的失落。

世界是公平的,在自己受苦时,总会有他人得到快乐。如果这份因为因果平衡而产生的快乐,能够落在那些一生悲戚的人身上,那才是最让人欣慰的事。所以,坦然接受命运中的阻碍吧。

说着说着突然想起,古人所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们现代人总用自己的偏见去理解,认为这是封建残存的毒瘤, 殊不知一切皆是自心的倒影。苏小妹劝苏东坡谅解被人骂作“牛屎”的典故,便在阐明这个道理。

无赖看整个世界,人人都是无赖;佛看整个世界,人人都是菩萨。你看到什么,取决于自己的心。所以所谓三从四德,只要你去寻找里面真正的做人智慧,而不是受其牵制,自然不会给自己带来心灵牢笼。你会发现,世上没有绝对的糟粕。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你的命中无有厌弃,世界也绝不会放弃你。

对于人来说,婚姻同样不必执着。哪怕是娶或嫁了一只小狗,都应该就和狗过一辈子,还要学会感恩它的忠诚与守候。

如同心经公式所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同样,爱情、婚姻、家庭乃至万事万物,亦复如是。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去找到生命的真相,向内寻求自己的本心。

阴翳云扉终会豁然大开。不要忘了,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主也永远怜悯世人。当然,对于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依然还是走出自己心灵的地狱,拥抱自性的天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