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预算管理

如题所述

预算管理和对企业费用支出控制。将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进行统一管理,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引入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功能。通过对业务及财务数据的分析,可以清晰地掌握公司运营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规避风险,有效提升公司费用管理水平。提供标准费用模板,建立预算体系。费用管控平台应从业务场景出发,从业务、财务、预算等多维度搭建预算管理体系。将费用预算与费用支出控制相结合,让费用支出的申请、审批和报销均有相应的审批依据,以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通过建立财务预算体系,把企业费用支出的内容、标准和要求进行标准化,并将标准化的内容纳入预算中,从而实现预算管理对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

基于成本管控思想,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维度对企业费用进行全流程管控。

理论上,企业费用管理涵盖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事前有费用总的预算管理与具体费用事项的申请管理;事中有费用各场景的消费管控及便捷支付管理;事后则是财务处理及入账汇总,并与预算匹配调整,形成完整的全流程管理闭环。

但事实上,从管控工具的进化路径来看,企业更关注事后财务报销与核算入账;而对于事前、事中的管控则倚靠完善制度与人工监管来实现:预算管理在过程控制中的严重滞后性使其形同虚设;事前申请往往成为事后补单;费用发生场景依然是费用管理体系外的“飞地”;费用制度标准愈发精细但人工落地执行却更加困难,企业缺少一个打通全流程的费用管理解决方案。

在企业,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预算在预算系统,申请在OA平台,消费跳转到第三方服务商,报销在线下,记账在财务系统。员工开展一项业务需要在多个系统之间来回跳转,看似流程完整实质却四分五裂,业务财务数据不通,难以实现精细化的管控。

不能否认企业在费控数字化转型升级中付出的努力和尝试,但科学的最高境界应当是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而不是用复杂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以“企业费用管控”为核心理念,构建了以“费控+报销+税务+报表”为一体的企业费用管控系统。通过“费控云”实现了全面预算管理、采购管理、报销管理、税务管理、报表分析等多个业务场景的串联。提供标准费用模板,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费用项,并设置对应的费用预算、报销限额等。通过报销标准及流程,对企业的日常支出进行管控。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企业要实现费用管控的标准化,必须要构建以费控为核心的企业费用管理系统。费控云提供了覆盖所有业务场景的费用管理解决方案,让企业更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28
预算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用专业点的解释可以理解为:是企业经营计划以及预期经济活动的一种数量表现,是以货币或现金流量的形式对企业未来某一特定时期生产经营活动所做的系统而详细的表述,是为了完成特定目标而对所拥有的有限资源进行的合理安排,是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的一种工具。
站在企业不同利害关系人的角度,预算起着不同的作用。比如,对于投资方是有效落实战略目标;对于管理层是快速准确制定计划和指导;对于财务部门是有效的贯彻和落实;对于业务管理人员是支撑考核和评价体系;对于业务执行人员是构建与预算匹配的业务系统。

总之,全面预算管理对于企业是一种管理工具。不同的企业应用全面预算这个工具,既有共性的方面,又有个性的方面。我认为,不同的企业做全面预算,从比较宏观的角度,需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行业属性

每个公司必然要所属一个特定的行业,行业属性确定了一个公司的战略地图,而战略地图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全面预算和滚动预测是战略地图的顶层反映。

如某大型制造集团,集团公司的管理重点在于年度计划的完成和资金的收入支出计划。以公司的年度经营计划制定生产计划MPS,依据采购提前期、库存控制策略制定采购计划,而订单则是面向项目,根据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成本。那么这种公司的全面预算就要将它这种行业的特性反映出来。

再如某大型啤酒集团,啤酒的生产受季节影响较大,波动性较强,典型的渠道控制销售策略,以平稳的现金流为基础,根据季节波动调整生产线,调整存货,又可将一部分存货压力通过渠道传递到下一级。那么它的全面预算则要具有这个行业的特有属性。

运营模式

上面所说的行业差别对全面预算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会发现,即使在同一个行业中,各个公司也千差万别,运营模式不尽相同。

例如在珠宝行业中,有些珠宝集团,采用的是线下体验式选取,线上统一销售下单,物流集中配送,设计生产集中管理的模式,并涉及验货、防伪等重点内容,而且支持客户订制。这种方式本身带有浓重的电商色彩。而有些大型公司采用门店入驻各大型商场,或公司官网宣传最新、最热的款式,但购买仍需到店,质检、库存以及非常重要的售后服务都分散到各个门店,而这些门店有些可能是直营的,人、财、物统一管理,有些也可能是加盟式的独立运营。这种资金密集型的行业面向终端消费者,行业竞争也非常充分,对预算的准确度就有较高的要求。不同运营模式的企业,预算的模型有着巨大的差异。

一般来说,运营模式分为财务管控型和业务管控型。财务管控型的企业属于分权型,具有分部灵活性强,便于及时把握投资机会,分部管理人员积极性高,总部管理费用低等优势,同时也具有资金在集团范围内难以统筹和低成本利用,难以很好控制分部对外投资,易形成小而全、资源利用效率低、各分部缺乏协同等缺点;业务管控型的企业属于集权型,能对战略更好地实施、控制与协调,各分部能获得低成本的资金,可减少投资盲目性,降低经营风险,便于衡量分部的经营状况,但集团战略与财务计划的制定缺少分部参与,分部间有冲突,总部协调复杂,总部管理费用高。

国内大部分企业多采用折中的管理方式。这种模式关注战略、重点业务规划、结果考核,母公司并不替代子公司进行直接管理,而是在集权基础上分权控制。这种模式对母公司提出的要求会更高。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各分部业务是否联系紧密,集中是否有利于形成规模优势,总部的管理控制能力是否够强等。

企业战略、预算和业绩评估关系

预算的核心作用是为了达成企业的经营计划,完成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那么从战略目标的制定到具体的经营活动,是通过业务流程串接起来的,也就是所谓的业务驱动。

通俗地讲,一般的业务驱动方式是这样的:通过对外部驱动要素,如竞争对手信息、客户反馈、政策颁布等的分析,综合各个业务单位发展方向,确定企业主体战略目标,进而细化成计划,这是一个战略的、顶层的设计;再结合各个业务板块形成企业详细的经营计划,这里面就包括各类量化的指标,这些指标不只是财务的,还有更多业务类的数据,而把这些业务类的指标财务化,就形成了各个分项的经营预算。
每个企业都会有自己特定的业务驱动方法,这是企业的流程架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的体现,是自身的业务运转模式。业务流程的运转承载了大量的属性和信息,反映了各个层级业务执行的因果关系。
在做预算编制以及预测分析中,公式和表单的设计就是对业务数据和其驱动的抽象反映。因为每个公司的业务驱动模式都不一样,因此,公式和表单的设计每个企业也都会不同。这也是企业全面预算中最需要体现个性化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