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寨乡的新农村建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0

侯寨乡党委、政府抢抓机遇,不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侯寨乡已逐步发展成为郑州市的经济重镇和旅游名区。 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侯寨乡认真落实“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劳动者素质;强化依法治村,促进村风文明;发展生态林业,实现富裕与文明同行。几年来,在紧抓荆寨、袁河、麦垛沟等村的新农村建设不放松的情况下,更是将一个一穷二白的樱桃沟村发展成了郑州市20个社会主义重点示范村之一。
樱桃沟村原名石匠庄村,2003年更名为樱桃沟村,该村有5个自然村,7个村民组,395户,1560人。土地总面积221公顷,林果业占地近134公顷。在新农村建设之前的樱桃沟可以说是一穷二白,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房屋建设无序,道路等基础设施更严重滞后。自2006年樱桃沟被郑州市列入10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特别是2007年又被列入郑州市20个社会主义重点示范村以来,在二七区委、区政府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协调下,在区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根据区委提出的“一点一线带全面”战略构想,侯寨乡结合该村实际情况,按照“重点建设,整村推进”的思路,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依据市新农办制定的新农村建设标准,樱桃沟村新农村建设进展迅速,道路、房屋改造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整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农村建设不是简单的村庄整治,最终目的是调整产业结构,制订长远的产业规划,让人民过上小康生活。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侯寨乡按照区委、区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结合樱桃沟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依靠樱桃产业,利用古村落景观,利用荒山果园、沟壑水体、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旅游经济和庭院经济。
为了加快樱桃沟的建设,侯寨乡政府首先从乡里抽调精干力量,组成10人工作组,制定了工作组工作制度,使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实行副科以上领导包组,机关干部包普通户,垂直站所帮困难户的分包工作机制。每名机关干部包4~6户,垂直站所帮扶2~3家困难户。其次,乡政府出面与乡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多次协调,简化手续,现场办公,为家庭困难户、发展农家乐业户协调1~10万元不等的小额贷款,为近50户村民办理贷款手续,贷款总额超过100万元,缓解了新农村建设中遭遇的资金难题,加快了该村新农村建设步伐。
樱桃沟村老房屋多,而且具有古色古香历史风貌,为了避免重复建设,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在新农村建设时,侯寨乡党委、政府不搞盲目攀比、大拆大建,而是着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和景区服务功能上下工夫,把旧房老宅当作宝贵的旅游资源,实施保护性改造,甚至保持历史原貌,预留旅游发展空间。同时,政府为新建房屋的农户提供统一的图纸,按照统一的标准,建设青砖蓝瓦统一风格的中原民居古典建筑,与原有建筑共同形成和谐的古村落景观,成为侯寨乡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随着樱桃节的举办,樱桃沟的知名度日益升温,每年前来观光的旅游人数逐年上升,为了适应这种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势头,满足游客的就餐住宿需求,候寨乡确定把农家乐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积极发动群众,大力发展古朴、典雅、具有农家特色的农家乐。同时,协调工商、税务、旅游、卫生等区直部门,上门服务,现场办公,发放证照,免除税费。目前,农家乐建设已经投入资金154.7万元,发展农家乐20余户。全部建设投入营业后,樱桃沟村将成为全区乃至全市农家乐规模示范村,成为推动全乡观光旅游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
如今的樱桃沟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以及庭院改造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效,特别是农民人均收入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政府大力的资金投入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家庭经济的积极性,不少农户多方筹资扒掉旧房建新房,有的还在自己承包的樱桃园里、鱼塘岸边、果木林中建起了垂钓休闲游乐园。每当樱花盛开,樱桃成熟的时节,游人如织,盛况空前。村里的独生子女户王根喜家,原来只种了三角沟壑地,平时仅靠夫妻俩打工每月1000多元的收入根本不够全家5口人的开支,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自从开办了“农家乐”饭馆后,月收入达到两万多元,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像这样的不出家门就创业致富的人家,在侯寨乡还有还多。 侯寨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乡,乡党委、政府努力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点。依托资源丰富优势、丘陵沟壑地理优势,侯寨乡紧紧围绕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这一主题,因地制宜,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农业,形成了樱桃沟、葡萄基地、水源涵养林基地、香椿基地、烤鱼沟等五大基地和凤凰岛、梨园村、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园、农业科技博览园等四大农业观光园区。园区的开发建设,不仅吸收了大量外来资金参与农业建设、打造了旅游观光农业新亮点、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为侯寨乡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今后的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也构成了侯寨乡的主要景点。这些景点已连成线、形成片,为广大郑州市民提供了一个集休闲、度假、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多功能、全方位、综合性的休闲度假好去处。
同时侯寨乡实施“两大战略”。一是实施“绿色战略”。以建设“森林中的城市,城市中的森林”为目标,着力打造郑州市西部的林海和绿洲。二是实施拳头产品战略。经过多方考察引进,现已形成了农博园的蝴蝶兰、王庄的香椿、八封庙的丝瓜、樱桃沟的樱桃、红花寺的葡萄等五大拳头农业产品。现在侯寨乡已形成了年产无公害蔬菜2000万公斤、各类水果6000万公斤的规模的蔬菜、水果供应基地。同时,除每年一届的郑州樱桃节之外、还有葡萄文化节,万人采摘节,每年都吸引100多万人前来观光旅游,实现超亿元收入,不仅彻底解决了农民卖果难问题,而且进一步提升了侯寨乡的知名度,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在大力发展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同时,侯寨乡不忘生态环境建设,以环尖岗水库水源涵养林建设为着眼点,积极实施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两年来,新增大面积造林3350公顷,共种植楸树、国槐、柏树等树种800万株,各类小灌木300余万株,为实现郑州市提出的“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郑州市西南部“后花园”建设初见成效。创新探索寻出路总结经验促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的事物,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搬,没有可靠的经验可以学,还处于一个边摸索边发展的阶段。侯寨乡新农村建设在探索过程中,总结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路子。
首先,坚持规划先行,明确目标再定位。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合理推进新农村的重要保证,新农村建设规划要遵循自然规律、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侯寨乡“两委”班子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各村的产业基础、农民生产、生活习惯等具体情况,规划好本村的发展规模和发展目标,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新农村的目标,不能盲目攀比,搞大拆大建。
其次,始终坚持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乡政府广开资金渠道,采用向上级争取、多方筹集等多种形式,切实解决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积极推广沼气等清洁能源,以沼气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切实改善农村生活和居住环境。要把农村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居住环境适宜的新农村。
第三,坚持发展优势农业,确保农民增收。几年来,政府积极引导农民改变传统养殖种植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同时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不断引进新品种,培育和发展特色农业,以特色主导产业的壮大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突出新特色,打造新品牌,增加新收入。
第四,坚持技术的培训,建立农村实用性人才队伍。一方面,侯寨乡政府根据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聘请有关专家到田间地头针对生产实际举办讲座,不断更新农民的知识,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另一方面,利用农闲时间,组织有专长、文化素质较高的农民进行剩余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实用型人才的自身素质,培训农业生产急需的实用人才队伍。
第五,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高强大动力。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体制保障。侯寨乡在切实保护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不受侵犯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有序地推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把重点示范村当成试验田,大胆给予土地等优惠政策,让先建起来的示范村真正起到铺路石的作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侯寨乡立足农业大乡的实际情况,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为基础,逐步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努力从农业大乡向经济强乡转变。目前侯寨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樱桃沟村正以较好的经济基础、强劲的发展势头,向人们展示着迷人的风光、诱人的商机和美好的未来。据了解,侯寨乡袁河、麦垛沟等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已经初步开始实施,相信在二七区区委、区政府的关心地支持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下,侯寨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会迎来一个更为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