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道士中“茅山“一词的来缘

如题所述

茅山道士(茅山宗)称谓来源:
茅山,坐落于现今江苏省西南的丹阳境内,风景秀丽,幽静宜人,蜿蜒起伏,有道教圣地“十大洞天”中的“第八洞天”之称,又是“三十六小洞天”的“第三十二洞开天”,更被誉为是“天下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一福地”。这种种称号不仅为她披上了层层神秘的光环,也为她引来了许多奇人异士。因为有道教一宗发源于此,所以以此为修炼本处,后发扬出去的道教宗派称之为“茅山宗”,人们便把其弟子呼之为“茅山道士”。

茅山道士(茅山宗)源流:
上清派祖师杨羲等和东晋炼丹家葛洪,都先后在此修炼过。南齐永明十年,做了十四年朝廷闲官“奉朝请”的陶弘景,突然提出辞呈,齐武帝准允后,他就到茅山做了隐士。在金坛华阳洞内住了下来,并给自己取了个道号“华阳隐居先生”。
茅山宗前身为道家的上清派,陶弘景继承了杨羲、许谧所传的上清经,悉心编纂了专门记述着上清派早期的教义、方术,以及历史的《真诰》及《登真隐诀》《真灵位业图》等的两百余卷道经,在此弘扬上清经法。
后又经他及众弟子数十年的苦心经营,教理和组织逐渐完备,后人因以茅山为祖庭,才逐渐发展演变成了今天的茅山宗,亦是上清派以茅山为发展中心的别称。
自陶弘景以后,茅山宗人才辈出,其影响也日渐扩大。唐宋时期的茅山宗发展到了高峰,唐代茅山道士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等,均极得大唐宗室的尊崇。
茅山宗主要传承了《上清大洞真经》,修持方法以思神、诵经为主。也有炼丹,宗师陶弘景本人就是一位精于炼丹的高手,梁武帝就曾经服食过他的丹药。

时至今日,茅山道士多是以捉鬼降妖而名闻于世的,殊不知茅山宗的教义精华却跟这些毫无瓜葛。之所以会这样的名声,一则是后世弟子为了骗吃骗喝,而愚弄乡民所至,二则是那些无知信徒们夸大其词,以讹传讹造成的结果。
鬼神之说在世间由来已久,近代更有诸多例证表明其并非无稽之谈。道家的方术有法、术两种,其中道术中的符、咒、灵图、降妖、摄魂等,指的就是降妖捉鬼、渡世救人的一些方法。但其最终却是要借此达到修行的目的,而绝非是以降妖捉鬼为已任。
自明、清以来,道家传承受到了执政者的极力排斥。尤其自清以后,近代科学的兴起,更是让道家的发展走上了绝境。道门子弟也大都由此沉沦,以至真正的道士越来越少,反而那些假道士、真神棍们却越发的猖獗起来。导致门人不思进取,整天里只知装神弄鬼的骗人钱财,直把个好端端的茅山宗弄的面目全非、乌烟瘴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0-09
茅山道士
茅山道士(茅山宗)称谓来源:

茅山,坐落于现今江苏省西南的丹阳境内,风景秀丽,幽静宜人,蜿蜒起伏,有道教圣地“十大洞天”中的“第八洞天”之称,又是“三十六小洞天”的“第三十二洞开天”,更被誉为是“天下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一福地”。这种种称号不仅为她披上了层层神秘的光环,也为她引来了许多奇人异士。因为有道教一宗发源于此,所以以此为修炼本处,后发扬出去的道教宗派称之为“茅山宗”,人们便把其弟子呼之为“茅山道士”。

茅山道士(茅山宗)源流:

上清派祖师杨羲等和东晋炼丹家葛洪,都先后在此修炼过。南齐永明十年,做了十四年朝廷闲官“奉朝请”的陶弘景,突然提出辞呈,齐武帝准允后,他就到茅山做了隐士。在金坛华阳洞内住了下来,并给自己取了个道号“华阳隐居先生”。

茅山宗前身为道家的上清派,陶弘景继承了杨羲、许谧所传的上清经,悉心编纂了专门记述着上清派早期的教义、方术,以及历史的《真诰》及《登真隐诀》《真灵位业图》等的两百余卷道经,在此弘扬上清经法。后又经他及众弟子数十年的苦心经营,教理和组织逐渐完备,后人因以茅山为祖庭,才逐渐发展演变成了以后的"茅山宗",亦是上清派以茅山为发展中心的别称。

自陶弘景以后,茅山宗人才辈出,其影响也日渐扩大。唐宋时期的茅山宗发展到了高峰,唐代茅山道士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等,均极得大唐宗室的尊崇。

茅山宗主要传承了《上清大洞真经》,修持方法以思神、诵经为主。也有炼丹,宗师陶弘景本人就是一位精于炼丹的高手,梁武帝就曾经服食过他的丹药。 宋朝至明朝时期茅山宗与各派所融合,不复存在。

时至今日,偶尔出现的所谓茅山法门多见于附道外道的民间巫术。茅山道士多是以捉鬼降妖而名闻于世的,殊不知茅山宗的教义精华却跟这些毫无瓜葛。之所以会这样的名声,一则是后世弟子为了骗吃骗喝,而愚弄乡民所至,二则是那些无知信徒们夸大其词,以讹传讹造成的结果。

鬼神之说在世间由来已久,近代更有诸多例证表明其并非无稽之谈。道家的方术有法、术两种,其中道术中的符、咒、灵图、降妖、摄魂等,指的就是降妖捉鬼、渡世救人的一些方法。但其最终却是要借此达到修行的目的,而绝非是以降妖捉鬼为已任。

由于清帝宠信佛教密宗,道家的传承在此时期受到了执政者的极力排斥。尤其自清以后,近代科学的兴起,更是让道家的发展走上了绝境。道门子弟也大都由此沉沦,以至真正的道士越来越少,反而那些假道士、真神棍们却越发的猖獗起来。导致门人不思进取,整天里只知装神弄鬼的骗人钱财,直把个好端端的茅山宗弄的面目全非、乌烟瘴气。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410974.htm

第2个回答  2007-10-09
路过,借花献佛。。。

茅山道士(茅山宗)称谓来源:
茅山,坐落于现今江苏省西南的丹阳境内,风景秀丽,幽静宜人,蜿蜒起伏,有道教圣地“十大洞天”中的“第八洞天”之称,又是“三十六小洞天”的“第三十二洞开天”,更被誉为是“天下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一福地”。这种种称号不仅为她披上了层层神秘的光环,也为她引来了许多奇人异士。因为有道教一宗发源于此,所以以此为修炼本处,后发扬出去的道教宗派称之为“茅山宗”,人们便把其弟子呼之为“茅山道士”。

茅山道士(茅山宗)源流:
上清派祖师杨羲等和东晋炼丹家葛洪,都先后在此修炼过。南齐永明十年,做了十四年朝廷闲官“奉朝请”的陶弘景,突然提出辞呈,齐武帝准允后,他就到茅山做了隐士。在金坛华阳洞内住了下来,并给自己取了个道号“华阳隐居先生”。
茅山宗前身为道家的上清派,陶弘景继承了杨羲、许谧所传的上清经,悉心编纂了专门记述着上清派早期的教义、方术,以及历史的《真诰》及《登真隐诀》《真灵位业图》等的两百余卷道经,在此弘扬上清经法。
后又经他及众弟子数十年的苦心经营,教理和组织逐渐完备,后人因以茅山为祖庭,才逐渐发展演变成了今天的茅山宗,亦是上清派以茅山为发展中心的别称。
自陶弘景以后,茅山宗人才辈出,其影响也日渐扩大。唐宋时期的茅山宗发展到了高峰,唐代茅山道士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等,均极得大唐宗室的尊崇。
茅山宗主要传承了《上清大洞真经》,修持方法以思神、诵经为主。也有炼丹,宗师陶弘景本人就是一位精于炼丹的高手,梁武帝就曾经服食过他的丹药。

时至今日,茅山道士多是以捉鬼降妖而名闻于世的,殊不知茅山宗的教义精华却跟这些毫无瓜葛。之所以会这样的名声,一则是后世弟子为了骗吃骗喝,而愚弄乡民所至,二则是那些无知信徒们夸大其词,以讹传讹造成的结果。
鬼神之说在世间由来已久,近代更有诸多例证表明其并非无稽之谈。道家的方术有法、术两种,其中道术中的符、咒、灵图、降妖、摄魂等,指的就是降妖捉鬼、渡世救人的一些方法。但其最终却是要借此达到修行的目的,而绝非是以降妖捉鬼为已任。
自明、清以来,道家传承受到了执政者的极力排斥。尤其自清以后,近代科学的兴起,更是让道家的发展走上了绝境。道门子弟也大都由此沉沦,以至真正的道士越来越少,反而那些假道士、真神棍们却越发的猖獗起来。导致门人不思进取,整天里只知装神弄鬼的骗人钱财,直把个好端端的茅山宗弄的面目全非、乌烟瘴气。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658248.html?si=1

第3个回答  2007-10-09
<<上清经>>是东晋中期以后出现的一组重要的道教经典.上清经的问世及传布,在道教内部开创了一个新的派别-茅山上清派,陶弘景成为南朝上清派的代表人物.在现存<<上清经>>中,诸如金丹服食,导引行气,佩符投简,遁甲隐景,踏罡布斗,高奔日月,餐吸云霞,歌诵礼赞,召神伏魔,禁制虎狼等等道术应有尽有,而尤生守一之功法.<<大洞真经三十九章>><<雌一玉检五老宝经>><<太上素灵洞玄大有妙经>>被称为道者三奇.其内容为心中存想神至面前的存思之术最有特点即存神炼形之术.当今搞符咒术的必须学会存想之术.说明人体中有五神,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志,肾藏精,五藏尽伤则五神离去.,现<<正统道藏>>洞真部所收录的<<大洞玉经>>为南宋茅山传本.
陶弘景生于公元456年.历经南朝的宋,齐,梁三个朝代.在当时称其为山中宰相,道门学者.南朝时期的达官显贵纷纷拜于其门下,足见当时之显赫地位.陶弘景在实际研究操作中严谨地将养生术,炼丹术,医药学用之于实践,为道教上清派的最后形成奠定了基础.他将茅山(今江苏南部原句曲山)建成道教上清派的基地与中心.所以上清派在后来也被称作茅山宗.奉魏夫人或杨曦为第一代宗师,以<<上清大洞真经>>为本门正传,供奉元始天尊为最高神,同时也研习灵宝,三皇及天师道经及法录.茅山派的形成标志着自葛洪以来江南士族道教徒以神仙道教改造旧天师道团,创立官方化的正统道教的完成.陶弘景还完善创立了道教的神仙体系,为神仙排定座次.形成三位一估的三清尊神神说.即玉清元始天尊说上清经;上清灵宝天尊说灵宝经;太清道德尊说三皇经.在这一时期内道教又引进了地狱的概念.北方癸地有罗酆山,有六座鬼神宫府.陶弘景将错综复杂的神仙系统统一归纳,集成一本<<真灵位业图>>.将道教出现的近七百名神灵的名讳称以图谱的形式一一列出.其目的在于使修道者明白:超现实的仙真鬼神世界里也有明确的等级秩序.
第4个回答  2007-10-09
一提茅山道士就会想到茅山术。
其实茅山来源是:相传汉元帝初元5年(公元前44年),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来茅山采药炼丹,济世救民,后来被称为茅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