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周国平学校最应教三教育读后感

如题所述

教育应该要培养怎样的人?成功的人要具备什么品质?这两个问题是要从事教育的人
首先要思考的。

周国平是学哲学的,在思考教育问题时,就一定会把这个专业背景带进来。他在哲学
上做的工作,
大量的是对人生问题的思考。
人生问题和教育问题是相通的,
做人和教人在根
本上是一致的,
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
也就是教育上最应该让学生得到的东西。
这个信
念,构

成了周先生思考教育问题的基本立足点。

人生的价值,可用两个词来代表,一是幸福,二是优秀。优秀,就是人之为人的精神禀
赋发育良好,成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的人。幸福,
最重要的成分也是精神上的享受,因而是
以优秀为前提的。
由此可见,
二者皆取决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
而教育的使命即在
于此。

现今教育
,
它剥夺孩子的童年,扼杀少年人的求知欲,阻碍青年人的独立思考。若挂着
教育之名而实际上对素质起了压制、
扭曲、摧残的作用,
就只能说是伪教育和反教育了。毋
庸讳言,
今日的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存在着严重的急功近利倾向,
只教给学生一些狭窄的专业
知识、
结果必然使大多数学生心目中只有就业这一个可怜的目标,
只知道作为谋生手段的这
一种不快乐的工作。

在书中,作者把他最欣赏的教育理念列举出来,共七点,
称之为教育的七条箴言。
它们
具有箴言的特征:直指事物的本质,既简明如神谕,又朴素如常识。

第一条箴言: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第二条箴言: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第三条箴言: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第四条箴言: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

第五条箴言: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第六条箴言:大学应是大师云集之地,让青年在大师的熏陶下生长。

第七条箴言:教师应该把学生看做目的而不是手段。

作者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
呼吁我们的教育回归常识,
回到教育之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
理上来。
他认为教育的使命就在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
就在于让人成为人性意义上
的正真的人,并幸福地生活着。

懂得了

教育即生长

的道理,我们也就清楚了教育应该做什么事。
比如说,
智育是要发
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
而不是灌输知识;
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
而不是灌输
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兴趣。
看一个学生的智力素质好不好,
第一
个尺度就是看他对事物有没有好奇心,
对知识有没有兴趣。
教育应该远离功利和实用,
贯彻
人文精神,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健康、善良的生命,活泼、智慧的头脑,丰富、高尚的灵

魂。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从学校和教师来说,
最重要的也不是讲授知识,
而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一个有趣
的教育的定义:
你把学到的东西都忘掉了,
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
而那个忘不掉的剩下的东
西就是一种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
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不要挫
伤孩子的哲学兴趣,
而要保护和鼓励,
而最好的鼓励办法就是和他们一起思考和讨论。
事实
上,
任何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都不可能有所谓的标准答案,
可贵的是发问和探究的过程本身,
使我们对那些根本问题的思考始终处于活泼的状态中。因为孩子们是多么善于提出既不实
用,又无答案的问题,这正是哲学问题的典型特点,可惜的是,它们往往被毫无哲学听觉的
大人们扼杀了,
同时也扼杀了许多未来的哲学家。
而老师必须有着活泼的心智,
他能在课堂
上产生一个磁场,
把思想的乐趣传递给学生。
浩瀚宇宙间,
也许只有我们的星球开出了生命
的花朵,可是,在这个幸运的星球上,比比皆是利益的交换、身份的较量、财产的争夺、最
罕见的偏偏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

成功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
比成功更重要的是,
一个人要拥有内在的丰富,

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
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
并把它们做好,
尽量做得完美,
让自己满
意,这才是成功的真谛。而人生最珍贵的价值和最美好的享受恰恰就寓于这样的成功。摘自百度文库王晓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