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服饰的春秋战国服饰

如题所述

春秋战国的衣服,是直筒式的长衫,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这种衣服叫「深衣」。还有一种「单衣」,是没有里子的宽大衣服。他们头上还戴「帻」;帻是用来包住头发的头巾,不让它们披散下来。
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纹样是从商周奴隶社会的装饰纹样传统基础上演化而来。
战国时期服饰纹样的题材,具有一定的象征含义,当时最为流行的龙凤既寓意宫廷昌隆,又象征婚姻美满。鹤与鹿都象征长寿。翟鸟是后妃身份的标志,鸱鸺(猫头鹰)象征胜利之神,以上题材多用于刺绣中。丝织纹样因受提花工艺的限制,战国时多限于菱形纹、方棋纹、复合菱形纹及在这类几何纹内填充人物、车马、动物等的变体纹样。
袍的款式有三种类型。第一型:后领下凹,前领为三角形交领。两袖下斜向外收杀,袖筒最宽处在腋下,小袖口。此型尺寸较小,比较实用。 第二型:两袖平直,宽袖口,短袖筒。后领直起,前领为交领(三角形)。衣身较宽松,为罩于表面的袍服。第三型:长袖,袖下部呈弧状(袖下面的弧线称为“胡”,据《后汉书·舆服志》说它是仿效牛的颈项下有垂胡之形而设计的)。衣身宽松,有华贵的风度。此种款式至西汉仍继续流行。
实物考证
长沙战国楚墓出土帛画人物与木俑,尚有衣襟右侧向后身呈三角形延伸的曲裾袍式。
湖北江陵马山战国楚墓出土的服装实物中袍类裁法有正裁、斜裁两种。正裁法:袍分上衣下裳两部分,上衣正裁共8片。其中,正身2片,双袖各3片。以上8片拼合之后,再从下边缝合。在双袖与正身相接的腋下,另拼一块长方形,便于手臂上下活动。领缘用纬起花的绦带做成,下裳正裁共5片,大、小襟正面两片。裾缘下摆缘直裁另拼缝。斜裁法:上衣部分正身和双袖均斜裁,共8片。袖缘、领缘也斜裁。下裳正裁共8片。
湖南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漆奁装饰人物纹中所穿大袖、宽下摆、V字形交领长袍,腰间紧束腰带,体态秀美。《尸子》:“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此漆奁人物画所表现的,也正是细腰的装束。此外,所有人物衣着领口、袖口、下摆及腰带均为白色,可能是在深色袍子之内衬穿白色衬衣。头冠虽不清楚,但都有缨带下垂,系于颌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