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后退休金比之前多还是少

如题所述

养老金是按照缴费基数、缴费年限、个人账户余额、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退休年龄等综合因素来计算的,同样是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由于缴费基数不同,缴费年限不同,个人账户余额的差距等,养老金都会产生比较大的差异。

      在2024年12月退休的事业编工作人员,由于到2024年9月30日,事业单位退休中人的10年过渡期已经结束,在12月办理退休的人员,养老金不再和老办法对比计算,完全按照办法进行计算。
      按照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包含了基本养老金、职业年金两个部分,按照养老金计算的规则来分析,在2024年12月退休的事业编工作人员,和同等条件的人相比较,养老金都会高于在2024年之前办理退休的人员。
      由于养老金的计算涉及的因素比较多,是众多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总结起来就是两句话,即
      “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从长缴多得来说,在2024年12月退休的人,由于实际缴费年限是从2014年10月1日开始的,实际缴费年限也只有10年多一点,同样存在比较长的视同缴费年限。从累计缴费年限来看和在2024年之前办理退休的人员相比,缴费年限的差距不大,事业编工作人员大多数人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基本上都是在35年到40年左右。

      从多缴多得来说,在2024年12月退休的事业编工作人员,在职时从2015年开始调整工资待遇,之后有的地方是每两年调整一次,有的地方达到了每年调整一次,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基本上是处于每年增长的状态。比如在2014年10月之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大部分人的工资都是在4000元左右,但在2015年以后大部分人工资都会超过5000元以上,高的每年收入可以达到几十万元。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按照本人的实际工资来缴纳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实际缴费的基数都会高于之前退休的人员,平均缴费指数也会更高,同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和职业年金账户余额的积累也更高。这也是多缴多得原则在养老金计算办法中的体现。
      另外一个重大的因素就是养老金计发基数的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计发基数,是按照上年度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月平均工资来计算的,这几年虽然 遇到国内外不确定因素的增多,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但我国经济发展还是保持比较理想的增长速度。经济的不断增长,也就意味着职工的工资收入会增长,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月平均工资也会增长,所以每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也是每年增长的。2024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和之前退休的人员相比,至少每年增长4%到5%左右。

      机关事业编工作人员,在2024年12月退休,基本养老金分为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三个部分,其中平均缴费指数部分,由于在职时工资得到了大幅度的调整,缴费基数更高,缴费指数也更高,视同缴费指数的计算和前几年退休人员的计算办法没有变化,都要参考在职时的职务、职级、技术职称等。
      平均缴费指数的提高,也就意味着在计算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时的指数化缴费工资更高。假如养老金的计发基数是9000元,平均缴费指数是指数化缴费工资就是9000元;如果平均缴费指数为指数化缴费工资就是13500元,这就标志着按照150%缴费的人比按照100%缴费的人,每缴费一年的基础养老金高45元。
      在2024年12月退休的事业编工作人员,职业年金的缴费年限达到了10年2个月,这和在前几年退休的人员相比,职业年金个人账户的余额增加的幅度是非常大的,有的甚至要高出一倍到好几倍。职业年金是事业单位养老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于个人账户养老金。

      综上所述,在2024年12月退休的人员,在同等条件下,也就是缴费年限、职务职级、技术职称、退休年龄等条件差不多的情形下,养老金都会高于以前办理退休的人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