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本控制都有哪些方式内容?

如题所述

质量成本控制的内容:
一、严把产品的设计试制关
产品的设计质量决定着产品质量,它是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标准和依据。如果开发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薄弱,设计不周,铸成差错,则后来一切工艺和生产上的努力都将失去意义,而给产品留下的后遗症.不仅严重影响质量以及投产后的生产秩序和其它一系列准备工作,使内部故障成本上升.而且会导致产品销售后,大量的退货、保修、索赔事件发生,使得外部故障成本增大。因此,要严把产品设计试制关.不断提高产品设计质量。
然而,提高产品的设计质量,往往会导致质量成本的上升,特别是用于预防和鉴定方面的成本开支增大。如提高零件精度、光洁度,就会增加工时消耗,要求采取必要的工艺措施,增加工艺装备和检验工具,进行试验和研究.或改用较贵重的原材料等,从而引起相应费用增加。不可否认的是,在优质优价条件下,产品质量的提高也会相应地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收益。从经济学角度而言,产品的质量、成本和价格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二、注重生产过程中质量成本的控制
分析产品质量成本的构成,不难发现占总质量成本很大比重的内部故障成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造成内部故障成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由于检测手段不先进和检验人员的素质不高而造成的复检费用,也有由于操作工人技术水平不高,或操作失当而造成的废品损失和返修费用等。因此,对于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成本控制应抓好以下工作:
(1)组织好技术检验工作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产品质量成本的控制,必须根据技术标准,对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品以及工艺过程质量都要进行检验,严格把关。因为不合格的原材料、零件、半成品等由于验不严而转入后序生产,既消耗了人力、物力资源,又使质量成本大幅上升。因此,要保证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零部件不转序,不合格的半成品不使用,不合格的成品不出厂,这是降低质量成本的关键。
技术检验工作质量水平的高低,受制于两大因素:一是检验手段是否满足检验工作质量的要求,低水平的检验工具、设备、仪器等难以满足高质量产品检验工作的要求;二是检验人员的素质,质量检验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不同,对产品质量存在的或可潜在存在的问题地分析、判断、处理的结果也是不相同的。这都危及到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成本控制,因此,在适当投入满足质量检验工作要求的仪器、设备的同时,要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
(2)不断提高生产操作人员的素质
产品的生产是由生产工人直接来完成的,产品质量的好坏,与操作人员业务素质水平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应不断提高生产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要严格按照规章翩度、操作标准办事,树立“质量是产品生命力”的观念,由被动的接受检验转变为我要检验、自我检验、相互检验,使整个生产过程处于质量监督保证体系之下,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产品的质量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建立健全质量成本控制制度
(1)建立质量成本控制责任制
在质量成本控制过程中,应明确质量总成本由质量检验部门负责,各类质量成本应分解、落实到各责任部门。具体来讲,预防成本应由技术部门负责,控制那些在质量管理、产品开发设计、工艺和检验等阶段所发生的质量预防费用;鉴别成本应由质量检验部门负责,控制那些在原材料、工序检验、成品检验、设备检验以及其他检验方面所发生的费用;内部故障成本应由生产车间负责,控制那些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废品损失、降级损失、停工减少损失以及其他损失;外部故障成本由销售部门负责,控制那些在产品销售后可能发生的保修费用、退换损失、索赔费用等。只有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质量成本控制责任制,才能使质量成本控制工作真正在良好、稳定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和发展。
(2)建立质量成本核算管理
制定质量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考核和管理,企业可按照质量成本的4个类另4设置对应的台帐,“预防成本台帐”、“鉴别成本台帐”、“内部故障成本台帐”、“处部故障成本台帐”,反映各种费用的归集情况,以便确定质量成本发生的结构及质量总成本。质量成本核算涉及到企业的许多部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一般可按照“职能部门归口统计、分级管理、集中核算、财务部门统一汇总”的原则进行。要明确领导责任,和归口管理部门,同时把分工原则、分工方法、所用资料、编写质量成本报告、进行质量分析和控制等纳入质量成本控制管理制度中去,以完善规范的制度,保证质量成本控制的实施。
从控制活动中不同使用信息的方式分类,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基本控制方式:
(1)事后控制
是指在事情发生后,回过头来总结经验教训,分析事故原因,研究预防对策,争取在下个计划期内把事情做得更好一些。用控制论原理解释,是基于信息的负反馈控制。这一控制方式在管理中有普遍应用,最早出现在质量控制活动中。当质量偏离了目标值,往往是已经产生了不合格品,损失已经造成,再通过查找原因采取措施,以达到控制目标。这种方式虽然不能及时控制,但由于操作简单,仍然有着广泛的使用价值
(2)事中控制
是指在事后控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指导思想是当有迹象表明将要出现质量问题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避免质量问题的产生。显然这种控制方式比事后控制更有效,它可以减少、甚至避免损失。使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需要有一种有效手段来监测受控对象,及时发现不正常的征兆,以便采取措施。问题是这种手段并非对每一种质量成本控制对象都是存在的,所以事后控制仍是十分有用的控制方式。
(3)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是指在事情开始以前就采取的种种措施,完全避免不利因素的冲击。它的控制论原理是前馈控制,事实证明只要能够事前预测到不良因素的发生,及时采取预防对策,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控制效果。在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中已普遍意识到最好的控制在产品设计阶段,设计阶段的工作可以控制住60%的质量问题和产品成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