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鱼塘表面湿度是多少?

冬天鱼塘表面湿度是多少

冬季,因为气温低下,鱼类进入冬眠状态,鱼的采食量和活动量也随之大幅度减少,很多养殖户开始疏忽鱼塘的管理,从而致使鱼塘水质恶化,寄生虫滋生;鱼体营养缺乏,免疫力下降;鱼掉膘减重产量下降;鱼病频发,死亡率增加,在经济上遭受重大损失等。其实从专业养殖角度上来讲,冬季鱼塘管理注意事项有很多,也异常重要,并不比其他季节养殖轻松,如:越冬饲养管理、寄生虫的防杀、疾病的防治、育肥管理、改底肥水、投苗起捕防应激等管理工作一个都不能少。那么冬季水产养殖我们该如何备战呢?成都兴旺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的鱼病专家与您共同探讨。

1、昼夜温差大,鱼容易产生应激反应。

冬天鱼少水浅、温差大,常常使鱼产生应激反应,给鱼类健康生长带来不利,对此我们可以适量的注入新水,在全池均匀抛洒适量的,这即可稳定水位,起到调节水质和稳定水温的作用,又可减少鱼因应激而导致的疾病损害和死亡损失。

2、鱼塘底部淤泥多,耗氧量大,水质易恶化。

经过一年的沉淀,鱼塘底部堆积了很多淤泥,而淤泥过厚则易导致鱼塘水质恶化,有机质增多,微生物、致病菌滋生繁殖等,这不仅会使鱼塘的耗氧量增加,导致鱼浮头缺氧死亡,还易导致鱼病的暴发与流行,增加养殖成本的投入,降低鱼的产量,给养鱼户带来经济损失。

所以在冬天我们一定要做好增氧和改底的工作,我们可以在全池泼洒或投喂+ “活水素”+ “强底净”+ “保肝宁”+ “降氨宝”+ “水产专用VC”+ “久氧”等药物,在对鱼塘进行全方位改底、增氧、培水的同时,还可以全面补充鱼体所需营养,提升鱼的抗病能力,减少鱼的发病率。另外我们可以趁着冬季鱼塘水位较低,大部分鱼已上市出售,对空池、老池进行清淤、修整和改造。

3、各种致病菌和寄生虫大肆入侵,鱼类频发各种疾病和寄生虫疾病。

冬季水温低,鱼类抗病能力也随之明显下降,加之各类致病菌和寄生虫的感染和侵袭,使鱼类各种疾病频发,导致鱼类死亡减产,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所以在冬季我们不仅不能放松对鱼塘的管理,还要多巡塘,注意观察池塘水色及鱼类活动情况的变化,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处理异常,防止损失扩大化。期间,我们可以采用“菌毒双杀”+ “混杀先锋”+ “纤纤净”/ “车轮净”/ “指环王”/ 来降低疾病感染率和防治各类寄生虫疾病的爆发。

4、鱼的采食量下降,鱼掉膘减重严重。

冬季,大多数鱼进入冬眠,活动量减少,摄食量也相应减少,但因御寒,所消耗的能量并未因此而有所降低,所以我们在这期间一定要坚持“少投多次”和“喂精不喂多”的原则,做好鱼类的饲料投喂工作,保证鱼类对吃食和营养的需要,促其生长,防止饲料浪费,造成二次恶化水质和增加投入成本。期间,我们可以合理添加投喂一些“保肝宁”+ “水产专用VC”+ “诱食促长剂”等无毒副的营养性药物,以保障鱼类越冬对饲料和营养的需求,提高成活率和出产量。

5、严寒低温和起捕投苗,使鱼体被碰伤或冻伤,引发水霉病和应激反应。

冬季,温度急剧下降,很容易使鱼类冻伤感染水霉病,而期间因起捕成鱼和投放幼苗等行为,则提高了水霉病的感染发病率,增加了因应激反应而导致的损失,为此这个期间我们需要对鱼塘适量投喂“旺碘”+ “止血康”+ 等药物,来防治水霉病的爆发和减少鱼类应激。

、冬季(11-来年2月)水温低,溶氧高,耗氧低,此时施入一定量生物有机肥作基肥,对来年肥水可起到促进作用(日常养殖过程中,会出现如在冬季施了基肥的朋友,来年肥水特别快。随着冬天的到来,气温、水温的急剧下降和反复,给淡水养殖带来了困难,部分鱼塘出现投不下料,死鱼等现象,如何确保鱼类安全越冬是广大养殖户朋友们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那冬季鱼塘主要用什么肥水、如何管理等问题,下面一起了解一下。经解剖发现,即使冬季温度再低,鱼体内肠胃中照样会有被大量摄入的食物。1、对于精养模式(草鱼)来说,施肥应贯彻春秋季根据水温及投料情况,因施生物有机肥料或有机无机复合肥为主、带中间(夏季水温高时施用无机肥料)、重施基肥、巧施磷肥,以磷促氮,通过“四看”(即看季节、看天气、看水、看鱼状况)施肥技巧,采用有机与复合及无机肥结合的方法合理进行施肥,可保持养鱼水体处于“肥、活、嫩、爽”状态。反则,肥水效果则慢或是总是肥不起来。

温馨提示:因导致上述问题的成因有很多,具体用药和用药方法需根据养殖户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04
仅就钓鱼而言,湿度越小越好,但这只是个相对的概念,没有最佳区间之说。不过湿度太小时,人的体感不舒服。正常情况下,40%-70%之间的空气湿度,给人的感觉是最为舒适的。

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含水分的指标,空气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空气湿度的指标。换句话说同一单位的水在不同的温度的空气中相对湿度是不一样的,空气湿度越大地面水气越大,日出的时间越晚,越影响鱼类正常摄饵。空气湿度对鱼类摄饵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在水体里生长着大量绿色的藻类,它们在太阳的照射下会产生大量的氧气,由于较大的湿度挡住或减少阳光的照射,使其不能光合作用或减少了光合作用,不能补充水体鱼类所需要的氧气,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时,甚至还要消耗氧气,使鱼类得不到合适的生存条件,进而影响鱼类摄饵。
冬天鱼塘的鱼还需要喂吗
1、冬天必须要对池塘里面的鱼喂食,因为入冬后鱼也需要吃东西。由于鱼是一个变温动物不是冷血动物,长期不吃食就不能进行冬眠,只不过冬季鱼的体温会比较低,吃的东西会比较少,可以少投点饵料。
2、生活在鱼缸里面的鱼不用天天喂食,因为鱼缸可以控制温度。而鱼塘无法控制温度,到了冬季就会降温,这种情况下鱼的食欲会受到影响,导致它不爱吃东西,所以喂食可以少一些。有的鱼为了越冬,甚至会进入休眠状态,这个时候它们什么都不吃,自身的消耗也会很少。
3、冬季鱼塘一定要注意清塘,因为其它时间都在养鱼,池底的淤泥就会很多。如果不注意清理,就会影响后续养鱼,所以在冬季必须将塘底的淤泥挖出,同时还要暴晒10天,并用生石灰进行消毒。
第2个回答  2022-03-11
01底质的特点
经过夏秋季的高峰投喂和快速生长期,大量的投饵造成池塘底部的淤泥越积越厚,而温度的降低也减缓了有机质分解转化的速度,池塘的底质往往会处于高度恶化状态,氨氮、亚硝酸盐等超标是池塘养殖常见的现象,尤其是连续阴雨天气的冬季。

02水温变化规律
随着气温的下降,水温也随之下降,封冰后水温继续下降,最低温度一般出现1月底至2月初,随后气温的逐渐升高至解冻。未保持较高的水位、换水温差过大、不适当时间开启增氧机均可能降低水温,导致鱼体被冻伤或冻死。

03水中溶氧变化规律
先降后升,以冬至最低。冬至前后日照时间短,光线相对较弱,溶氧量降至低值,此时水体含氧量仅为2~3 mg/L,有的甚至降低至1 mg/L以下,随后溶氧逐渐上升。
越冬前未对越冬池进行肥水,水体中浮游植物生物量过低,最终导致溶氧不足。
04水体透明度的变化规律
先升后降,以12月底左右最大。冬季的光合作用相对差,水体氮循环相对弱。在水温比较低时,池塘中微生物的繁殖速度相对其他季节来说是非常慢的。
冬季鱼体变化
鱼本身的体质和健康状况是越冬成活率的关键。在低温情况下,体内的脂肪是其主要的能量源。因此,肥满度低、前期脂肪沉积不足等引起体质差的均会导致越冬障碍。

1、冬季水温过低时,鱼体代谢强度减缓,很少摄食或者不摄食。
2、在冬季,鱼体对溶氧的消耗显著降低。
3、鱼体出现应激反应。
冬季养殖管理的关键点就是根据冬季水质的特点和水生生物的生理特点,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冬季水产养殖管理关键点
01加深水位
偏浅的水位很难维持水温的稳定,所以在降温四五天前就要将水位慢慢提高,由于外源水的水温会比池塘水温低,所以加水要注意缓加,控制好流量,慢慢加即可。
水位加深之后要特别注意增加池塘底部溶氧,注意改底并配合氧化分解水体有机物。一般低温季节(达到4℃时)慎用增养机,会造成水温迅速下降。
02肥度适宜
保持好池塘的适宜肥度,以利于提供充足的溶氧,养殖后期,由于大量投饵,池塘一般不会缺乏氮源,水瘦的水体应在时好天气适当补充磷源(磷肥)和碳源(糖类)以促进藻类和有益菌增殖。
03投喂合理
冬季水体的微生物活跃度相对低,所以在水温低时,养殖池塘水质感觉会相对比较稳定,如果大量投喂各种原料(如黑麦草,白菜等),则会导致底部残饵堆积,为回温时水质恶化带来了伏笔。尽量选择高消化的饲料产品,适时调节投饵率和投饵间隔,低水温合理投料,尽可能减少残饵堆积。
04及时上市
部分鱼类已经长成出塘规格,看准行情适时上市,及时降低池塘负荷回笼资金。由于气温已降至20℃以下,水霉病的发生概率大大增加,拉网后不达规格回放鱼类,应做好水霉病的预防工作。损失惨重的多数鱼塘存塘量过大。
05慎用消杀类产品
水温低于20℃后,使用杀虫药物应注意,一般不选用菊酯类药物。由于温度已降至很低,微生态制剂的作用发挥受到抑制,冬季水产养殖避免使用微生物制剂。低温季节尽可能不要随意的使用消毒剂,从而达到保持藻相,菌相稳定的目的,保证水体的氮循环顺利进行。
06加强管理
加强巡塘,及时调整异常的水质指标。做好迎接每一次气候从晴转阴暖转冷、冷转暖阴转晴的工作。每一次气候的转化,往往就是秋冬季养殖水质管理的关键点,许多养殖户误认为温度降低,放松警惕,结果在秋冬季损失惨重。气温急剧下降易于形成池塘密度流,存塘量大的池塘极易发生缺氧泛塘事故,需注意防范。
(1)水质较差水体,应及时换水或使用水质改良剂调节。
(2)每次从晴转阴暖转冷的秋冬季节最危险的时期,特别是存塘量过大水色过浓的塘口,需在降温前做好抗应激和消除池塘氧债,才能安然越冬。
早春回温时候的措施
(1)水温回升初期建议不要急于加大投料量,加料最好还是缓缓的加。
(2)回温前可以采用换水等方法,尽可能降低水中、底泥的已经分解或者积累的含氮物质,避免水质出现大幅度变化。春季一旦发现水有太浓的迹象,使用化学底改抑制底泥向水体提供营养。
(3)如果水温变化太大,可以使用解毒(如巨龙生物“解毒碧水爽”)和抗应激类产品(如巨龙生物“高稳泼C”)帮助水生生物应对水温变化太大的伤害。
第3个回答  2021-10-24
在冬天,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比较寒冷,这是让鱼类养殖户头疼的事情,因为如果管理工作没做好,容易损伤鱼儿。那么,冬季鱼塘管理方法是什么?这六点很重要!希望能对养殖户朋友有所帮助。

1、夯实塘埂,防止渗漏

人工垒砌的塘埂,土块问孔隙多,易渗漏导致塘埂倒塌,因此塘埂要彻底夯实。鱼塘底质为沙土时,上面要覆盖5—10厘米厚的淤泥,起到防渗、保水、保肥的作用。

2、晒鱼塘,施足基肥

鱼塘建好后,不要急于注水,可先平整塘底,最好能耙松或犁翻1次,然后晒塘,以促进其中的有机质氧化、分解,疏松底土,提高地温地力。粪肥和骨粉按10:1的比例进行混合发酵,待鱼塘干晒10—20天后,每亩施150—250千克作基肥。并泼洒石灰水对塘底进行消毒和中和。然后注水,水深30厘米左右,每亩放菜子饼10—15千克,牧草100—150千克,浅水浸沤,使其加速腐烂分解。待水质变肥,再注人新水,使水深达100—120厘米,然后再投放鱼种。对于酸性较重的新挖鱼塘,不宜急于养鱼,应先晒,再用粪肥、骨粉,生石灰混合泼洒,其比例为3:1:1。然后种上紫云英或黑麦草,当草长到一定高度后,每亩施用生石灰100—150千克,灌水30厘米左右,浸沤10—15天,待草腐烂分解,耗氧高峰过后,即可投放鱼种。

3、鱼种投放

“春放鱼种鱼发瘟,冬放鱼种长三分”,所以鱼种投放时间最好选择冬季。投放鱼种时要对鱼种进行浸洗消毒,使用3%的食盐水浸洗10分钟或使用1毫克/千克的敌百虫溶液浸洗3—5分钟。投放原则应以草食性鱼为主,肥水性和杂食性鱼为辅,兼顾底层鱼,投放数量要根据水源条件、增氧设备、鱼种大小和养殖技术等方面综合考虑。每亩水面投放大规格鱼种800—1000尾左右时,亩产量可达400—500千克。搭配比例可按:草鱼及鲂鱼60%,鲢、鳙鱼30%,鲤鲫鱼及其他鱼10%。

4、巧追肥、保持肥水

施迫肥要遵循少量多次,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氮肥与磷肥相结合的原则。每1/15水面施用有机肥与过磷酸钙(50:1)或尿素与过磷酸钙(1:1)等混合堆肥100千克,并根据水质、天气、水温等灵活增减,保持池水呈茶褐色、草绿色、或黄褐色,透明度30厘米左右。

5、泼洒生石灰,沉泥清水

新挖鱼塘水体浑浊,影响鱼的呼吸和浮游生物繁蕴。对此可每隔15—20天施用生石灰1次,用量为每亩20—30千克,溶水后泼洒,具有良好的沉泥清水效果,同时也能起到预防鱼病的作用。

6、勤巡塘

改良新挖鱼塘的生态环境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工作人员要勤巡塘,勤注水。尤其是养殖前期水环境差,后期载鱼量大,遇天气闷热,阴雨连绵时,易浮头甚至泛池,所以要及早发现,及早解决。

冬季鱼塘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往往会影响到来年一年的产量,也是高产稳定的关键,大家一定不可以忽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4-07
池塘中的水温与太阳辐射和气温有关。水温密切地跟随着气温。所以,水温一般可以根据季节和地理位置来预测。
很重要的一点是,在给定位置某一特定期间的气温可能偏离常规,水温也可能偏离。
水的持热能力很大。水的比热是统一的,即1克水升高1度需要1卡的热量。当光线穿过水体时太阳能量被吸收,水被加热。
光能随深度按指数的形式被吸收,所以多数热量在水的上层被吸收。
尤其是在池塘里,由于溶解的有机物质和颗粒物质的浓度高,相对于浑浊度较低的水体来说,浑浊度高的水体大大地提高了能量的吸收。
热从上层水体向下层水体的转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风的混合作用。
水的密度与水的温度有关。由于接近水体表面的热吸收更快,以及暖和的水的密度比冷水小,池塘和湖泊会形成热分层。
当上层和下层水体的密度差大到风力不能将它们混合时就出现分层。
概括来说,在春季解冻后和冬季末,在没有冰覆盖的湖泊或池塘,水柱的温度相对均匀。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尽管热在水面被吸收,但风的混合作用没有阻力,整个水柱循环并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