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聋的人一定就会哑,真的吗?为什么?

如题所述

俗话说:“十聋九哑”,这说明出现聋哑的关键是耳聋。人是通过耳朵听到声音的,正常人耳能分辨大约40万种不同的声音,而人的鼓膜(耳膜)对仅有氢原子直径十分之一的振动,就可感知某种最微弱的声信息,这是一个任何精密分析仪器也赶不上的、奇妙、灵敏的感觉器官。我们通常看到的耳朵正式名称叫“耳廓”,是听觉系统的外耳部分,起着集音的作用,鼓膜在耳道内,耳道是弯曲的,因此要向后拉直才能看到耳膜;而听觉系统最重要的“部件”是内耳蜗,深埋在颞骨里面。通常,声波通过空气经过耳廊和外耳道“打击”到鼓膜上,这时声振动能通过中耳这个具有传导和增压作用的结构向内耳传递。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由机械性振动功能转换为生物神经电能的过程,才能使人们在大脑的皮层听觉中枢最后感知和分析所收到的信息。因此,应该说人是通过听觉器官和完整的听觉系统来听到声音的。

正因为如此,在整个听觉系统中,任何部位发生异常和病变,人的听觉都会发生障碍。一般地说,外耳、中耳出了毛病(不包括双耳先天性完全闭锁),多数不会造成耳聋,但可能会推迟语言的发展或出现半聋状态。

--------------------------------------------------------------------------------

“十聋九哑”是必然结果吗?
中国幼教网 【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参与讨论】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十聋九哑”或把聋儿称“哑巴”都是对聋儿的错误认识。聋儿中绝大多数发音器官是正常的,不会说话是因为在他们学说话之前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失去了听力,从此再也听不到说话声音,没有说话的机会,成了“哑”人。要使“聋而不哑”,首先要早期发现,越早越好,最迟不超过3岁。做到早发现,家长是关键,因为家长往往能提供小儿听力的第一手资料。第二,早期进行诊断,分析病因,及时治疗。第三,早期配戴助听器。助听器的作用是充分利用聋儿的残余听力,进行听力语言训练。听力正常的小儿,在自然的环境中生活,能够利用听觉器官学会语言;而对于听力有问题的小儿听不见或听不真周围的声音,尤其是对普通的说话声,难以听见,因此必须借助于放大设备(即助听器)将声音放大,来学习感受声音,学会发音,经过听力语言的训练,学习语言。因此,聋儿做到以上3点,就一定能够聋而不哑,能听会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08
我们常说的哑巴,指的是不会说话的人,并不是不能发音。聋人不会说话就和瞎子不能看到画面一样。瞎子不会画画并不是他的手不会动笔,而是看不见笔画的效果,当然就无法确定下一步的动作。即使原来是个有名的画家,一旦眼睛失明,也只好就此停笔。说话也是这样。正常人在说话时,无时无刻不在自己耳朵的监听之下,从儿童学说话开始,他就是边听边说的。当他的发音正确时,就能马上得到应有的肯定,当他说错时就会被否定。慢慢地就知道“baba”代表自己的父亲,“mama”代表自己的母亲……。这样边说边听,逐渐学会了说话。如果他根本就听不到自己的发音,就无法判断说话的效果,也就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生理学上将这种聋与哑的关系叫作语言的反馈。就像人眼和肌肉的反馈能指导手的运动一样,人体中也有一套精巧完美的语言反馈系统,随时监听自己发出的每一个音。如果发现音调偏低,就增加声带的张力;如果发现音不准,就及时调整相应的发音部位,直到满意为止。有些人因后天疾病或语言中枢病变,这些人虽然不能说话,但他们的听觉完好,耳并不聋,所以常常是“十聋九哑”,而不是“十哑九聋”。
当我们发现孩子无法开口说话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去医院做全面的检查,找出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听力检查。一旦发现是因为听力原因导致的。那要一定要按照三早原则来走。也就是: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
第2个回答  2020-01-21
聋儿听不到外界优美的旋律,听不到家人的呼唤,只能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独自承受听障带来的痛苦…
我国仅0~7岁的聋儿就有80多万,而且以每年2~4万名的速度递增,因聋致哑的约占聋哑人总数的95%以上,开发聋儿听觉潜力,使聋儿开口说话成为一项刻不容缓而又艰巨的任务。
失去听力,听不到声音,长期生活在无声世界中,便会丧失学习语言的机会,无法听话、无法学会说话,成为聋哑人。检查他们的发音器官,语言中枢一般都是正常的。因此聋哑人是因聋而哑,前者是原因,后者是结果。聋哑的关键在于“聋”,若能抓住“聋”这个关键,积极防与治,就不会成为聋哑人。
致聋的原因多而复杂归纳起来有两大类:先天性聋和后天性聋。先天性聋:先天性聋是指生下来就听不见,主要因母体妊娠过程、分娩过程中的异常或遗传因素造成的耳聋,多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后天性聋即指小儿出生时听力正常,出生后一些特定有害因素对听觉通路造成损伤,导致耳聋。
而聋而不哑的关键在于早让聋儿听到声音并进行早期训练。早期训练应从听力训练、发音训练、语言训练三个环节逐步进行,才能为今后的言语及各方面发展打好基础。
言语学习的过程是先听清,后模仿,再理解,最后交流。听障患儿要获得言语功能,首先必须获得足够的听力补偿,听力补偿的方法有两种: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发现婴幼儿听力存在问题后,尽早开始干预治疗是重中之重。目前,欧美已普遍将6个月内佩戴助听器、12个月植入人工耳蜗作为听障儿童早期干预的标准。有调查显示,对于听障儿童,6个月内佩戴助听器辅助语言训练,其语言、智力有望达到正常儿童水平,但在3岁之后才进行干预的儿童,其各方面康复效果均差于前者。现在的助听器,可提供良好的音质和聆听舒适度,即使患有重度听力损失,大多数儿童仍能从助听器中获益。
乾耳听力告诉您:佩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等助听装置,是孩子从无声世界走向有声世界的第一步,要让孩子开口说话,像正常孩子一样快乐的生活,则必须通过专业语训师进行系统的、长期的、有计划的听力言语康复训练。听力言语康复训练是在听力获得改善的基础上,对听觉和言语能力的一种培养,从培养儿童的聆听意识开始,到听到声音、分辨声音、听懂声音,直至用言语进行交流。
第3个回答  2006-02-12
聋人不一定会哑,但哑人大多数是聋的.许多聋人是因为小时候打青霉素过量造成的.而哑人大多数是天生的.
第4个回答  2006-02-12
如果是先天聋的,当然哑,因为他无法学习说话,除非经过特殊训练。如果是后天造成的,则不一定哑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