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一定是液体吗

如题所述

溶液属于分散系。是分散系就有溶质和溶剂。而镕基就有气态和液态
分散系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介质中所形成的体系称为散体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而连续介质称为分散介质。例如食盐水溶液,食盐是分散体系又分为均相分散系和多相分散系。低分子溶液与高分子溶液为均相分散系。溶胶与粗分散系为多相分散系。

分散体系的某些性质常随分散相粒子的大小而改变,因此,按分散相质点的大小不同可将分散系分为三类:低分子(或离子)分散系(其粒子的线形大小在1nm以下);胶体分散系(其粒子的线形大小在1-100nm之间);粗分散系(其粒子的线形大小在100nm以上)。三者之间无明显的界限。

一、粗分散系

在粗分散系中,分散相粒子大于100nm因其粒子较大用肉眼或普通显微镜即可观察到分散相的颗粒。由于其颗粒较大,能阻止光线通过,因而外观上是浑浊的,不透明的。另外,因分散相颗粒大,不能透过滤纸或半透膜。同时易受重力影响而自动沉降,因此不稳定。

粗分散系按分散相状态的不同又 分为悬浊液(固体分散在液体中——如泥浆)和乳浊液(液体分散在液体中——如牛奶)。

二、低分子分散系

低分子分散系通常就是溶液。分散相粒子小于1nm,因分散相粒子很小,不能阻止光线通过,所以溶液是透明的。这种溶液具有高度稳定性,无论放置多久,分散相颗粒不会因重力作用而下沉,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分散相颗粒能透过滤纸或半透膜,在溶液中扩散很快,例如盐水和糖水等。

三、胶体分散系

胶体分散系即胶体溶液,分散相粒子大小在1-100nm之间,属于这一类分散系的有溶胶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由于此类分散系的胶体粒子比低分子分散系的分散相粒子大,而比粗分散系的分散相粒子小,因而胶体分散系的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外观上胶体溶液不浑浊,用肉眼或普通显微镜均不能辨别。
胶体是物质的一种分散状态,不论在任何物质,只要以1-100nm之间的粒子分散于另一物质中时,就称为胶体,胶体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分散系。例如,氯化钠在水中分散成离子时属低分子分散系。而在苯中则分散成离子的聚集体,聚集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之间,属胶体溶液。许多蛋白质、淀粉、糖原溶液及血液、淋巴液等属于胶体溶液。胶体还可以按照分散剂的状态分作固溶胶(比如烟水晶,有色玻璃),气溶胶(雾,云,烟)和液溶胶(如AgI胶体和Fe(OH)3胶体)。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因而可以使用半透膜渗析的方法来精制胶体。
英文:dispersion system

四、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由于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会使光发生散射,可以使一束直射的光在胶体中显示出光路。
2.胶体粒子在做布朗运动。可以通过超显微镜观察到胶体粒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电泳现象。胶体粒子中有一部分通常情况下是带电荷的,因为物体由一大块分散为无数胶体粒子后,表面积急剧增大,所以胶体的微粒有很大的表面积,所以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一般情况下,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微粒易于吸附正电荷而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易于吸附负电荷而带负电。当这些电荷在电厂的作用下做定向移动的时候,就会出现电泳现象,即胶体粒子向两极移动,使分散系发生颜色变化。
4.凝聚作用。
带电的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加电解质(多数为溶液)、加带相反电荷的胶体以及加热的方法使其凝聚,其原理是破坏胶体粒子之间的稳定关系,前两种方法利用带电胶体粒子的稳定一定程度上是由胶体粒子之间因为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所维持的,将这些电荷打乱,使其不再能维持这种稳定,从而使胶体凝聚。不带电的胶体粒子通常只有加热的方法。胶体凝聚一般生成沉淀,但有一些胶体微粒和分散剂凝聚在一起名称为不流动的冻状物,这是便称作凝胶,常见的凝胶有硅胶和豆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22
溶液是溶质均匀分散在溶剂中的混合物,溶质粒子直径小于1nm,不一定是液体
第2个回答  2012-02-13
溶液不一定都是液体。因为溶液的概念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所以,溶液可以说气相、液相、固相。如:空气也是一种溶液,是一种气相溶液。溶质是氧气,溶剂是氮气。
第3个回答  2012-02-13
在中学化学中溶液的定义是:
一种或几种物质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所说的“合金”,也在溶液定义范围之内。
但我们在化学中所讲的溶液,默认,都是指液体。是其他相在液相中分散得到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02-13
不一定。

比如说淀粉溶液,就是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