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模型有哪些?

如题所述

  1、凯恩斯模型一个比较泛的概念,没有明确的定义和名称,大致包括三大部分,自凯恩斯创立宏观经济学之后他本人的观点,主要体现在《通论》;之后经过希克斯和萨缪尔森为代表的凯恩斯追随者的完善而形成的IS-LM模型,主要体现在希克斯的《凯恩斯先生与“古典学派”—一个受启发的解释》《价值与资本》和萨缪尔森的《经济学》;70年代以后以曼昆为代表的新凯恩主义学派在前人的基础上再次对凯恩斯主义进行完善所形成的AD-AD模型,主要体现在曼昆的论文和《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等。它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在不同阶段有特定的名称,所以我们在平时很少听到凯恩斯模型这个名词,听到最多是凯恩斯主义。前面提到的三大部分中无论哪一个都是属于凯恩斯主义的。它代表了一个体系,其核心思想没有变,即政府积极干预经济,这恰好是与经济自由主义相对立。
  2、在凯恩斯发表《通论》之后,他的学说迅速受到追捧,而且各国开始采用他倡导的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但是很多人也发现了他的思想漏洞:在凯恩斯的论述中,利率既是原因又是结果,他的理论陷入了无法自圆其说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希克斯发表了《凯恩斯先生与“古典学派”—一个受启发的解释》,正式将凯恩斯的观点完善为IS-LM模型,将利率作为中介联系起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当二者同时均衡时得出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后来的汉森和萨缪尔森将IS-LM模型正式纳入新古典综合派的学说,并加入其畅销教科书《经济学》中,从此IS-LM便传遍世界了。
  3、从IS-LM模型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推出价格和收入之间的关系,也就说需求曲线已经求出来了,所以说IS-LM模型和AD-AS模型的联系是IS-LM模型相当于AD-AS模型的AD部分,它没有讨论总供给AS,而AD-AS模型是在IS-LM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总供给,至此一个完整的宏观经济需求模型正式形成。IS-LM模型的经济学家们只讨论总需求而没有讨论总供给这不能怪他们,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凯恩斯理论产生的背景是大萧条,当时极度低迷的需求决定了经济学家只需找到刺激需求的方法,凯恩斯做到了,而且很成功,后面的学者们沿着总需求的这条路路一直前进,这并没有错;二是总供给是由一国的技术和资源所决定,短期内无法改变,所以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经济波动的根源在于总需求,所以在短期内只需关注总需求,着重实行需求管理的政策措施,因此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常常被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总需求曲线已经解决了,那总供给曲线怎么办呢?总供给曲线已没有争议,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两大流派——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均一致认为总供给曲线有三种:在短期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因为短期内价格来不及调整,在此价格水平上可以提供任何单位的产量;在中期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因为价格和产量都是是可以改变的,事实上这也是我们最经常讨论的曲线;在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因为产量已达到最大化即潜在的GDP或者自然失业率时的GDP,产量不能改变,唯一能变的是价格水平。70年代滞涨出现以前凯恩斯主义者都默认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所以不用考虑总供给曲线,增加总需求一定会增加国民收入,而且不用担心物价上涨。但是滞涨打破了凯恩斯主义的神话,人们开始研究为什么会出现滞涨以及解决方法,在这种背景下菲利普斯曲线诞生了,菲利普斯曲线现在也有三种,它其实是总供给曲线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具体推导见高鸿业《西方经济学》)。至此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都解决了,AD-AS模型就形成了,我们在曼昆的《宏观经济学》中可以看到他是先介绍IS-LM模型,然后介绍AD-AS模型。
  4、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两大流派——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在总供给曲线上没有分歧,主要分歧是总需求曲线。目前双方势均力敌,观点各有千秋,暂时还无法判读谁对谁错,宏观经济学也是围绕这一点不断前进。
  PS:至于公式和图形解释,IS-LM模型怎么推导出总需求曲线的内容我就不赘述了,楼上的“我若姓王”同学解释得很清楚了。你也可以自己看一看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列个知识结构图就明白了。
  一个一个字码得呀,不过能与大家分享还是很开心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