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放大镜?

如题所述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 倍的(显微 镜),发现了(微生物)。

扩展资料:

小学生科普教育知识能够更好地帮助小学生了解和认识客观世界,使得他们能够具备科学的思维去探究事物的发展因果。对于家长来说,了解小学生科普教育知识除了填补自己缺少的科普黑洞外,也有利于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与孩子共成长。

比如可以给孩子讲:树叶变色是跟它自身含有的化学物质—叶绿素有关。秋天来临时,气温较低,树叶会停止制造叶绿素,把剩余的养分输送到树干和树根中储存。树叶中缺少了绿色的叶绿素,其它化学色素就因此显现出来了,所以看到黄和褐等颜色的树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