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代苏州的茶市

如题所述

步入四十年代的苏州,特别是在阊门外广济路附近,一个名为西杨安浜的小巷子里,隐藏着一段热闹非凡的历史。小巷两旁曾是繁忙的码头,每天舟船穿梭,装载着从虎丘运来的茉莉花和玉兰花,送往沿浜的众多花行,这些地方是花茶制作的核心地带。昔日,这里曾是大户人家庭院的集中地,但现在不少人家衰落,大宅子被茶行收购或租用,形成了茶叶业的繁荣景象。如广盛、永丰等大型茶行,老板多为徽州籍的方姓和吴姓,工人也主要来自黄山,那里的人杰地灵孕育了精湛的制茶技艺。

苏州人喜饮绿茶,花茶主要销往北方。抗战前,花茶的制作在福州,而日本侵华后,上海和苏州沦陷,导致花茶产业转移至苏州虎丘。花农纷纷种植茉莉花和玉兰花,使得这一带几乎成了花农的天地。铁路交通的通畅,尤其是津浦铁路的控制权易手,使得北方老客纷纷涌入苏州采购花茶,其中天津帮、济南帮、青岛帮和营口帮尤为活跃。天津帮和济南帮因为是集散地,市场地位显著。而营口帮的商人看到了商机,开始自办茶行,雇佣徽州工人,打破了徽州人独大的局面。

茶行的繁荣带动了周边行业的发展,比如为拣茶叶提供工作的妇女们有了生计,小饭馆和摊贩生意兴隆,运输行业也因此受益,连火车站货运部都忙于茶叶运输。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商家通过各种方式拉拢北方老客,一些人受到诱惑,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但也有人带回苏州的特产,为城市带来了一丝繁荣。战后,铁路运输恢复,传统手工业制茶逐渐被国营化,标志着杨安浜茶业辉煌时期的结束,苏州茶厂的前身由此诞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