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MFA考研考点:美学之父鲍姆嘉通

如题所述

在18世纪的德国哲学与美学领域,鲍姆嘉通(Aesthetics' Forefather, Baumgarten)以他独特的视角,开启了美学研究的新篇章。这位被誉为“美学之父”的思想家,其核心观点聚焦于感性认识的科学研究。鲍姆嘉通坚信,人的心理活动分为知、情、意三个方面,其中“知”由逻辑学研究,”意“由伦理学掌管,唯独“情”,即感性认识,尚未得到专门学科的探讨,这在当时无疑是一大空白。


1735年,鲍姆嘉通在《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首次提出了“美学”这一概念,这一概念在1750年他出版的以《Aesthetica》为名的专著中被进一步阐述,该书后来被称为《美学》,被誉为美学研究的开山之作。在鲍姆嘉通的哲学体系中,他明确区分了美学与逻辑学,后者关注抽象思维和概念形成,而美学则专注于感性认识的深化和提升,其研究对象被定义为“感性认识的完善”。


鲍姆嘉通在《美学》中阐述:“美学的对象,本质上是感性认识的完美表现,这就是美;相反,感性认识的不完善则被定义为丑。”他将美学视为认识论的两个关键组成部分,逻辑学关注高级的理性认识,而美学则是低级感性认识的学科。他强调情感在审美中的重要性,认为情感越强烈,美感表现得越鲜明生动,这是他对于唯理主义美学的创新突破。


然而,鲍姆嘉通的观点也存在局限。他过于强调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对立,将审美活动视为纯粹的感性活动,忽视了理性在认识事物“完善”中的作用。因此,尽管“美是感性认识的完善”这一命题揭示了美感的部分特性,但并未触及美的本质,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空间。


鲍姆嘉通的美学理念为后世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他的工作不仅奠定了美学学科的基础,也影响了人们对美的理解和追求。在中传MFA的考研备考中,理解鲍姆嘉通的美学观点,无疑能加深对美学理论体系的洞察,帮助考生更全面地解读和分析艺术作品的美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