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肝症状是什么

如题所述

肝炎病人最常见的症状:

是全身乏力,不想吃饭,发烧,恶心,呕吐,怕吃油腻食物,上腹部发堵或饱胀不适,尿黄明显等。肝炎病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得肝炎后,由于肝细胞的功能受到影响,排胆红素的能力下降,使胆汁不能按照正常通路排到小肠,使血液中的胆红素增加。因此,肝炎病人常常出现黄疸、尿黄等现象。由于肝脏发炎肿胀,肝表面的肝包膜过于紧张,病人会出现肝区疼的现象。

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病人还常常有性机能减退的表现。例如,男性病人可能性欲下降或消失,阴毛、腋毛可减少和脱落,睾丸萎缩变小,阳萎,不育,乳房增大以及发生肝掌、蜘蛛痣等;女性病人可引起月经不调,如月经不准期、月经过少或过多、闭经、痛经等。这类现象是由于肝脏对性激素的调节功能减退,致使性激素失调所引起的。

重症肝炎及肝硬化病人,肝硬化病人的门脉压力升高等原因,都可使病人出现水肿或腹水。

肝炎病人常见的体征:

1、肝脏肿大:绝大多数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肝脏肿大,一般在肋弓下1~3厘米。。但重症肝炎病人由于肝细胞大量坏死,肝脏不仅不肿大,反而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缩小。

1、 肝脏压痛及叩击痛:肝脏肿大伴有压痛及叩击痛,是肝炎最重要、最常见到的体征。

3、黄疸:黄疸轻者,往往仅有白眼珠(巩膜)发黄;黄疸较重者,全身皮肤都可有明显黄染。

4..脾脏肿大:急性肝炎病人,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脾脏肿大。

5、肝掌及蜘蛛痣:

6、面色灰暗: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病人常常面色灰暗、没有光泽,或者面色发黑
喝酒伤肝,肝炎患者是不能饮酒的。乙肝患者通常脸色很差,面黄肌瘦,呈紫酱色。
如何区分乙肝病毒携带者与乙肝病人
目前我国大约有乙肝病毒携带者1亿3千万人,乙肝病人3.5千万人。乙肝病毒携带者无须特殊治疗,只要进行科学管理、定期复查即可,可正常工作;乙肝病人则须积极治疗,按时用药。可见乙肝病毒携带者与乙肝病人有着明显的界限,对他们的处理方式和方法迥然不同。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人们,甚至医生也常常将两者混为一谈,害得广大乙肝病毒携带者犹如惊弓之鸟,到处求医问药。因此,必须严格把乙肝病毒携带者与乙肝病人区分开来,并分别对待。
一、如何区分和识别乙肝病毒携带者与乙肝病人。绝大多数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都是在偶然或例行公事的查体时被发现的,例如孩子入托、入学、参军、分配工作等。这些人群一般和正常人一样,没有明显不适,没有症状,也没有体征,化验结果显示肝功能正常(转氨酶、胆红素等),乙肝病毒五项指标检查(俗称“二对半”)可表现为“大三阳”、“小三阳”或第一、五项为阳性。他们可有明确的家族倾向,也可能是单发、偶发。这一人群的数量极其庞大,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条件进行续密地普查,所以究竟有多少人在此行列,还是个未知数。乙肝病人是有严格的诊断标准的,按诊断标准,一般将乙肝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重型,不管哪一型先决条件都是有症状、肝功能异常,也就是说乙肝病人必须同时具有症状(乏力、食欲不振、肝区不适等)、肝功异常(转氨酶、胆红素升高等)、病毒指标(表面抗原、e抗原或HBVDNA)阳性,方能算乙肝病人。而病毒携带者不属于病人行列,最多只能归为“亚健康”状态。
二、混淆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病人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危害。
1.如果把乙肝病毒携带者归为病人范畴,将意味着我国10%的人口都是病人,那国家的形象如何?那将不仅仅是乙肝大国的问题,而将变成乙肝“王国”。
2.如果把乙肝病毒携带者归为病人范畴,那就意味着我国10%的人口都是国家规定的第二类传染病病人,许多工作岗位不能接受其工作,许多学校都要拒绝其入校学习,他们的身心将受到极大的伤害。
3.如果把乙肝病毒携带者归为病人范畴,就意味着我国不仅要对10%的人口跟踪随访,定期复查,还要积极治疗。跟踪随访、定期复查虽在情理之中,但费用十分可观。以每一个病毒携带者每年进行二次复查(肝功能、二对半、相关影象学检查)为例,费用大约为100元,所有病毒携带者的检查费用,则要百亿元人民币;如果再加上治疗费用,以每人千元人民币保守计算,全国则需数千亿人民币,这将是巨大的、难以承受的,而且是无意义的损失。因为据许多医疗机构以及乙肝病毒携带者本人对病毒携带治疗的结果看(少则使用一些无关痛痒的“保肝药”,多则使用诸如干扰素之类的抗病毒“重磅炸弹”),治疗效果均不佳。
4.把乙肝病毒携带者列为乙肝病人,使其四处求医问药,客观上迎合了那些江湖骗子的需求,结果江湖骗子大发不义之财,造成国家和病毒携带者雪上加霜。
三、如何对待和处理乙肝病毒携带者。
1.建立保健档案:对初诊和普查时发现的HBsAg携带者,应进行复查,如果6个月后持续HBsAg(+),可诊断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并由基层卫生单位建立保健档案,内容包括主要症状,肝、脾肿大程度,有无蜘蛛痣以及HBsAg、HBeAg、抗HBe、ALT(谷丙转氨酶)和白球蛋白(A/G)等。医生要尽可能为携带者作出判断:其目前是处于病毒的高复制期、低复制期还是非复制期。
2.定期观察:携带者可3个月到门诊采血复查一次,按上述档案内容填写记录。ALT升到正常高限的2.5倍以上、间隔半月复查仍异常者,表示病情有活动。个别携带者的这种病情活动比较隐蔽,表明为ALT间歇性轻微升高;血浆蛋白A/G比例异常者,提示可能有早期肝硬化(LC),更应复查,因为如果病变持续活动,可能出现进行性的肝硬化。一般抗HBe(+)提示携带者体内仍可能有低水平的病毒复制。只有经长期观察,ALT始终正常且无症状者,才可判定无病毒复制。抽血检测携带者血清中的HBVDNA可帮助医生较好地作出临床判断。
3.治疗:非复制期的病毒携带者一般病情不活动,无须治疗。间断服用一些保肝药物未尝不可,但要警惕有些广告的不实之词。另外,目前市场供应的一些免疫调节剂大多缺乏科学验证,应慎重使用。
四、如何对待和处理乙肝病人。对于乙肝病人要积极治疗,治疗的原则是:明确诊断、用药恰当、目标明确、少花钱、多办事。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乙肝属于什么类型,是慢性轻度还是慢性中度或重度。治疗一般采取保肝、恢复肝功能和抗病毒、免疫调整同时并举,选择用药宜以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的中药制剂为主,如保肝降酶的甘利欣、肝得宁等;降黄的茵桅黄注射液等;抗病毒的苦参素注射液;调整免疫的黄芪制剂等。用药时精选其中一二即可。病人应定期复查,观察各项检查结果,以肝功能恢复、病毒指标好转为有效。治疗时不必片面追求进口西药,昂贵的治乙肝西药未必疗效就好,在目前尚无特效药物问世的情况下,我们提倡使用国产中药制剂。对乙肝病人不应采取歧视的态度,也不要盲目担心传染性,因为,一般接触是不会被传染上乙肝的,经常接触乙肝病人的人员,尤其是年少者,可通过注射乙肝疫苗加以预防。
乙肝知识扫盲

1、什么是乙肝?简要发病机理是什么?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HBV本身对肝脏无明显损伤,主要通过人体的免疫应答造成肝细胞损伤,HBV感染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如果机体免疫反应正常,可以清除感染的病毒而痊愈;免疫反应不足以清除病毒,病毒可持续存在,成为慢性乙肝。

2、乙肝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避免感染乙肝?
主要传播途径有三: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传播。乙肝不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工作、吃饭等一般不会传播乙肝,完全没必要谈肝色变。

避免乙肝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注射乙肝疫苗,与乙肝患者接触应注意避免皮肤、粘膜的破损。特别提醒: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消毒不彻底,也可能引起乙肝的传播。

3、新生儿免疫是我国乙肝预防的重点
在中国,乙肝病毒感染绝大多数始于幼龄期,特别是母婴传播。婴幼儿因缺乏自我保护、皮肤娇嫩易破更容易感染乙肝,同时因免疫功能不完善,更容易转为慢性。据统计,幼龄感染者中90%发展为慢性,而成人感染者中仅5-10%转为慢性,所以抓好新生儿免疫是目前解决乙肝的根本办法。

我国政府自2002年12月起,已经把乙型肝炎疫苗纳入新生儿计划免疫,每年用上亿人民币为新生儿免费提供乙型肝炎疫苗。目标是经过两代人的努力(约50年),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由1992年的10%下降至1%以下。乙肝免疫的重点在农村,从卫生部现有资料估计,我国城市乙肝接种率已达90%,农村约40%,还有太多的工作需要去做。

4、如何预防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的主要传播方式。女性孕前检查HBV-DNA,最好在DNA阴性时考虑怀孕。HBV-DNA阳性母亲的孩子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越早越好,并程序注射乙肝疫苗,成功率约95%左右,应及时检查是否产生抗体;DNA阴性母亲的孩子可以只注射乙肝疫苗,保险起见也可以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目前对母亲是否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尚有争议,不作常规推荐。

父亲为大三阳或小三阳但DNA阳性者,孩子出生时也建议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避免出生后密切接触传播。

5、慢性乙肝患者是否可以结婚、生育?
绝大多数乙肝患者在肝功能稳定、病毒不复制的情况下可以结婚、生育,对方应该注射乙肝疫苗并产生保护性抗体,女性乙肝患者尤其要注意预防母婴传播。对于症状严重、肝功能明显异常的慢性患者,暂不宜结婚,应积极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结婚。

6、乙肝的常规检查及意义?
乙肝五项:是诊断乙肝感染的基本依据,HBsAg(+)提示感染了乙肝病毒,但不提示病毒复制及传染性;抗HBs(+)表示有保护性抗体,对乙肝有免疫力,注射乙肝疫苗及自然感染痊愈后都可产生抗HBs;HBeAg(+)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提示有传染性;抗HBe(+),一般情况下提示乙肝病毒低复制或不复制,少数情况下结合DNA检测明确是否存在病毒变异;抗HBc提示感染过乙肝;抗HBc-IgM(+)提示病毒复制。

HBVDNA阳性提示病毒复制、有传染性。目前DNA应该采用PCR定量检测,灵敏度高但假阳性率也高,DNA一定要到大型、正规医院检测以避免误差。

肝功能:转氨酶尤其是ALT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标志;血清总蛋白分白蛋白和球蛋白,白蛋白下降提示肝细胞损害,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常出现白蛋白减少而球蛋白增加,A/G比例倒置。

B超:肝脏影像学检查,对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腹水、肝癌都有一定的提示和诊断作用。
以上结果应该由专业医生综合分析,不要盲目猜测。

7、饮食、生活注意事项:
饮食方面主要是戒酒、避免辛辣刺激食品,一些如“不能吃鸡肉、羊肉、海鲜”的说法多无科学依据;避免过度劳累,远离化学毒素,慎用药物尤其是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肝功异常、病情活动时要注意休息,饮食清淡、营养均衡。

8、慢性乙肝的治疗:
目前慢性乙肝的治疗尚是世界性难题,没有特效药可以根治,所以市场上一切宣传“治愈乙肝”、“大小三阳转阴”的药品、疗法都是彻头彻尾的骗子,要注意鉴别,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你的上当会助长欺骗的社会风气。

到正规的医院寻求专科医生诊治,制定适合你的治疗方案,并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饮食起居、乐观的心理状态是治疗的有利因素。

2003年1月15日,国家工商总局、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关于规范医疗广告活动,加强医疗广告监管的通知》,包括乙肝在内的11种疾病的医疗广告暂不准发布,所以凡是涉及到乙肝的广告均属违法!

参考资料:http://www.gengls.org/Article/ShowClass.asp?ClassID=13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7-28
喝酒伤肝,肝炎患者是不能饮酒的。乙肝患者通常脸色很差,面黄肌瘦,呈紫酱色。

如何区分乙肝病毒携带者与乙肝病人
目前我国大约有乙肝病毒携带者1亿3千万人,乙肝病人3.5千万人。乙肝病毒携带者无须特殊治疗,只要进行科学管理、定期复查即可,可正常工作;乙肝病人则须积极治疗,按时用药。可见乙肝病毒携带者与乙肝病人有着明显的界限,对他们的处理方式和方法迥然不同。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人们,甚至医生也常常将两者混为一谈,害得广大乙肝病毒携带者犹如惊弓之鸟,到处求医问药。因此,必须严格把乙肝病毒携带者与乙肝病人区分开来,并分别对待。
一、如何区分和识别乙肝病毒携带者与乙肝病人。绝大多数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都是在偶然或例行公事的查体时被发现的,例如孩子入托、入学、参军、分配工作等。这些人群一般和正常人一样,没有明显不适,没有症状,也没有体征,化验结果显示肝功能正常(转氨酶、胆红素等),乙肝病毒五项指标检查(俗称“二对半”)可表现为“大三阳”、“小三阳”或第一、五项为阳性。他们可有明确的家族倾向,也可能是单发、偶发。这一人群的数量极其庞大,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条件进行续密地普查,所以究竟有多少人在此行列,还是个未知数。乙肝病人是有严格的诊断标准的,按诊断标准,一般将乙肝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重型,不管哪一型先决条件都是有症状、肝功能异常,也就是说乙肝病人必须同时具有症状(乏力、食欲不振、肝区不适等)、肝功异常(转氨酶、胆红素升高等)、病毒指标(表面抗原、e抗原或HBVDNA)阳性,方能算乙肝病人。而病毒携带者不属于病人行列,最多只能归为“亚健康”状态。
二、混淆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病人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危害。
1.如果把乙肝病毒携带者归为病人范畴,将意味着我国10%的人口都是病人,那国家的形象如何?那将不仅仅是乙肝大国的问题,而将变成乙肝“王国”。
2.如果把乙肝病毒携带者归为病人范畴,那就意味着我国10%的人口都是国家规定的第二类传染病病人,许多工作岗位不能接受其工作,许多学校都要拒绝其入校学习,他们的身心将受到极大的伤害。
3.如果把乙肝病毒携带者归为病人范畴,就意味着我国不仅要对10%的人口跟踪随访,定期复查,还要积极治疗。跟踪随访、定期复查虽在情理之中,但费用十分可观。以每一个病毒携带者每年进行二次复查(肝功能、二对半、相关影象学检查)为例,费用大约为100元,所有病毒携带者的检查费用,则要百亿元人民币;如果再加上治疗费用,以每人千元人民币保守计算,全国则需数千亿人民币,这将是巨大的、难以承受的,而且是无意义的损失。因为据许多医疗机构以及乙肝病毒携带者本人对病毒携带治疗的结果看(少则使用一些无关痛痒的“保肝药”,多则使用诸如干扰素之类的抗病毒“重磅炸弹”),治疗效果均不佳。
4.把乙肝病毒携带者列为乙肝病人,使其四处求医问药,客观上迎合了那些江湖骗子的需求,结果江湖骗子大发不义之财,造成国家和病毒携带者雪上加霜。
三、如何对待和处理乙肝病毒携带者。
1.建立保健档案:对初诊和普查时发现的HBsAg携带者,应进行复查,如果6个月后持续HBsAg(+),可诊断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并由基层卫生单位建立保健档案,内容包括主要症状,肝、脾肿大程度,有无蜘蛛痣以及HBsAg、HBeAg、抗HBe、ALT(谷丙转氨酶)和白球蛋白(A/G)等。医生要尽可能为携带者作出判断:其目前是处于病毒的高复制期、低复制期还是非复制期。
2.定期观察:携带者可3个月到门诊采血复查一次,按上述档案内容填写记录。ALT升到正常高限的2.5倍以上、间隔半月复查仍异常者,表示病情有活动。个别携带者的这种病情活动比较隐蔽,表明为ALT间歇性轻微升高;血浆蛋白A/G比例异常者,提示可能有早期肝硬化(LC),更应复查,因为如果病变持续活动,可能出现进行性的肝硬化。一般抗HBe(+)提示携带者体内仍可能有低水平的病毒复制。只有经长期观察,ALT始终正常且无症状者,才可判定无病毒复制。抽血检测携带者血清中的HBVDNA可帮助医生较好地作出临床判断。
3.治疗:非复制期的病毒携带者一般病情不活动,无须治疗。间断服用一些保肝药物未尝不可,但要警惕有些广告的不实之词。另外,目前市场供应的一些免疫调节剂大多缺乏科学验证,应慎重使用。
四、如何对待和处理乙肝病人。对于乙肝病人要积极治疗,治疗的原则是:明确诊断、用药恰当、目标明确、少花钱、多办事。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乙肝属于什么类型,是慢性轻度还是慢性中度或重度。治疗一般采取保肝、恢复肝功能和抗病毒、免疫调整同时并举,选择用药宜以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的中药制剂为主,如保肝降酶的甘利欣、肝得宁等;降黄的茵桅黄注射液等;抗病毒的苦参素注射液;调整免疫的黄芪制剂等。用药时精选其中一二即可。病人应定期复查,观察各项检查结果,以肝功能恢复、病毒指标好转为有效。治疗时不必片面追求进口西药,昂贵的治乙肝西药未必疗效就好,在目前尚无特效药物问世的情况下,我们提倡使用国产中药制剂。对乙肝病人不应采取歧视的态度,也不要盲目担心传染性,因为,一般接触是不会被传染上乙肝的,经常接触乙肝病人的人员,尤其是年少者,可通过注射乙肝疫苗加以预防。
第2个回答  2007-07-28
肝炎病人最常见的症状:

是全身乏力,不想吃饭,发烧,恶心,呕吐,怕吃油腻食物,上腹部发堵或饱胀不适,尿黄明显等。肝炎病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得肝炎后,由于肝细胞的功能受到影响,排胆红素的能力下降,使胆汁不能按照正常通路排到小肠,使血液中的胆红素增加。因此,肝炎病人常常出现黄疸、尿黄等现象。由于肝脏发炎肿胀,肝表面的肝包膜过于紧张,病人会出现肝区疼的现象。

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病人还常常有性机能减退的表现。例如,男性病人可能性欲下降或消失,阴毛、腋毛可减少和脱落,睾丸萎缩变小,阳萎,不育,乳房增大以及发生肝掌、蜘蛛痣等;女性病人可引起月经不调,如月经不准期、月经过少或过多、闭经、痛经等。这类现象是由于肝脏对性激素的调节功能减退,致使性激素失调所引起的。

重症肝炎及肝硬化病人,肝硬化病人的门脉压力升高等原因,都可使病人出现水肿或腹水。

肝炎病人常见的体征:

1、肝脏肿大:绝大多数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肝脏肿大,一般在肋弓下1~3厘米。。但重症肝炎病人由于肝细胞大量坏死,肝脏不仅不肿大,反而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缩小。

1、 肝脏压痛及叩击痛:肝脏肿大伴有压痛及叩击痛,是肝炎最重要、最常见到的体征。

3、黄疸:黄疸轻者,往往仅有白眼珠(巩膜)发黄;黄疸较重者,全身皮肤都可有明显黄染。

4..脾脏肿大:急性肝炎病人,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脾脏肿大。

5、肝掌及蜘蛛痣:

6、面色灰暗: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病人常常面色灰暗、没有光泽,或者面色发黑,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497091.html?fr=qrl3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07-28
不想吃饭,看到油腻的东西很反胃,肝部有时会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