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诸葛亮生平完全一无所知的人,要快速了解中国人对诸葛亮的完整评价,莫过于去成都武侯祠看诸葛亮殿前的匾额和楹联。典型的匾额有:“名垂宇宙”,“勋高管乐”,“匪皋则伊”三块。意思是诸葛亮名垂宇宙,功劳高过管仲乐毅,经国治民的才干和历史上的名相皋陶、伊尹无二。典型的楹联有:“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是表彰诸葛亮三代忠臣,鞠躬尽瘁。“文章与伊训说命相表里;经济自清心寡欲中得来。”是表彰诸葛亮的修养。“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是表彰诸葛亮的鞠躬尽瘁。
总起来看,诸葛亮的成名,就在于他既才高八斗,又鞠躬尽瘁地忠心辅佐他的主公。以这样的精神,成为了中华后世人的表率。因此,诸葛亮鞠躬尽瘁忠于职守,爱国爱民,他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可是诸葛亮并未能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他的不断北伐,使得蜀国老百姓面有菜色,最后他本人“出师未捷身先死”,结局可谓悲壮。
诸葛亮的一生,除开他在荆州隆中之前的日子,其实就分两大段:一段是等待并选择刘备,再一段就是尽心辅佐刘备家族。
因此,诸葛亮悲壮的结局,一定要从诸葛亮的这两大段经历来找原因。一、跟随刘备:不识人的错误东汉末年,群雄涿鹿,涌现出无数英雄,这些英雄在互相征战中此消彼长,到了诸葛亮偏距隆中时,天下形势已经相对明了,曹操独大,江东孙权第二,还有刘表,张鲁,刘璋等,可是无论如何,刘备以他个人的业绩和当时的资本,都排不上榜。
才高八斗的诸葛亮偏距隆中,却跟着刘备走了。诸葛亮到刘备麾下,有个过程,即刘备先听说了诸葛亮,然后“三顾茅庐”,此举让诸葛亮感动不已,就一心一意跟了刘备。但实际上,诸葛亮如此自比管乐的人,他一定不会凭“感动”做事,而是本就对刘备有了神往,再加之刘备的行为和言谈让他决心跟着刘备。
当时如此多的英雄,诸葛亮为什么专门选择刘备呢?
这是让后世人想不明白的地方,于是后人们从诸葛亮对刘备说的一句话找依据“将军(刘备)既帝室之宵,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但这是诸葛亮对刘备说的话,并不能完全当真。而且,刘备在当时的诸侯们中,本就是有争议的人。《三国志.先主传》中,刘备“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如此看,刘备是个文化不高的粗俗人士。
而且刘备也并非是一个忠义的人,三心二意的到处跳槽,在广陵向吕布投降时,吕布手下人都对吕布说:“备数反覆难养,宜早图之。”
说明刘备的反复在当时诸侯中是人所共知的事,这样的人对臣下又何来信任?
世上对刘备英雄的认可,来自广为流传的曹操对刘备所说的一句话:“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意思是,天下英雄只有我曹操和你刘备,袁绍算不上。其实是曹操对刘备说的大话。曹操有人有地盘,而袁绍比曹操有更多的人和地盘,刘备什么也没有。
当曹操和什么也没有的刘备喝酒时,稍微喝多了点,为了给自己壮胆提劲,
对刘备说,你别看袁绍人多地盘多,我虽然比他实力小,我还看不上他,我只看得上你。
这句话便被世人以为刘备是曹操看得上的英雄,其实,寄人篱下的刘备根本没有资本和袁绍比,更何况此时的袁绍是连曹操都惧怕三分的。
而诸葛亮见到刘备时,正是刘备从曹操处跳槽到了袁绍处,没几天又从袁绍处跳槽到了刘表这里。
吕布手下人说的刘备的毛病,刘备一直没改,一直在“数反覆难养”。刘备“数反覆难养”的原因,就在于此人对自己和别人都定位模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是一个有雄心大志的英雄。而诸葛亮与刘备素未谋面,他对刘备的了解,无论如何都不及和刘备在政治上和战场上分分合合的各路诸侯,更何况诸葛亮跟刘备时才27岁,还从未有过从政经验。诸葛亮选择刘备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深居隆中的诸葛亮,其家族本是山东琅琊诸葛氏,世代在汉朝为官,以诸葛亮本人所受的教育,就是要复兴汉室,因此曹操,孙权、张鲁等人就不在诸葛亮的考虑范围内,他一定要选择刘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