祅教(拜火教)与摩尼教各是什么宗教?两者有什么区别?

我看到有的书上认为祅教与摩尼教是同一个宗教的不同名称,而有的书上又说他们是不同的宗教,其关系到底如何?

琐罗亚斯德教在中国唐朝被称为拜火教,比犹太教晚的多!

波斯即现今的伊朗。现在的国教是回教,但在波斯尼亚帝国时代却是以琐罗亚斯德教为唯一宗教。而亚尔斯兰战记中的宗教,亦即琐罗亚斯德教及其衍生出的密斯拉教。在此将波斯的一点神话,略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琐罗亚斯德教

公元前六世纪由波斯人琐罗亚德斯所创,因以为名。唐代时曾传至中国,当时称为袄教,又名拜火教、波斯教。

其主要教义为宇宙性无上无形的上帝阿呼拉.马兹达,与本原黑暗之神阿利曼进行广大无边的斗争,好人的责任是加入光明的一方,遵守马兹达透过先知琐罗亚斯德所传达的教训,信徒才能享有今生的幸福与身后不朽。当世界末日来临,马兹达将毁灭恶人并宣告胜利,于是光明的一方在胜利中永享欢乐。

公元二二六年,波斯帝国正值苏珊王朝时期,以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盛极一时。其后因回教的兴起和公元六四二苏珊王朝瓦解而变得消沈。但其教义却影响了不少其他宗教,例如犹太教、基督教和回教的天使观念和善恶二元论等。

密斯拉教(Mithraism)

一个奉祀密斯拉神(Mithra)这位以光明与公义之神为中心的宗教,源于雅利安人(一在印度与波斯地区间生活的古民族)的密多罗神,尽管其间已经过许多变迁。密特拉教与摩尼教(明教)同是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的别枝。密斯拉是伊朗(波斯)在琐罗亚斯德教兴起之前所崇拜的司掌太阳、正义、契约和战争之神,于公元2、3世纪在罗马帝国被通称为密斯拉斯。该教最重要的礼仪是杀公牛献祭。波斯虽从阿契美尼德(Achaemenid)王朝起,历代国王信奉琐罗亚斯德教,但许多贵族仍然热爱固有的宗教,国王担心会引起政治动乱,并未予以取缔,于是多神崇拜的内容逐渐为琐罗亚斯德教所吸收。不过在阿开民(Achaemenid)时代,密斯拉曾再度以波斯主要神只的身份出现。

对密斯拉神的崇拜,后来在希腊和罗马支配波斯地区的时代流传到了西方,还吸收了巴比伦的占星学和柏拉图的哲学,成为了西方一种神秘宗教。在原波斯帝国西部地区以及界于罗马与波斯世界的地区,国王和贵族继续崇拜密斯拉,在两国的军事分界线上,甚至到了欧洲的莱茵河、多瑙河以及幼发拉底河流域,该教圣所比比皆是。

密斯拉教的信仰集中于一个古老神话∶在阿胡拉.玛兹达的命令下,密斯拉将初生的牛犊供为祭牲,这牛犊的身体神奇的迸发出麦子、葡萄、动物与所有其他美善的东西。密斯拉的行动激怒了邪恶之神阿利曼。在与阿胡拉.玛兹达宴飨了以后,密斯拉遂驱策玛兹达的战车前往天堂。同样的,根据密斯拉教义的看法,人的不朽灵魂虽陷在人的身体中,但他仍可以克服死亡、通过众行星的七层天,而返回在天堂中的根源。

这过程是以七阶段入会仪式为象徵,那是在装饰有神话的壁画与雕刻的地下礼拜堂举行。在地下礼拜堂举行仪式,场地自然有限,一切礼仪必须在人工灯火之下进行。洞穴附属许多隧道,入教者须如礼依次走过这些隧道。这些仪式考验入会者的勇气与美德,并且伴随著洗礼、也就是面饼与酒的其同宴飨,有时还有牛犊的祭牲。不过密斯拉教是武士的宗教,其教义忽视女人,教徒一律为男子。田中芳树在《亚尔斯兰战记》中,将女神官法兰吉斯的背景设计成密斯拉神的教徒,可能有一定的错误存在。

密斯拉神(Mithra)

密斯拉神(Mithra)是光明与公义之神,源于雅利安人的密多罗神。密特拉教与摩尼教(明教)同是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的别枝。密斯拉是伊朗(波斯)在琐罗亚斯德教兴起之前所崇拜的司掌太阳、正义、契约和战争之神,于公元2、3世纪在罗马帝国被通称为密斯拉斯。Mithra(密多罗)是梵文,Mithras(密斯拉)是拉丁文,意为「至圣的约定」,是波斯人所信奉的许多神中的主神。据神话,密斯拉生在圣泉旁的一棵树下,生时手执火炬,身佩大刀,为大地之子。常和沃水女神阿娜希塔(Anahita)共同受祀。

该教最重要的礼仪是杀公牛献祭。密斯拉教的信仰集中于一个古老神话∶阿胡拉.玛兹达差遣使者传令密斯拉杀公牛献祭,密斯拉将初生的牛犊供为祭牲,这牛犊的身体神奇的迸发出麦子、葡萄、动物与所有其他美善的东西。密斯拉的行动激怒了邪恶之神阿利曼。在与阿胡拉.玛兹达宴飨了以后,密斯拉遂驱策玛兹达的战车前往天堂。「密斯拉杀牛」是古希腊艺术中的流行主题,后来变成密斯拉祭礼中宰牛以求五谷丰登之仪式的原型。

善神阿呼拉马兹达与恶神阿利曼

琐罗亚斯德教的主要教义是善恶二元论。阿呼拉意思是主,马兹达意思是贤。阿呼拉.马兹达是最高的善神,以火为象徵。居于天上界,创造天地万物。有传说称密斯拉神是他的儿子。

恶神阿利曼,居于地底深处,为暗之神。想取得阿呼拉.马兹达所统治的世界,一直挑战阿呼拉马兹达。他以情欲为武器,利用女性污染正直的人的灵魂。并创造四季和疾病,令夏天灼热非常,冬天冰冷难耐,人们饱受疾病灾变所困。其后创造蛇王撒哈克,捣乱人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7-20
祅教一名火祅教,乃纪元前五六百年间,波斯人苏鲁士德创,因此教崇火,拜占廷人又称之为拜火教,祅教教义,谓宇宙有善恶二神,善者明,故以光或火或天日表示之,恶者暗,常与善神相斗,然终为善神所败,人类当灭恶神及其所做诸物,而赞助善神之事业,以期死后灵魂得达善神之前,公元226年,波斯萨珊王朝以火教为国教,中亚诸国亦随之流行,逮公元516年,梁天监15年,滑国王始与梁通,并献方物,而其国素事天神火神,至乎另一信此教之波斯国,亦於,北魏神龟年间,与魏通使,魏书卷十三灵太后传更载灵太后废诸淫祀,而独存胡天神,则知祅教之传入约在公元516-518年间事,.此教历北齐北周以迄隋代,皆有发展,迨唐代而流播日盛.
唐兴,值大食国亦崛起西土,数压逼波斯,波斯人遁入中国者多,祅教徒亦随之蜂拥入华,而李唐君臣,尊崇火祅,要亦在招来西域,�糜异族,非出自本心也,考唐代两京皆置祅祠,长安即有五所,包括布政坊,醴泉坊,普宁坊靖恭坊与崇化坊,洛阳则有立德坊及会节坊,其中建置时间最早者,厥筑於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之长安布政坊,同年并设官管理,视流内,视正五品,萨宝,视从七品,萨宝府祅正,萨宝祅正,皆以信教侨民充任,又唐除两京外,凉州以至迹西诸州,皆有祅寺,并都置官管理,每岁时祭奉,而唐祅教之异於其他宗教,者乃其信众译书传教之举,故流 播自不如他教之深广,及武宗会昌灭法,此教亦同遭禁,然而西北地区,祅教於十世纪时仍间传焉

摩尼教
摩尼(Mani。216年4月14日-约274年)是摩尼教的创始人。母亲满艳(Maryam)与波斯的安息(Arsacids)王室有亲戚关系。摩尼诞生于巴比伦(Babylonia)北部的玛第奴(Mardinu)。父亲跋帝(Patek)原住哈马丹(Hamadan)曾参加犹太派基督徒派别厄勒克塞(Elchasaites)派,这个教派以禁欲和实行烦琐的浸礼仪式为特点。摩尼从四岁起就被他父亲带到这个教派中生活。摩尼自称从小受到天使启示,他二十四岁时(240年4月19日)受到神我(Syzygos)一次最重要的启示,涉及以后摩尼教的主要基本教义。他遂与厄勒克塞派决裂,如果没有他父亲的保护,可能被杀。摩尼离开这个教派,来到泰锡封(Ctesiphon),只有两个追随者,后来他父亲也皈依了他的宗教。摩尼及其少数信徒曾在波斯北部传教,后来取海路前往印度,使杜兰(Turan,在今俾路支地区)国王皈依摩尼教。从印度回来后,摩尼赢得了波斯萨珊王朝国王沙卜尔(Shapur)的兄弟、呼罗珊(Khurasan)总督卑路斯(Peroz)的友谊,通过他得以晋见沙卜尔。摩尼用中古波斯文写了《沙卜拉干》(Sabuhragan)一书,概述摩尼教的教义,题献给沙卜尔。沙卜尔给了摩尼书面文件,准许他和他的信徒在帝国范围内任何地方旅行和传教。摩尼派使徒阿驮(Adda)、承法教道者帕提格(Pattig)等向罗马帝国境内传教,派末冒(Mar Ammo)等向东方传教。摩尼教在不长时间内已 经发展成一个世界性宗教。瓦赫兰(Bahram)一世(273-276年)继位后,受琐罗亚斯德教主科德(Kirdir)的影响,改变了对摩尼教宽容的政策。摩尼想去东方的贵霜(Kushan)地区,未被准许。他收到瓦赫兰一世的传唤,要他前往贝拉斐(Bet Laphat)朝廷。摩尼已经意识到凶多吉少,但 是对信徒的关怀一如既往,在途中还访问了故乡高凯(Gaukhai)的摩尼教社团。他於274年1月21 日抵达朝廷,晋见瓦赫兰一世时,受到国王的指责,摩尼进行了抗辩,被投入监狱,2月26日死於狱中。

摩尼教(Manichaeism)是三世纪在巴比伦兴起的世界性宗教。由于希腊文《科隆摩尼古卷》(Cologne Mani Codex)的发现,学术界掌握了关于摩尼早期思想的第一手资料,一般承认, 摩 尼教主要吸收犹太教-基督教等教义而形成自己的信仰,同时也采纳了不少琐罗亚斯德教的成分,传播到东方来以后,又染上了一些佛教色彩。它的主要教义是二宗三际论,有自己的戒律和寺院体制。摩尼教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内(从三世纪到十五世纪),从北非到中国的福建,在整个欧亚旧大陆上广泛传播,文献使用过叙利亚文、中古波斯文、帕提亚文、粟特文、汉文、回鹘文、希腊文、拉丁文、科普特文等十余种文字,与其他主要宗教发生了深入的思想对话,如果要研究中世纪欧亚大陆东西文明交流史,从研究摩尼教入手无疑是一个的极佳选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