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都很忌讳战前斩杀大将,为何秦王会在白起领兵不久杀了他呢?

这是为什么呢?

这里的秦王指的是秦昭王,他杀白起的原因,一个是因为邯郸之战失利,他迁怒于白起,,另一个是因为白起不太听话,并且利用价值也不是很多了。当然这里面还有范睢这个助推者,最终秦昭王痛快了,其他六国也喘了口气。这件事其实也是长平之战的后续,那时候本可以乘胜追击消灭赵国的,但秦昭王没同意。

到了邯郸之战的时候,赵国已经不是那个被打得惨兮兮的国家了,几年的修整,加上赵国人的团结,他们的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说邯郸已经成了一块硬骨头。秦昭王让白起领兵去打,白起病了不能去,结果战局对秦国很不利。后来秦昭王又让范睢去劝白起,因为两人有仇,白起就更不愿意去了。

秦昭王换了一次主帅,但是对战局一点影响都没有。后来,他警告白起,要么去打仗,要么就滚出秦国,结果白起抗命,秦昭王真的把他贬成了普通士兵,然后准备发配。这时候的白起对于秦昭王来讲,还是有利用价值的,因为战争还没有结束,但因为赵国有了援军,最终秦国惨败。

秦昭王很生气,他把自己的怒火都发泄在了白起身上,那时候的白起已经没用了,所以他被秦王赶出了咸阳。范睢为了彻底打倒白起,就诬陷他说,白起这人一路都在抱怨。秦昭王更生气了,他让人给白起送去了一把剑。白起明白了秦昭王的意思,然后在杜邮这个地方自尽了。一代名将就得了这么个下场,让人感觉特别悲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2

历史上很多名将都不得善终。至于最后为何杀死白起,与之相关的有两个人:范雎和秦昭襄王。

范雎

很多人认为白起悲剧始于将相不合。其实白起和范雎两个人很早之前就有矛盾了,后来共事越久不但没有磨合出情谊,反而对于战略部署军事思想之类的分歧越来越大。白起能有后面的地位主要是靠魏冉的推荐,魏冉是秦国的外戚,宣皇后的亲戚,秦武王意外死亡之后,没有留后,所以他的兄弟们开始争皇位。这时候魏冉出面,拥举亲昭襄王为秦王,秦王即位后,他肯定权倾朝野。这时候秦王让范雎做了宰相,范雎做的最让秦王满意的事就是帮他消除了魏冉,罢免了他的官位,把他赶出秦国都城。所以在这个小规模内战中,范雎和秦王一伙,白起和魏冉一伙。自然两个人从开始就是对立的。

长平之战之后,白起主张乘胜追击进攻邯郸,消灭赵国。赵国也是心生一计,找人去私下联系范雎,让他劝说秦王不要打赵国,他们是怎么和范雎说的呢?他们说一旦白起领兵攻打赵国,如果真的打了胜仗,那功劳可是非常大的,在潮廷之上的地位肯定是要超过范雎的啊,范雎一听非常有道理,就去找秦王各种劝说现在不适合打赵国云云。然后打赵国最好的时机就这么被磨蹭过去了。

再后来秦王又想打赵国了,那时候已经不是好时机了,又派白起去打仗。白起肯定是不肯的,秦王就强制性让他去,白起前脚刚出门,后脚范雎就去找秦王说,白起现在不情不愿的出兵,肯定会有异心啊,各种小话说了一大堆。

秦王

他在这件事中问题非常大,一开始听了范雎的话,在赵国最脆弱的时候不去打,给了他们充分休整的时间。邯郸之战之后,白起对秦王冷嘲热讽,因为秦王不听他的战略部署,这一战被打的落花流水。本身就是秦王有错在先,但是却恼羞成怒,根本听不了别人说他不对。星象中说会有天兵帮助赵国,秦王开始各种瞎猜。后来让白起前往邯郸指挥,白起不愿意去,秦王猜忌越来越重,觉得这个星象跟白起有关,再加上范雎背后说东多西的,最终还是赐死了白起。后来剧史书,秦王也很后悔,其实白起不去是对的,一个是当时时机不对,一个是长平之战之后,赵国人民对白起充满了怒气,如果白起去,赵国化悲愤为力量,战斗力会更惊人。这种情况才是最糟糕的。但是秦王根本想不到这些,白起也是脾气不好,也不耐心去解释,最后被杀了。

白起个人原因

白起个人的原因也是很多的,身为一个功高盖主的大将,做事太随心了。1.和范雎关系从来没想过挽回一下,官场上多一个敌人和多一个朋友,那就是性命相关的事情。范雎当时是秦王的宠臣,他都跟他闹僵,那在秦王面前穿小鞋是免不了的。2.情商低,本来打了败仗,秦王心情也不好,可能内心深处也后悔,这时候,你噼里啪啦说了一堆,就怪你怎样怎样的,于事无补,只会让对方更烦心。3.政治思想不够,到死他也不明白自己何错之有能被赐死,他以为自己为秦国付出了很多,可是他不明白 付出的越多,功劳越大,有的时候死的反而越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8-01
白起不愿意听秦王的话,跟秦王有了冲突,这让秦王很不爽,才会不顾其他,在领兵不久后杀了他。
第3个回答  2019-08-01
白起当时和秦王的意见出现了冲突,秦王就以为这个人想要图谋不轨,因此直接把他杀了,以绝后患。
第4个回答  2019-08-01
原因肯定是复杂的,但他被赐死的主要原因是长平之战后秦王忌惮他,想要他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