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心理营养促健康成长

如题所述

什么是心理营养?家长如何给予孩子心理营养?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
一、什么是心理营养?
人的成长如同种子的早期成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人类生命之花的绽放,需要心理营养。心理营养是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来自父母等“重要他人”给予的关爱、肯定、鼓励和认同,是孩子成长中必备的爱。
二、心理营养充足会形成五大天性
1. 爱的能力:懂得去爱别人,又能接受别人的爱。愿意并有能力去爱别人,同时又能感受和享受别人的爱,才会有生活的幸福感。爱的能力的强弱,由父母的肯定、赞美和认同度来决定。
2. 与他人链接的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成长的基础和保障。心理营养充足的人,在上学时能与同学和老师交往得很好;工作时能与同事和领导交往得很好。自然在家里也会很好地与家人相处。这样有助于一个人的成功。
3. 安全感:最大的安全感是我能相信我自己,也能去信任他人。安全感充足的人,会觉得只要我还活着,一切都会很好。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就会有强烈的控制欲,时间久了,自然就会产生矛盾。而且越是亲近的人,这种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越激烈,于是亲子关系和亲密关系都会受到影响。
4. 独立自主:独立自主表示我有选择的权利和能力,为自己的生命做选择。存在主义哲学家们说“存在是为了自由,而自由源自选择。”其实,一个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记住,我们都有一个选择的空间,不要被“我什么都做不了”的无助感彻底催眠。
5. 价值感:价值感就是人活在世上的意义,人类生命的意义。一个有价值感的人是自信的,积极乐观的,也是生活充实而幸福的。
三、心理营养不足的表现
1. 情绪不稳定,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常有抱怨、愤怒等负性情绪,也会攻击他人。
2. 人际关系不好。与同学、亲人的关系都会有问题。在班级里,常常被老师批评,与同学矛盾比较多。
3. 行为过激,容易伤害他人。日常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情况和难以处理的问题,容易动用武力去解决问题,以过激的行为来掩盖内心的对交往的期待。
四、如何给予心理营养,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1. 家长要真正地爱孩子。每个家长都爱孩子,但是我们给孩子的爱是真正的爱吗?家长爱孩子,首先要信任孩子,你信任我,我会努力对得起你的信任。母亲的信任是孩子走向正道的力量源泉。其次真正的爱是倾听孩子。倾听,可以减少孩子的压力,释放孩子的不良情绪,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我们的孩子在成长路上,可能会面临许多痛苦和考验,孩子的行为通常不是某种病症的表现,而是某种表达方式,倾听可以重新建立起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链接。还有真正的爱是欣赏和鼓励,鼓励能给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鼓励是描述事实和描述过程的表达方式,这样能够唤起孩子内在的成长动力。
2. 一个9岁的孩子,正处于童年期。这个阶段主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家长赋予孩子责任很重要。首先要赋予孩子学习的主人翁责任。这一阶段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从懵懂无知到会识字,会写作文,能看懂书籍,孩子适应社会的基础能力也在这一阶段形成,孩子能经过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也就建立起了自信心。其次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一个人对家庭有责任感,将来会对社会有责任。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力所能及地做些家务活,不管孩子能否做好,家长要鼓励孩子参与到生活中来,并及时肯定和赞赏他,让孩子感受到价值和力量。这样会推动孩子变得好学和优秀。
3. 家长要用积极关注的方法助力孩子。注意力等于行为,你注意什么孩子的行为就是什么。所以家长要注意孩子良好的行为,去表扬赞美好的做法,孩子的优点被强化,表现也会越来越好。如果孩子的不好表现家长过多的去关注,孩子会把这个关注当成奖励,看成是引起家长关注的行为,这样孩子会有更多的不良行为。另外对孩子做出的不当行为,我们家长要是先不评判,先安抚孩子的情绪。然后与孩子讨论错的原因,总结一下经验,这样孩子就愿意去做事,而且不怕做错事。
4. 家长要重视孩子的伙伴关系。童年期的社会交往主要是指儿童与同龄伙伴的交往。伙伴交往是儿童社会发展的非常重要途径,是童年期集体归属感的心理需求。9岁的孩子,他的归属感从家庭向同伴转移,从同伴中得到的友谊、支持和尊重成为他们必须的精神寄托,否则他会感到被孤立。在交往过程中,要求儿童遵守规则,承担责任,完成任务,这些都会促使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视儿童的伙伴关系,千万不能阻止或粗暴干涉,必要时要努力为孩子创造建立适宜伙伴关系的条件,积极给予协助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是家长不可忽视的重要责任。
总之,每个人都有做父母的权利,但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父母,就要不断的学习,掌握一些教育孩子的技巧,找回孩子内在评价系统,给予孩子充足的心理营养,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