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的定制大致在( )时期为民间普遍采用

如题所述

一日三餐的定制大致在汉代时期为民间普遍采用。这种饮食习惯将一天的食物摄入分为早餐、中餐和晚餐。在古代,朝食被称为饔,邀请他人共享美食称为飨,晚餐则称为飧。
一日三餐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宋朝之前,当时老百姓一天只吃两顿饭,而皇室和诸侯则享有四餐或三餐。西汉时期,针对淮南王刘安的圣旨中就提到了减少一顿饭,从三餐缩减为两餐。这种饮食习惯的改变得益于宋代经济的繁荣,夜市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夜生活,因此增加了晚餐这一餐。
关于一日三餐的由来,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秦汉以前,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这是由于粮食有限,农业不发达所致。《墨子·杂守》中提到,士兵每天吃两顿饭,食量分为五个等级。第一顿饭称为朝食或饔,在太阳行至东南方时就餐。第二顿饭称为飧或食,在申时(下午四点左右)进餐。古人强调“不时,不食”《论语》,即在不应进餐的时间用餐被视为越礼行为或特别的犒赏。
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演变为三餐或四餐。三餐开始有了早、中、晚饭的分称。早饭在汉代被称为寒具,指早晨起床漱洗后所用之小食。至唐代,寒具开始有点心之称。《能改斋漫录》记载:“世俗例以早晨小食为点心,自唐时已有此语。”至今,我国许多地区仍称早饭为早点。
午饭在古人那里曾被称为“中饭”或“过中”。一日两餐时,人们认为“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始”《孟子·滕文公上》,用过飨食,便意味着一日时间的流逝。而今天人们常用“一日三餐”之词来表示对时光的感慨,其中包括惜时者的感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