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中药三个月没效果停了二个月后有效果了,是中药起作用了吗?

如题所述

现在人生病的时候要不吃西药要么就吃中药。很多人在生病的时候选择服用中药来治疗,那么,中药吃多久有效果呢?什么时候喝中药最好呢?喝中药需要注意什么呢?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食用中药的一些知识吧。

中药吃多久才有效果

不同的病症对于服药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专家表示,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药物的吸收能力也不一样所以这个时间不太好确定。具体的还是要看你这种病情的严重程度,如果病情比较轻的话,不用喝太久,如果病情比较重需要慢慢调理。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看你服药的效果,再对处方进行相应的变化。一般需要连服三个疗程,七天为一疗程,每服药物早晚各喝一次,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如果病未好,就断续坚持治疗,如果病好了就该立即停药!

另外,由于中药调理在时间上相对会漫长一些,所以在调理期间应注意禁食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加强营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

1.清晨

清晨空腹宜服用具有滋补作用尤其是滋补肾阳的药物,在早餐前服用,以利于滋补药物的充分吸收;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用,可使药物迅速进入胃肠,并保持较高的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利水湿药、催吐药亦宜清晨空腹服用。

  2.午前

上午宜服用益气升阳药、发汗解表透邪药。李东垣认为:“午前为阳之分,当发汗;午后阴之分,不当发汗。”还强调益气升阳药在午前服用。罗天益进一步提出,益气升阳药之所以午前服用,乃“使人阳气易达故也。”

3.午后

下午或入夜宜服用泻下药(如大承气汤)。李东垣曰:泻下药“乃当日巳午之后,为阴之分时下之。”(巳时:即上午9~11点,午时:即上午11~午后1点),其他医家亦都认定泻下药不宜在午前服用。

4.睡前

一般在临睡前15~30分钟,宜服用镇静安眠药、滋养阴血药。入夜是脏腑功能最低的时候,如在此时服用滋阴进补药,就如雪中送炭,效力倍增。

5.隔夜

宜服用驱虫药,如乌梅丸一般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1次,以利于药物的充分吸收,便于将虫体杀死排出体外。

6.饭前

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治疗病位在下(肠道、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宜饭前服用,以使药性下达,因为在空腹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进入肠道,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7.饭后

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治疗病位在上(如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疾病,宜饭后服用,可使药性上行。健胃药及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如甘露消毒丹等),宜饭后服用,这样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黏膜的损害;毒性较大的药物,也宜在饭后服用,以避免毒性药物吸收太快而发生不良反应。

8.餐间

即在两餐之间服药,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治疗脾胃病的药宜餐间服。中药服用不但要讲究适当的服药时间,还要讲究服药次数和药物的温度,这样才会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喝中药的六大禁忌

辛辣类

在喝中药的时候,我们在饮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避免辛辣的食物,此类食物多辛热,有通阳健胃之功效,若过多食用则易生痰动火,散气耗血,故该类饮食仅适合于寒证疾病者,而不适于阴虚阳亢之体及血证、温病、痔瘘、痈疖患者等。此类食物包括葱、蒜、韭菜、生姜、酒、辣椒等。如辣椒属热性,若有发热、便秘、尿短赤、口干渴、唇燥、咽喉肿痛、鼻衄、舌质红等热象者食用,必然会加重“上火”症状,从而抵消清热凉血及滋阴药物的功效,故热证病人就诊中医不可同食辣椒。

鱼腥类

鱼腥的食物也需要注意避免食用,不然有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此类食物多为咸寒而腥之品,且含有异性蛋白,易引起过敏反应,多食易伤脾胃并诱发疾病,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尤其是过敏体质者更不可食之。此类食物有黄鱼、鲤鱼、带鱼、蚌肉、虾、螃蟹等,而鲤鱼、沙丁鱼、鲇鱼、黄鱼、螃蟹、黄泥螺最易引起过敏。鱼腥类食物亦属发物。

发物类

发物的食物一般会促进疾病的恶化,所以我们在吃中药的时候最好也不要吃发物类的食物,此类食物均为动风生痰助火之品,由于疾病对食物选择程度的大小不同,其“发”亦有异。此类食物有蘑菇、香蕈、笋、芥菜、南瓜、公鸡肉、猪头肉、母猪肉等。如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患者当禁吃公鸡肉、猪头肉;疔、疖、疮、痈等皮肤疾患者,当禁吃香蕈、蘑菇、笋、公鸡肉、猪头肉、母猪肉,否则会加速红肿、生脓;有肠胃病者禁吃南瓜,因南瓜含有糖分,多吃会产生较多的酸,对胃肠有刺激。鉴此,“发”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有促进疾病恶化之意。

生冷类

吃中药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吃寒凉的食物,不然会影响身体健康,此类食物性多寒凉,主要作用为清热解渴,故适合热证疾病。但却易影响胃肠功能,因此虚寒体质者及胃肠病患者,当禁忌。如白萝卜性寒,具有消食、化痰、理气之功效,若体质虚寒及胃肠病患者食之,岂不寒上加寒,胃肠功能更差。另外,在同时服用人参和其它滋补药时,由于药性相恶,可降低或消除补药之效力,故萝卜与人参不宜同服。

油腻类

油腻的食物我们也需要注意最好不要吃,不宜消化,有损脾胃,此类食物包括动物的油脂及油煎、油炸的硬固食物。油腻有损脾胃健运,故凡外感疾病、黄疸、泄泻者当禁忌。油煎、油炸之食物质硬、燥热,不易消化,胃肠有病及“上火”者忌食。

  酸涩类

吃中药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避免食用酸涩类的食物,会刺激肠胃,酸过多则对肠胃有刺激,故胃酸过多、胃肠溃疡患者禁食。涩者,大多含鞣质。如茶叶含有鞣质,而浓茶含量更高,与中草药同服时,可与中草药中某些蛋白质、生物碱、重金属盐结合产生沉淀,这就会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同时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也有影响。因此,在服用中草药时,一般不宜与浓茶同服。

  喝中药的注意事项

1、喝中药请在饭后30-60分钟服用为宜。可以避免中药成分对胃粘膜的刺激。

2、喝中药前后一小时左右最好不要喝茶,咖啡,牛奶或豆浆,以免中药成分与茶的鞣质,咖啡因及蛋白质等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可以喝水。

3、如果服用中药后有不舒服或腹泻等现象,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感冒咳嗽请停服汤药。

4、如果觉得口味较苦,可以加些糖再服用。

一般中药均宜温服,药煎好后放一会儿,待其不冷不热时服,如平和补益药物。但凡伤风感冒的药,宜趁热服下,以达到发汗目的;祛寒通血脉的药也如此,以利于祛寒活血。

结语:我们应该知道对于不同的病症服药的时间和疗程都是不一样的,一般需要连服三个疗程,七天为一疗程,每服药物早晚各喝一次,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喝中药前后一小时左右最好不要喝茶,咖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7

吃中药三个月没效果,停了两个月有效果了,当然是吃三个月的中药所产生的效果了。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和手术后的康复以及亚健康方面有着独特的疗效。以上这些病都是西医认为不是病或者认为是病而无药医治或者无法根治的疑难杂症。慢性病要慢慢治,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急不得。中医在治疗这些病时,用中药调理需要较长的时间的。在中医药治疗的过程中,药效往往是比较隐性的,难以直接感知,难以口头描述的。它往往是“润物细无声”的。这就出现了有不少人特别是性子急的人认为无效的原因所在。再加上有人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痛”,时间一长,有效也变成了无效。

中药

有人吃了一段时间,认为没效就干脆不治了。但停药一段时间,效果显现了。这时你经过了三个月中药调理,你的免疫力提高了,正气上升了,邪气下降了。如果有人觉得没效,就另他医,那么,效果在短时间内就显现出来了。那评判的结果是后面这位医生真神了。其实,前面的治疗已经即将收官了,后面的那位沾光了。

中药

接受中医药治疗,首先要选择你信任的医生,最好找专家治疗。你相信你才不急于要“”疗效”。你才能有耐心坚持下去。其实,有没有疗效,医生是知道的,他通过望闻问切,能直接感受到的。但中医一般很严谨,不夸耀,不张扬,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一些专业术语,也许病人还听不懂。这也是导致病人失去耐心,感觉没”疗效”的原因之一。其实,疗效自己要用心感受,并且有一定的语言描述的功底,尊重实际,善于比较,实事求是的表达,“疗效”也是能显现的。

中药

中药重在调理而不是快速治疗,吃中药不能像西药那样立竿见影,但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却能起到固本的效果,所以你说的情况完全正常。总之,信任是决定有没有“疗效”的关键。信任中医,信任中药,信任你所选的中医专家,奇迹一定会出现!

中药

第2个回答  2021-01-08

吃中药三个月没效果停了二个月后有效果了,是中药起作用了吗?

“中药治本,西药治标”这是许多老百姓根深蒂固的观念。这也从侧面反应出中药治疗疾病,会相对缓慢一些。因此许多患者在喝中药的时候,一旦症状迟迟没有得到改善,就开始着急,怀疑医生的处方不对症。

但实际上,中药发挥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很多,除了中药的配伍是否对症,药材的质量是否达标,熬药的方法是否得当以外,服用中药的时间也会对药效有明显的影响。如果你喝了一段时间的中药,发现效果不明显,极有可能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服药时间所致。

所以今天的重点就是科普中药的服用时间,把药效发挥到最大化。

一、饭后服的中药

1、上焦的疾病:如心肺、头部、目口鼻等五官方面的上焦疾病,因为用药的时候,会选择一些轻清走上的药物,药力容易上行,所以最好饭后服用。

2、对肠胃刺激比较大,或者配方里面含有毒性的中药,也宜饭后再服。


二、饭前服的中药

中焦、下焦的疾病,也就是胸膈以下,比如脾胃、肝胆、肾、膀胱、妇科等疾病,为了使药力下行,直达病所,宜在饭前进行服药。

三、空腹服的中药

补益类的中药,或者是治疗四肢症状、血脉不畅的药物,可空腹服用,以便脾胃更容易吸收,发挥最好的药效。

四、睡前服的中药

安神类,及帮助睡眠的中药,最好睡觉之前服用。

五、顿服的中药

病情紧急的时候,讲究的就是一个速度,所以药最好尽快服下,中医叫做顿服,比如:小儿的急症、呕吐、惊厥等症。

六、频服的中药

尤其是外感类的疾病,如风寒感冒,需要发汗排邪,此时最好频频热服中药汤剂,借助汤剂的涤荡之势,迅速将寒邪排出去。

当然还有一些办公室日常补益养生类的中药茶饮,也可以频服哦!

第3个回答  2021-01-28

慢性病,体质的原因,需要终身服药调理的那种,一般7剂以后会有明显可感知的效果。

中药

近病、外感,一剂就能知道对错。


就拿最近治家人的感冒,一开始由于寒热辨证搞错了,半碗桂枝汤下去,半小时后马上就知道吃错药。充分体现了王叔和教下的原则:桂枝下咽,阳盛则毙。这个时候怎么慢了?一点不慢。


以我的习惯,对于治外感,开出的方子最多抓两剂。因为吃了两剂之后,如果诊断对一定有效果。如果诊断错也一定没效果,总之必须马上再诊再给方。

中药

再者,我诊病一般是遵照喻嘉言的教导,医者处方一定要给出用药后的变化预测。也就是说,医生给处方并不是让人两眼一抹黑地试试看,而是心中必须有明确的判断,如果此方对,会有什么反应,如果此方不对,会有什么反应。当患者的反馈能在自己的几个预测方向当中时,就可以根据这个反馈再诊再调整方子。如果医者自己也不能预测,那只能说,理法方药并不能完全圆通,对诊断中用到的医理特别是药理并没有完全掌握。

评论中有人问及喻嘉言关于医者预后的看法,其中出自喻嘉言《喻意草》:

先议病后用药

从上古以至今时。一代又一代之医。虽神圣贤明。分量不同。然必不能舍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也。

中药

故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药者所以胜病者也。识病。则千百药中。任举一二种用之且通神。不识病。则歧多而用眩。凡药皆可伤人。况于性最偏驳者乎。迩来习医者众。医学愈荒。遂成一议药不议病之世界。其夭枉不可胜悼。或以为杀运使然。不知天道岂好杀恶生耶。每见仕宦家。诊毕即令定方。以示慎重。初不论病从何起。药以何应。致庸师以模棱迎合之术。妄为拟议。迨药之不效。诿于无药。非无药也。可以胜病之药。以不识病情而未敢议用也。危哉。…

第4个回答  2021-01-27

吃中药三个月没效果,停两个月后有效果,这个问题应从两方面看,这得看你得了什么疾病,有些疾病起效慢,需要一个过程。有些可能是自身身体恢复。

一、中药一直有效果:

如治疗妇科子宫肌瘤、囊肿,甲状腺结节,乳乳腺小叶增生症,淋巴结肿大等。这些在中医属于症瘕积聚,属于气、痰、血互结,需要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治疗需要一个慢性过程,一时是看不出什么结果,感觉不起效。但中医可以逐渐调节身体,使气消血活痰散,在使用过一段时间中药后,身体的病理状态没有了,形成症瘕积聚的病因不存在了,两个月后还会表现疾病还在慢慢恢复,症状继续改善。这就说明头三个月的中药还是有效果的,只是疾病恢复一时表现不出来,再加上没有及时做影像学检查,细微好转没得到检查证明。

二、通过自身体质的改变,2个月疾病逐渐恢复。

吃三个月治疗没见效果,一是医生辨证不准确,治疗没效果;二是你对中药不敏感,中药对你的疾病无效。在临床当中用中药治疗,也是分治愈、有效、无效之分。后两个月有效果,也可能是本身自己的恢复。如临床当中的虚寒证,当初调理不见效果,后来由于天气转暖,或者到了夏天,身体吸收外界的阳气增多,体内的阳气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虚寒证减轻,变得不再那么怕冷。又如气虚证,通过饮食调理,少吃生凉,定时定餐定量吃饭,营养均衡,脾虚逐渐好转,气血生化有源,再加上体育锻炼,气虚会逐渐改变,变得强壮有力,还有其他一些证型通过自身的养生保健,不通过药物也能逐渐恢复。所以后期两个月有效果,也可能是自身的恢复。

三、由于疾病的恢复的具体什么病,什么证?有的病证恢复得慢,有的快。所以三个月中药也可有效,也可无效,两个月有效果可能是药物起作用,也可能是自身的逐渐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