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1.组织液的生成
组织液是血浆经毛细血管壁滤过而形成的。液体通过毛细血管壁的滤过和重吸收取决于四个因素,即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其中,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是促使液体由毛细血管内向血管外滤过的力量,而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静水压则是将液体从血管外重吸收入毛细血管内的力量。滤过和重吸收之间的压力差称为有效滤过压,即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有效滤过压=(32+8)-(25 + 2)=13mmHg,为正值,表明液体滤出毛细血管的力量大于液体被重吸收入毛细血管的力量,则血浆被滤出而生成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有效滤过压=(14 +8)-(25+ 2) = -5mmHg,为负值,表明液体滤出毛细血管的力量小于液体被重吸收入毛细血管的力量,则组织液回流入血。总的说来,流经毛细血管的血浆,有0.5%~2%在毛细血管动脉端以滤过的方式进入组织间隙,其中约90%在静脉端被重吸收回血液,其余的10%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液,从而保持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平衡。
2.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不断生成,又不断被重吸收,保持着动态平衡,故血量和组织液量能维持相对稳定。如果这种动态平衡遭到破坏,使组织液生成过多或重吸收减少,均可造成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液体潴留,导致组织水肿。凡是能影响有效滤过压和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因素,都可影响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
(1)毛细血管血压:毛细血管血压升高时,组织液生成增多。例如,微动脉扩张时,进入毛细血管内的血量增多,毛细血管血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在炎症局部就可出现这种情况而产生局部水肿。右心衰竭时,静脉回流受阻,毛细血管血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
(2)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可使有效滤过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而引起组织水肿。例如,某些肾脏疾病时,由于大量血浆蛋白随尿排出体外或蛋白质性营养不良以及肝脏疾病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均可使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有效滤过压增加,使组织液生成增多,出现水肿。
(3)淋巴液回流:由于一部分组织液经淋巴管回流入血,如果淋巴回流受阻,在受阻部位以前的组织间隙中,则有组织液潴留而引起水肿,在丝虫病或肿瘤压迫时可出现这种情况。
(4)毛细血管通透性:正常毛细血管壁不易滤过血浆蛋白,而在通透性增高时则可滤出。在烧伤、过敏反应时,由于局部组胺等物质大量释放,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致使部分血浆蛋白滤出血管,使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有效滤过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回流减少,引起水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