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泉域地质环境保护对策

如题所述

自1972年泉水首次断流以来,济南市采取了许多保泉措施,历经“采外补内”、“引黄保泉”、“关闭自备井”等重大工程,但实施效果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基于地下水系统水量、水位、水质变化机理研究,缺乏地下水系统功能恢复的工程实施,不能很好地发挥岩溶水系统功能特别是调蓄功能作用。基于对济南泉域地下水系统的研究,建议在济南泉域实施回灌补源、分质供水、开源节流、禁采限采等措施,从根本上保证泉水长期连续壮观喷涌和泉域地质环境良性循环发展。

一、实施回灌补源工程,修复地下水系统功能

本次试验表明,回灌补源是地下水补源的一项行之有效措施。计算表明,利用地表水源实施回灌补源,兴建地下水库,进行地下水—地表水联合调度,能够收到扩大资源量、调节地下水位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多重效果。

济南泉域岩溶地区适合回灌补源的地段有3种类型:

一是在直接补给区与间接补给区的山区沟谷,可以通过修筑沟谷拦水坝,增加汛期截留洪水对地下水的渗漏补给;

二是在玉符河、北沙河流经直接补给区与间接补给区段,通过修筑河流拦水坝、渗井,增加河水对地下水的渗漏补给;

三是利用直接补给区内的水库,在枯水期引水渗漏补源。

补源方式有沟谷、河流、直接补给区水库、塘坝自然渗漏和渗井补源。

近期由于缺少客水水源,为保证泉水常年喷涌,可实施南部山区回灌补源工程。卧虎山、锦绣川水库停止向市区供水,整修已有干渠,向兴隆—分水岭、玉符河等直接补给区放水进行回灌补源,而岳庄水库则用于向北沙河放水补源。

引江客水水源具备后,可提水将江水引人玉符河、北沙河及其他沟渠,对泉域岩溶地下水进行补源。

二、调整开采布局,实施分区域按质供水

近期,济南市先后兴建了鹊山水库和玉清湖水库引黄供水工程,以期减少泉域地下水开采量。由于黄河水含沙量太高,且水质水量保证程度不高,更不适宜作为生活饮用水。从既保泉又让居民喝上优质饮用水的角度出发,必须走分质供水的路子,即下大力气改造济南供水管网系统,使居民生活用水管网与城市、工业用水管网分体运营。把优质的岩溶地下水供给居民生活饮用,把黄河水作为城市公共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农业用水要倡导使用当地地表水、处理后的污水与黄河水,限制开采岩溶地下水。

具体可分为三步骤:首先改造集中工业区的供水系统;其次新建居民区、工业区的供水管道直接按照分质供水要求设计、建设;最后逐步改造老城区的供水系统。

基于保泉和地下水系统功能修复,在回灌补源条件下,据模拟优化计算(PMWIN5.1),不包括农业开采,正常年份控制泉水位标高在27.5m以上,泉域岩溶水允许开采量39万m3/d,其中,济西水源地开采19万m3/d,西郊水厂开采8.5万m3/d,虽然西郊有腊山、峨眉山、大杨庄、古城、桥子李和冷庄6个水厂,供水能力大于46万m3/d,但只能作为必要时应急供水。

泉域以外白泉水源地可供水量28.29万m3/d,长(清)-孝(里)水源地建议开采8万m3/d,泉域岩溶水开采量39万m3/d,合计75万m3/d,可完全满足近远期内济南城市生活饮用水和高精尖工业用水需求。

三、控制城区向直接补给区内扩展

济南城市向市区南部发展将直接影响泉水补给量和地下水环境质量,为避免开发建设对泉水的影响,保持泉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必须严格实施“南控”。根据水文地质和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南控”线应为平安店—潘村—玉符河河谷—丰齐—大杨庄—刘长山—英雄山—羊头峪—牛旺一线,该线以南为泉域直接补给区,应为地下水重点保护区。

由于西部规划区地下水与市区泉水存在水力联系,“西进”宜在段店—大杨庄—大金庄—峨眉山—古城—朱庄以北规划建设。

“长清片区”位于地下水补给区上游,表层第四纪松散,洪积扇砂层分布广,渗漏强烈,从保泉角度不适于规划建设,应以涵养水源为主。

“东部新城”大部分位于济南泉域,属于济南的工业区,其北部已经存在地下水降落漏斗,地下水曾检出酚、氰化物、重金属离子,部分地段地下水存在工业污染。由于已经规划建设,后期必须进行管网配置,包括分质供水、雨污分流、收集雨水等等。

灌溉回归补给也是泉域地下水重要补给项之一。如1963年输水洞放水1.2亿m3,1988年放水3847.3万m3用于农田灌溉,对泉域岩溶水起到补给作用,但近几年来水库一直未放水进行农田灌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