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有哪些变化?

如题所述

冬天到了,树木都枯萎了,树上的叶子掉光了,冬天太阳很少,风很大,雾也多,雨水少,天气很干,还会下雪,会结冰,有的动物要冬眠的就冬眠了,比如蛇这个时候肯定不会出来活动了,北风吹得耳朵,脸像刀刮一样疼,很冷,皮肤会很干燥,嘴唇干裂,要多喝水,出门都要穿厚厚的棉袄,羽绒服保暖,出门戴手套,口罩。

我认为如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首先是气温的变化,特别是北方会变得十分寒冰,有的地方大雪封山,有的地方滴水成冰。最低气温的地方能达到-40多度。

2、植物的变化,植物落叶改变了颜色。种植的植物有的被收割,的落叶归根顺其自然,昂首挺胸站在泥土之中。

3、动物的变化,它们把退去的绒毛纷纷长上,重新穿起冬衣,准备好冬粮谁备过冬了。

4、人的变化,忙了一年也准备瞄冬了,换上了冬装,准备好过冬的衣服,储存好过冬的白菜、土豆和粮食,准备好过年的物品等年一过春天也就来了。

除上述之外,冬天的天气回暖还要取决于地球自转,南北半球对着太阳照射的角度有关,它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知道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冬天和夏天之分的参照物。

大家都知道,地球存在快速以倾斜角23.5度自西向东转动并且围绕着太阳自西向东转以及太阳由于存在南北移动,造成地球南北半球冬天,夏天更替的规律。

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24小时),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365天)。同时,太阳有南北移动的规律,当太阳接近地球的北回归线上空时,地球的北半球大部分处于太阳照射范围面积最广时期,乎几处于直射状态(除赤道直射外)。这时地球的北半球地表和空气的气温迅速上升,加上太平洋形成了强大热带气流高压,向冷空气进行阻截冲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5

冬天人们身上的衣服穿多了;气候也开始变得寒冷;动物开始进入东眠期;几乎所有的树木也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杆;冬天的黑夜长,白天短。

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冬天季节,生气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冬,即“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后万物开始闭藏。

“四立”划分四季反映了气候、物候等多方面特征。现在划分四季常根据气温变化划分,采用的是近代学者张宝堃的“候平均气温”法,按候平均气温法划分的四季,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等于或低于10摄氏度算是进入冬季。

扩展资料:

北方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亚的冷高压影响,经常有冷空气南下形成寒潮,使气温大大降低。南方则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冬季大多是温和的。这是气候的原因。

东西走向的山脉比如秦岭阻挡了冷气团的南下,使南方气温偏高而北方气温很底,温差自然就大了,这个是地形的原因。

在多个地理因素(太阳辐射,气候,地形)的综合作用下,使得我国南北温差冬季比夏天大很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29
冬天的变化就是小草都苦死了,树木都是掉的只有树枝。还有就是土地都是冻的开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2-29
你好朋友,下雪 寒冷 结冰 北风

日照时间变短 候鸟全部不见 留守的动物换毛冬天御寒

有冬眠习惯的动物都找地方睡觉了

苍蝇蚊子少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10-11
冬天到了,树木都枯萎了,树上的叶子掉光了,冬天太阳很少,风很大,雾也多,雨水少,天气很干,还会下雪,会结冰,有的动物要冬眠的就冬眠了,比如蛇这个时候肯定不会出来活动了,北风吹得耳朵,脸像刀刮一样疼,很冷,皮肤会很干燥,嘴唇干裂,要多喝水,出门都要穿厚厚的棉袄,羽绒服保暖,出门戴手套,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