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窄巷子的来历

如题所述

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在平定了准葛尔之乱后,选留千余兵丁驻守成都,在当年少城基础上修筑了满城。清朝居住在满城的只有满蒙八旗,满清没落之后,满城不再是禁区,百姓可以自由出入,有些外地商人乘机在满城附近开起了典当铺。

大量收购旗人家产。形成了旗人后裔、达官贵人,贩夫走卒同住满城的独特格局。此间的宽巷子名叫兴仁胡同,窄巷子名叫太平胡同,井巷子叫如意胡同(明德胡同)。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一次城市勘测一中,传说当时的工作人员在度量之后,便随手将宽一点的巷子标注为“宽巷子”,窄一点的那条就是“窄巷子”。这就是宽窄巷子的来历。

扩展资料:

宽窄巷子现状:

成都长顺街中断,有两条平行百余米的巷子,中间有胡同连接,这就是宽巷子、窄巷子。两巷中放眼望去一片灰色。这里是老成都城市格局和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的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

这里是许多成都人怀旧的地方,人们亲切地称呼为“老巷子”。 “成都的宽窄巷子是老成都一段历史的缩影,这里处处彰显着老成都的传统气息。

精致院落与敞开式的商铺、茶馆、小吃店错落有致地排列在路两旁。宅中有园,园里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这是中国式的院落梦想,也是窄巷子的生活梦想。精美的门头、街檐下的老茶馆构成了宽巷子独一无二的成都语汇。

2005年成都市政府出于保护古老街区旅游带动城市经济的考虑,对宽窄巷子开始了大规模的拆迁改造,本着因地制宜、修旧如旧的原则,成功地打造了休闲文化商业街这一理念。

人们在高楼大厦包围中找到了这里往日难有的清静,于是作为一个城市的象征把这个“老成都”的形象供奉了起来。也是在一夜之间这里出现了茶铺、商店、饭馆、书店、杂货铺以及沿街叫卖的小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宽窄巷子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最“成都”的都市会客厅——宽窄巷子(组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3-03
1.历史来历: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准噶尔部窜扰西藏。清朝廷派三千官兵平息 。叛乱后,选留千余兵丁永留成都并修筑满城——即少城。清制规定森严,满蒙官兵一律不得擅离少城染指商务买卖。靠每年少城公园(今天的人民公园)春秋季的比武大会,论成绩优异领取皇粮过日子。风雨飘零,如今的少城只剩下宽窄两条巷子。
2003年,成都市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主体改造工程确立,该区域将在保护老成都原真建筑的基础上,形成以旅游、休闲为主、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郁巴蜀文化氛围的复合型文化商业街,并最终打造成具有“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内涵的“天府少城”。
2.文化休闲街区之变:
“走进宽宽的窄巷子,你唱着老四川的歌谣……”光头李进的一首MTV,尽显宽窄巷子古朴神韵。成都市召开通气会正式宣布,作为成都市委市政府重点工程和成都市文化旅游“名片项目”,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保护性改造工程已经完成,并于5月份揭开神秘面纱正式开街。
第2个回答  2011-11-20
vvv
第3个回答  2013-04-14
 1659年,清巡抚高明瞻率军攻占成都,至此,清王朝四川巡抚机关才得以从保宁迁往成都办公。也是在这一年,张献忠部将孙可望降清,标志着四川全境已为清军所控制。八旗兵入川之始是在镇压张献忠的起义军,但战事结束后,又退出了四川。作为西部重镇,成都驻防八旗兵,始于平定吴三桂叛乱,这是1682年间的事情。到了1721年的康熙六十年,清政府又从湖北抽调了一批八旗兵驻防成都。
  清政府虽然号称“不分满汉,一体眷遇”,但具体措施上执行的是民族分离政策。为了防止八旗兵与当地居民接触,全国的不少城市都修建有城中城――即只供八旗兵及其家属们居住的满城。
  成都的满城始建于1718年,这座城中城以将军衙门为中心,南起君平街和小南街,北抵八宝街和小北街,东至东城根街,西及同仁路,面积约十里。满城城墙高1丈3尺,周长4里5分,有5座城门,其中最壮丽的是大东门,城楼上悬挂着“少城旧治”和“既丽且崇”两道匾额。城内的建筑布局、衙门设置、营房方位都严格按照八旗军的传统方式来安排,当中共有官街8条,兵街42条。正黄、镶黄旗的官兵住在北方的位置;正红、镶红旗的官兵居于西方;正白、镶白旗的官兵居于东方;而正蓝、镶蓝旗的官兵则居于南方。如果从空中俯看满城,它的主要街道的布局极像一条巨大的蜈蚣:将军衙门是蜈蚣头,长顺街是蜈蚣的身子,东西向密集的街道和胡同则如同蜈蚣身上众多的脚。
  其中,新近开街的宽巷子窄巷子就是长顺街这条蜈蚣东向的两只脚。宽窄巷子原来的明清建筑因为老旧失修,位于其中的宽巷子西口为镶红旗的地盘,窄巷子西口则为正红旗驻地。当时的名字并不叫宽窄巷子,而是被分别称为“兴仁胡同”和“太平胡同”。直到民国初年,这种明显具有北方风格的名称才被“宽窄巷子”所取代,并一直沿用至今。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06
  1659年,清巡抚高明瞻率军攻占成都,至此,清王朝四川巡抚机关才得以从保宁迁往成都办公。也是在这一年,张献忠部将孙可望降清,标志着四川全境已为清军所控制。八旗兵入川之始是在镇压张献忠的起义军,但战事结束后,又退出了四川。作为西部重镇,成都驻防八旗兵,始于平定吴三桂叛乱,这是1682年间的事情。到了1721年的康熙六十年,清政府又从湖北抽调了一批八旗兵驻防成都。
  清政府虽然号称“不分满汉,一体眷遇”,但具体措施上执行的是民族分离政策。为了防止八旗兵与当地居民接触,全国的不少城市都修建有城中城――即只供八旗兵及其家属们居住的满城。
  成都的满城始建于1718年,这座城中城以将军衙门为中心,南起君平街和小南街,北抵八宝街和小北街,东至东城根街,西及同仁路,面积约十里。满城城墙高1丈3尺,周长4里5分,有5座城门,其中最壮丽的是大东门,城楼上悬挂着“少城旧治”和“既丽且崇”两道匾额。城内的建筑布局、衙门设置、营房方位都严格按照八旗军的传统方式来安排,当中共有官街8条,兵街42条。正黄、镶黄旗的官兵住在北方的位置;正红、镶红旗的官兵居于西方;正白、镶白旗的官兵居于东方;而正蓝、镶蓝旗的官兵则居于南方。如果从空中俯看满城,它的主要街道的布局极像一条巨大的蜈蚣:将军衙门是蜈蚣头,长顺街是蜈蚣的身子,东西向密集的街道和胡同则如同蜈蚣身上众多的脚。
  其中,新近开街的宽巷子窄巷子就是长顺街这条蜈蚣东向的两只脚。宽窄巷子原来的明清建筑因为老旧失修,位于其中的宽巷子西口为镶红旗的地盘,窄巷子西口则为正红旗驻地。当时的名字并不叫宽窄巷子,而是被分别称为“兴仁胡同”和“太平胡同”。直到民国初年,这种明显具有北方风格的名称才被“宽窄巷子”所取代,并一直沿用至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