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五丈原,诸葛亮<空城计>之续简

话说当时魏军已然改到城前,而诸葛亮等人去城门大开,城墙上诸葛亮抚琴而韵,魏军以为中计.故而
退军.
另一话说,军中传来消息,诸葛亮已死,司马懿大举进军,至城门时,大开,待到猜测之际,城中传来呼喊
杀戮之声,而诸葛亮坐于车帐之中,抚扇笑谈,魏 以为中计,谓以退军,而当时车帐中诸葛亮竟然是木偶人
,而些计是诸葛亮委托于姜维的平生第三十六计
求答,历史上空城计的细节到底是怎样

空城计……曹操
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所引《魏书》,事情大概是这样的。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吕布和陈宫率一万多人从东缗(故城址在山东省金乡县东北)来打曹操。当时曹操驻军乘氏(故城址在山东省钜野县西南),部队都下乡收麦子去了(兵皆出取麦),留守的不到一千人。情急之下,曹操便让随军女眷都到城上短墙(陴)去站岗,所有的兵力也都用上(悉兵拒之)。吕布来了以后,看见曹军人数不多,墙上站着女人,屯西又有大堤,堤南“林木幽深”,便怀疑那里有埋伏。吕布就和部下说,曹操这个家伙很狡猾(曹操多谲),我们不要上当(勿入伏中),便向南后退十余里。等到第二天吕布再来时,曹操果然在堤内埋伏了军队,结果打得吕布落荒而逃,曹操“追至其营而还”。

显然,这场战争其实有两个阶段,时间则有前后两天。第二天当然完全是伏击战。第一天呢?这就要看你对“空城计”如何定义了。广义地看,是可以算的。因为它具备了“空城计”最基本的要素和内核,那就是公开示弱示虚,让对方不知深浅不知虚实,进而因生疑而不敢进攻甚至撤退。“布疑有伏”就是产生怀疑,“引军屯南十余里”就是不敢进攻而且撤退,而产生怀疑并立即撤退的原因,则不但因为“屯西有大堤,其南林木幽深”,而且因为城墙之上“妇人守陴”。我们知道,战争是男人的事。曹操军中,平时也没有一支“娘子军”。这个时候“妇人守陴”,而且男兵不多,只能说明曹营差不多已是一座“空城”。

当然,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令妇人守陴”是曹操出奇制胜的精心设计,还是他万般无奈的垂死挣扎?如果是前者,就是“空城计”;如果是后者,就不是。但如果不是,我们就要问:第一,这些临时拉来凑数的“妇人”应该没有什么战斗力,这一点曹操难道不知道?第二,即便“悉兵拒之”,也远非曹操的全部兵力,这一点吕布难道不知道?第三,既然吕布怀疑曹操要打“伏击战”,哪他第二天为什么还要来?

因此,我认为,以曹操之“多谲”,以及他对周边地形的熟悉,此举很可能是他的一次急中生智。他明明知道不足千人的“悉兵拒之”,即便加上“妇人守陴”也不顶用,却还是要这么做,就是想蒙吕布一把。因为吕布并不知道曹操的大部队下乡收麦子去了。他看见曹操这边上阵的不足千人,连女人都用上了,必定起疑。起疑必定撤退。等到第二天再来时,大部队已经调回来埋伏在大堤之南的树林里了。那么,吕布第二天为什么要再来呢?因为他想明白了,曹操其实是负隅顽抗;或者不甘心,想看看曹操这边的“妇人守陴”和“悉兵拒之”究竟是怎么回事。可惜他晚了一步,而曹操要的就是这个“时间差”。

无疑,这里面有冒险,有侥幸,也不乏赌博的意思。也就是说,曹操当时的想法很可能是两手准备:先示弱,后拼命。如果能蒙住吕布,让他摸不着头脑,就诈他一下,反正第二天就能把部队调回来。实在不能蒙混过关,那就拼个鱼死网破。

其实,但凡使用“空城计”者,谁不是两手准备?谁又能万无一失?魏禧《日录》就说,诸葛亮也就是遇到了司马懿。“若遇今日山贼,直入城门,捉将孔明去矣。”由此可见,曹操此举,和晋人郭冲《条亮五事》(这是诸葛亮“空城计”的最早出处)中诸葛亮的“空城计”,正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诸葛计成,是对方知道他一生谨慎,因此怀疑他城中不空。曹操侥幸,则是对方认为他一生奸诈,因此怀疑他城外有伏。疑其“城中不空”,所以认为“开四城门”是引我上当。疑其“城外有伏”,所以认为“妇人守陴”是诱我深入。细节虽然不同,但事不同而理同,因此不妨都名之曰“空城计”。不同之处仅仅在于,诸葛亮那件事并非事实,曹操这件事却于史有据,我的说法也于理不悖。按照科学研究的惯例,至少可以作为“假说”提出来,不至于就是“信口开河”、“破绽百出”吧?

至于“空城计”究竟是谁发明的,甚至历史上有没有“空城计”,当然都可以讨论。事实上,对于这个问题,历来就有不同看法。
参考资料:百度贴吧 > 三国志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9-04
诸葛亮与空城计之研究

壹●前言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的争权夺利,互相攻打,以致民不聊生,天下群雄纷纷起兵,
试图一展抱负解救水生火热的平民百姓,其中刘备以诸葛亮为相,三分天下,在刘
备死后,诸葛亮为了维系三国鼎立的局面,不断北伐曹魏,向天下宣示追求统一中
原的决心,他的军事行动,一方面凝聚国内的向心力,营造愿景,一方面要使得曹
魏及东吴误判,以为蜀国的国力不可轻视,在这个大的『空城计』的战略下,诸葛
亮运用了各式各样的策略,与强敌对周旋到底.

贰●正文

一. 战术性的空城计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
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并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
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
皆藏匿;诸将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声言语者,立斩;大开四门,每一门
上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
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於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
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於城楼之上,笑容可掬,傍若无人焚香
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名百姓,
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注一)

殷商末年,西伯姬昌诚聘渭畔钓龙叟:吕尚,子牙就忠心为武王,成王效劳,即使
年高九十,依然为周代江山设想,积极统辖东夷,至死不休.东周时代,小白从鲍
叔牙之见,特赦管仲,拜为相国,夷吴则为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即使
孔子鄙其为「无礼」,依然称其为「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燕国大将乐毅因
深受重用,遂连下齐国七十余城,仅剩即墨,莒城,虽遭谗言所害,但「输肝剖胆」
之心,李白於『行路难』亦有一笔.楚汉相争之际,张良只因刘邦言听计从,子房
就为汉王烧栈道,得韩信,安排下创立大汉江山一连串的深谋大计……
而孔明,也没例外.

蜀汉建兴六年春,汉中的山地上一之大军向北推进,他们要北伐曹魏,光复刘汉,
进行一次义薄云天的神圣之战.就当蜀军一路势如破竹,攻下南安,天水,安定三
郡,震动关中,直逼长安时,因参军马谡毫无带兵经验,应变失措,没有遵照诸葛
亮的嘱咐,舍水登山扎营,失守街亭,使得战局大逆转不得已放弃北伐,诸葛亮在
撤军过程中更是不比进军容易,一个不留神就会被全军消灭.

空城计是在蜀军撤退的必经之路上,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决所使用的遭遇战术,单纯
诸葛亮与空城计之研究
3
的指诸葛亮仓促面对司马懿的大军,急中生智,在城楼上手摇羽扇,谈笑自若.诸
葛亮一生用兵谨慎,不管是进攻汉中还是南平南蛮,任何的作战方略一定经过反覆
精心策划,甚至连行军路线和攻城掠地的战术细节,也都做过细心安排,司马懿也
想到了这一方面,反而扰乱司马懿的研判,因此「空城计」只是一场遭遇战的战术
运用.

二. 战略性的空城计

自从关羽,张飞,黄忠,马超死去,蜀中几无大将;常山赵子龙一病逝,蜀中确实
已无将才.到孔明第六次出祁山时,关兴,张苞已死,李严已叛,魏延不轨,廖化
庸才难靠,除了姜维智勇尚可一用,马岱忠诚尚足安慰,蜀中根本没有军事家.
――尽管内部文政尚有蒋琬,费禕可掌,但也只够苟延残存了.整个蜀
汉内,孔明根本谁也无法委以重任,於是每事亲躬,导致烦多食少,连司马懿都感
觉到这颗将星摇摇欲墬. 对下难以深信的孔明,对上一样没有信心――
后主刘禅眼蒙耳轻,对於孔明北伐并不热衷,以为西川乃攻不破的天府上国,又轻
易听信谗言,不知「亲贤人,远小人」,叫孔明如何不长吁短叹.中国的民间艺人
在说到战争时,有句话是人们最熟悉不过的"大兵未动,粮草先行".由此可知,充
足的粮草储备对於国家是最大的重要性.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斗智,实际上打的就是
粮草战.而他们的智力,计谋与愚拙也都是在粮草这个对象上得到表现和测试的.
老将赵云死后,东吴与曹魏发生战事,抽调关中军南下,魏的关中地区防务空虚,
诸葛亮写的『后出师表』呈给后主,朝中众臣心里都暗暗疑虑:『还有能力打吗 』
诸葛亮以『不发强魏,就是坐以待毙』的理由反驳大臣,这就像鸟在空中飞翔,假
如不搧动羽翼,停止奋飞,马上就会落地而死.现在蜀中空虚,关中也空虚,假如
诸葛亮不用兵,就会被魏吴两国看出虚弱,所以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再度北伐,
诸葛亮敢以天下一州之地,讨伐曹魏九州之地,一心致力於光复大业这是不能抹灭
的,但这不是目的,这只能是梦想.诸葛亮不过是以此为号召,凝结蜀中上下,集
中资源於一点扭转蜀汉的劣势,为了达到一个真正的目的,所采取的一种手段吧了!

在三国鼎立的情况下,『空』是一个诸葛亮的大战略,是一个贯穿全局的的策略思
维.诸葛亮为了隐匿蜀汉年年征战的虚弱,故意示强,六出祁山,不断北伐,让曹
魏和东吴以为蜀国的实力足以相抗衡,而不敢对蜀轻举妄动,而在有限的生存空间
中开创无限的可能,让蜀在弱势中存活了四十几年,这是示强於敌,以攻为守,达
到吓阻作用的策略,是一个以弱示强,外实内虚的『大空城计』.

三. 最后的空城计

却说夏侯霸引兵至五丈原看时,不见一人,急回报司马懿曰:「蜀
兵已尽退矣.」懿跌足曰:「孔明真死矣!可速追之!」夏侯霸曰:「都督不可轻
追.可令偏将先往.」懿曰:「此番须吾自行.」遂引兵同二子一齐杀奔五丈原来;
呐喊摇旗,杀入蜀寨时,果无一人.懿顾二子曰:「汝急催兵赶来,吾先引军前进.」
於是司马师,司马昭在后催军;懿自引军先行,追到山下,望见蜀
诸葛亮与空城计之研究
4
兵不远,乃奋力追赶,忽然山后一声较响,喊声大震:只见蜀兵俱回旗
返鼓,树影中飘出中军大旗,上书一行大字曰:「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
」懿大惊失色.定睛看时,只见中军数十员上将,拥出一辆四轮车来;
车上端坐孔明:纶巾羽扇.懿大惊曰:「孔明尚在,吾深入其重地,堕其计矣!」
急勒回马便走.背后姜维大叫:「贼将休走!你中了我丞相之计也!」(注二)

诸葛亮在最后一次的北伐,经过一年多的积极准备,机密的计画解决了粮运的问题;
一面又在渭水之南,做长期持久之计.不幸的是,此时诸葛亮面临了身体健康的问
题.国事之重,烦劳忧心,积劳成疾,到了建兴十二年春,诸葛亮的病情一天比一
天严重,他自知大限之期不远,目前最重要的是蜀军撤退进行的问题.他要做个交
代,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欲与司马懿僵持到最后一口气.临终之前,他与部将们
合力演出最后一次的空城计 ------ 用他的雕像以假乱真,吓退魏军.因此,让蜀军
安全撤退.

参●结论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杜甫 咏怀古迹 其五(注三)

提及三国名臣诸葛亮,许多人会先想到的便是这首杜甫的『咏怀古迹』,短短的五
十六个字叙说著诸葛亮巧思奇谋已独步当世的赞叹,与矢志不渝却出师未捷的感
慨.当一流的脑袋,遇上二流的经营环境,以及三流的团队,诸葛亮已经预知了最
后的结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对外向不可抗拒的大势力挑战;对内克服最艰难的
情势.不背弃后主,鞠躬尽瘁,效忠蜀汉, 不管是孔明泣上出师表,或是星陨五丈
原,孔明始终无怨无悔,尽心尽力为蜀汉江山,真是一个「士为知己者死」的贤士!
在诸葛亮之前的一千五百余年,卓越杰出的军事家并不少,诸如:吕尚,孙武子,
管仲,乐毅,孙膑,张良……等;与诸葛亮同时,卓越杰出的军事家也不少,诸如:
庞统,徐庶,曹操,郭嘉,周瑜,司马懿,陆逊,姜维,……等;在诸葛亮之后的
一千七百多年,卓越杰出的军事家也不算太少,诸如:谢玄,李世民,郭子仪,范
仲淹,铁木真,刘伯温,努尔哈赤,……等.但,诸葛亮却永远是最杰出的一个!

再怎麼说,孔明自比管仲,乐毅,一生肯为心中的明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
管刘备奸诈狡猾,意气用事,刘禅平庸无能,听信谗言,且「士为知己者死」,实
在是应该受千秋万世的人所歌咏!尤其是他在六出祁山时的那份沉痛,无助,乏力,
坚持,实在是令人同情,动容,惋惜,哀恸.

肆●引注资料

诸葛亮与空城计之研究
5
注一:三国演义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注二:三国演义 第一零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注三:唐诗三百首 蘅塘退士选辑

伍●参考资料

1. 三国演义 罗贯中著 汉风出版社 (民92年7月)
2. 三国 李唐著 国家出版社 (民80年7月)
3. 诸葛亮武侯评传下册 黄文骥著 一大出版社 (民84年2月)
4. 空城计:诸葛亮逗司马懿 郑文金著 实学社出版 (民89年)
5. 智慧之星 诸葛亮 陈文道著 汉欣出版社 (民83年7月)
6. 唐诗三百首 蘅塘退士选辑 世一出版社 (民8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