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的爱国故事

如题所述

1927—1928年,聂耳参加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所组织的外围组织“读书会”,阅读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基础读物。参加由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领导的“济难会”,多次给被关押的革命同志进行接济工作。

1928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张贴传单以及参加示游行等活动。

1928年,瞒着家庭接受所谓新兵训练。当年底,离开新兵队,委任为特务连的上士文书。

1929年,和军官到广州,4月8日被该部队遣散,流落广州。

1929年,昆明发生大爆炸后参与中共地下党领导的青年救济团的各项针对反动派的斗争。

1930年,在上海云丰申庄从事杂役性的工作,没有工资。

1934年4月聂耳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主持音乐部工作,同时建立起百代国乐队。这一年是聂耳最多产的一年。

1935年初,聂耳创作了著名的《义勇军进行曲》

扩展资料:


当聂守信年轻时,他对音乐特别敏感。每个人都说,只要声音可以从耳朵里进来,他就可以从嘴里唱歌。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人都称他为“耳朵”。

在一次聚会上,聂守信不仅可以表演舞蹈,模仿各种人,还可以让两只耳朵齐头并进。这对普通人来说很难做到。每个人都笑了 。总经理送给聂守信礼物,并称他为“聂耳博士”。你们硬要把一只耳朵送我,也好,四只耳朵,连成一串,不像一个炮弹吗?”从此,聂守信更名为聂耳。

当《义勇军进行曲》第一次出现在银幕上时,不幸的是,聂耳死了,但这首歌响起了全国革命的号角,并在全世界广为人知。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英国,美国和印度等许多国家广播电台经常播放这首歌。在战争结束前夕,美国国务院还批准将其列入“盟军胜利之歌”。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收集国歌时,周恩来提议使用这首歌,并在新政协会一致通过。在1949年的建国仪式和一年一度的国庆节之后,聂耳的音乐以雄伟的音乐演奏,足以安慰在战争中去世的英雄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聂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30

20世纪30年代中期,日寇侵占东北后又把铁蹄伸向华北,国内的反动腐朽势力却仍沉溺于纸醉金迷中。社会上充斥着“桃花江”、“毛毛雨”、“妹妹我爱你”一类萎靡丧志的淫歌艳曲。共产党员作家田汉找到聂耳,认为如此“唱靡靡之音,长此下去,人们会成为亡国奴”。

二人就此议定,要创作一首歌,来战胜“桃花江是美人窝”。二人研究了《国际歌》、《马赛曲》和《船夫曲》,认为很有气势,可以借鉴。1935年初,田汉改编了电影《风云儿女》,并写了一首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

夏衍拿到田汉留下的剧本,在里面发现了那张写着歌词的香烟衬纸。不久,聂耳来找夏衍,听说此事后,主动提出:“作曲交给我,我干!”聂耳根据同田汉一起提出的构想,带着满腔激愤,只用两天时间便谱写了初稿,随即因躲避追捕到了日本。

在那里,他一方面受到友好人士的热情接待,一方面也看到军国主义分子大肆鼓噪“扩大在支那利益”,并磨刀霍霍。聂耳由此更激发了创作灵感,迅速将歌曲定稿寄回国,其旋律更加高昂雄壮。

扩展资料:

聂耳,原名聂守信,1912年2月出生于云南昆明市。1927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到上海,参加反帝大同盟,并积极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艺活动。

1931年4月,聂耳考入明月歌剧社,正式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1932年上海“一·二八”抗战爆发后,全国人民抗日救亡风起云涌,此时,聂耳结识了共产党员、戏剧家田汉。在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下,聂耳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

他1932年赴北平参加革命音乐活动,不久回到上海发起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1933年初,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聂耳不仅获得了新的政治生命,艺术才华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成为中国新音乐的开路先锋和反法西斯的勇士。

在此后的两年中,聂耳为歌剧、话剧和电影谱写了《新女性》《开路先锋》《大路歌》《前进歌》《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等主题歌和插曲30多首,在全国广为传唱,对激发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起了积极作用。他所编写的《金蛇狂舞》《翠湖春晓》《山国情侣》等乐曲,深受人们喜爱。

1935年,聂耳为电影《风云儿女》所作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反映了在民族危亡时,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团结御侮、奋勇抗争、一往无前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

这首作品一诞生,就像插上了翅膀,在祖国大地到处被传唱,奏响了挽救民族危机的时代最强音。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198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由于聂耳所谱写的大量歌曲反映了人民的心声,成为鼓舞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和战斗号角,引起了反动当局的仇恨而要逮捕他。聂耳根据党组织的决定离开上海,取道日本赴苏联。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3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聂耳:中国新音乐的先驱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6-26

聂耳的爱国故事如下:

20世纪30年代中期,日寇侵占东北后又把铁蹄伸向华北,国内的反动腐朽势力却仍沉溺于纸醉金迷中。社会上充斥着“桃花江”、“毛毛雨”、“妹妹我爱你”一类萎靡丧志的淫歌艳曲。共产党员作家田汉找到聂耳,认为如此“唱靡靡之音,长此下去,人们会成为亡国奴”。二人就此议定,要创作一首歌,来战胜“桃花江是美人窝”。

二人研究了《国际歌》、《马赛曲》和《船夫曲》,认为很有气势,可以借鉴。1935年初,田汉改编了电影《风云儿女》,并写了一首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由于发现国民党特务已来追捕,他仓促间在一张小小的香烟包装纸上写下歌词,就被抓进监狱。

夏衍拿到田汉留下的剧本,在里面发现了那张写着歌词的香烟衬纸。不久,聂耳来找夏衍,听说此事后,主动提出:“作曲交给我,我干!”聂耳根据同田汉一起提出的构想,带着满腔激愤,只用两天时间便谱写了初稿,随即因躲避追捕到了日本。

在那里,他一方面受到友好人士的热情接待,一方面也看到军国主义分子大肆鼓噪“扩大在支那利益”,并磨刀霍霍。聂耳由此更激发了创作灵感,迅速将歌曲定稿寄回国,其旋律更加高昂雄壮。

聂耳介绍

聂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曾用笔名有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

1933年初,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3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6-25

聂耳的爱国故事:创作国歌,20世纪30年代中期,日寇侵占东北后又把铁蹄伸向华北,国内的反动腐朽势力却仍沉溺于纸醉金迷中。

社会上充斥着“桃花江”、“毛毛雨”、“妹妹我爱你”一类萎靡丧志的淫歌艳曲。共产党员作家田汉找到聂耳,认为如此“唱靡靡之音,长此下去,人们会成为亡国奴”。二人就此议定,要创作一首歌,来战胜“桃花江是美人窝”。

二人研究了《国际歌》、《马赛曲》和《船夫曲》,认为很有气势,可以借鉴。1935年初,田汉改编了电影《风云儿女》,并写了一首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由于发现国民党特务已来追捕,他仓促间在一张小小的香烟包装纸上写下歌词,就被抓进监狱。

夏衍拿到田汉留下的剧本,在里面发现了那张写着歌词的香烟衬纸。不久,聂耳来找夏衍,听说此事后,主动提出:“作曲交给我,我干!”聂耳根据同田汉一起提出的构想,带着满腔激愤,只用两天时间便谱写了初稿,随即因躲避追捕到了日本。

在那里,他一方面受到友好人士的热情接待,一方面也看到军国主义分子大肆鼓噪“扩大在支那利益”,并磨刀霍霍。聂耳由此更激发了创作灵感,迅速将歌曲定稿寄回国,其旋律更加高昂雄壮。



聂耳人物成就

聂耳是第一个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革命者;第一个为中华民族和中国的劳苦大众写歌并在歌曲中创造了中国无产阶级形象的作曲家。

第一个用电影音乐唤起民众用筑起血肉长城的电影音乐家和用群众歌曲的形式传达革命理想的作曲家;第一个用艺术歌曲的形式塑造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第一个用儿童歌曲的形式呼唤新中国的作曲家。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聂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11-27
聂耳的一生成果卓著。在他逝世前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前进歌》、《卖报歌》和《翠湖春晓》、《金蛇狂舞》等四十余首优秀歌曲及民族器乐曲,无不体现出他对广大劳苦大众的同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反映了他热爱生命和艺术、热爱祖国和人民的高尚情操和思想境界。

聂耳16岁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尽管危险和阻力很大,他从未停止过与旧社会黑暗势力的斗争。尤其在民族危亡的紧急时刻,他脱下长衫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冒着生命危险与工人一起生活,以大无畏精神,把音乐当作武器,创作了《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一系列代表中华民族呼声、充满感召力的革命歌曲,以强烈的感情表达了各阶层人民高涨的斗争热情和信心,极大地激发了人民大众革命到底的决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