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选一个你喜欢的人物,写出他的故事并分析其性格特点。 不要太长好把。。

如题所述

鲁达,也叫鲁智深,绰号花和尚,是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里面的天孤星。本是一名军官,只因侠义心肠为解救弱势群体愤而失手,赤手空拳打杀出人命,从此不得不亡命天涯。就整部《水浒》来看,鲁达的出逃可归结为五次,这里简要分析一下,合称《鲁达出逃记》。

第一次 亡命渭州城

鲁达在渭州城,也就是自己就职的地方一出经常光顾的茶馆和天微星九纹龙史进偶遇,原来史进是来找寻自己最仰慕的师傅王进。虽说王进没寻着,但二人意气相投,就准备一起喝两杯。可巧的是,在从茶馆到酒楼的路上,有巧遇史进的拳脚启蒙师傅地僻星打虎将李忠,即使李忠还想卖点大力丸,但架不住鲁达近乎鲁莽的热情,三人很快就一同坐在潘家酒楼的一个叫做济楚阁的雅间里吃喝上了。由于为一阵烦心的啼哭声所打扰而了解了受人欺负以致卖唱为生的金家父女的情况,鲁达的侠义本性被激发,若非史进、李忠二人拦住,当时就要去打抱不平。

冷静下来的鲁达很周详地安排好金家父女的出路后,就在第二日上演了至今还让人津津乐道的“三拳打死镇关西”的好戏,当然,鲁达自然明白打死人应该承担的法律后果。所以,粗中有细的鲁达在指责郑屠装死以掩人耳目后,飞也似地跑回住处,几下子收拾完“衣服盘缠、细软银两……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鲁达可真是好汉,绝不吃眼前亏。就这样,鲁达的第一次出逃记成行了。

作为一个军官,鲁达应该知道大宋的律法。可是,当他得知世上还有如此不公平的压迫时,还是挺身而出,要为弱者出头,这无疑是其优良品质。当然,按现今伦理道德,以暴力来解决纠风,甚至犯罪后流亡,都是不对的。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个选择是十分现实的。

第二次 智出文殊院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亡命到雁门一时走投无路的鲁达的侠义心肠很快就得到了不错的报答。鲁达在金家父女的间接帮助下,成了五台山文殊院里的一个和尚。鲁达也就成了鲁智深,这个和尚可谓地地道道的“闲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吃了人命官司而跑到寺院,纯粹逃避法律制裁。

按书中所写,好像是鲁达因为偶然两次吃酒而耍酒疯才被请出五台山文殊院,其实,鲁达是早有预谋并且有一套完整的“出五台山记”的计划。

因为五台山实在荒凉,而和尚又吃不得酒肉,这两点注定会逼得鲁达有其他想法。也许当他通过与其他和尚沟通而得知本院住持智真长老有一个智清师弟在开封大相国寺当住持,就有了换个寺庙的想法了。想想看,开封在那时可是首都啊,一定很热闹,出去搞点酒肉也容易。可是,要去那里必须得有本院长老的介绍,也就是说,鲁达得拿着推荐信才行。要是直说,成功率恐怕不是太高,因为你鲁达本来就是个半路出家的,咋要求那么多?何况,鲁达心思并不粗,于是,鲁达开始想办法迫使智真长老为自己写推荐信。

根据书中描写,鲁达“起来净手,大惊小怪,只在佛殿后撒尿撒屎,遍地都是。”这其实就是鲁达有意的。想想看,鲁达怎么说是当官的人,方便要找茅房这个体统应该晓得。之所以如此,就是好让一些人打小报告到主持那里。当然,仅凭这些是不够的,还要搞点大的。

于是,后面的喝酒、吃狗肉、毁坏公物、斗殴等事端层出不穷,随地大小便同时继续。智真长老实在忍无可忍,还真的把鲁达梦寐以求的去往首都寺庙的推荐信交给鲁达了。还有一点,就是鲁达在下山之前就找好铁匠,给自己打造混江湖用的家伙,一根六十二斤重的禅杖以及一口好戒刀。这足以说明鲁达的计划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一切的确是鲁达刻意为之。

鲁达这个人,做人挺讲究。即使是为躲官司而当和尚,也要尽量当得舒心、当得自在一点。既然不好向原来的住持名言,就以行动来促使人家主动说。可真不是一般的小聪明。

第三次 巧离桃花山

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在去往开封的路上,鲁达还不忘替别人出头。原来鲁达路过一个叫桃花村的地方,因为临近桃花山的强盗头子,也就是后来同为梁山好汉的地空星小霸王周通非要强娶人家刘太公的女儿。

鲁达亲自策划加实施,把周通骗到洞房一阵暴打,待招引来大寨主一看,竟然是打虎将李忠。真是无巧不成书,李忠正好成了这山寨的大寨主,周通是二寨主。

三人相聚在桃花山数日,李忠和周通很想邀请鲁达加盟。但鲁达觉得二人都太小气,执意要走,理由是当了和尚不能再落草为寇。瞧这佛脚,抱得还真够紧。

果然比较小气的李忠和周通也不再强留,竟然去下山抢劫来扬言为鲁达凑路费。这下次,鲁达更不满意,嫌二人“把官路当人情”,就趁着二人下山,就把陪着自己的两个小喽啰打翻、捆好并在嘴里塞上麻核,手法很老练。然后,又把人家山上的金银酒器用脚踩扁、打了包。最后,鉴于桃花山独特的地形为避免和有可能正回山的李忠、周通碰头而尴尬,鲁达竟然从没有路的后山滚了下去,很有闯荡的经验。难怪事后周通大叫:“这秃驴倒是个老贼!”鲁达的第三次出逃完美成功。

鲁达,毕竟有多年当军官的经验,看来是参加过剿匪行动。因为他很了解贼的秉性,也很有与贼打交道的经验,更有一双识“贼”之术。所以,对于他看不上的人伙伴,一走了之。从他绑小喽啰、滚下后山等行为来看,此人做事很细致,那时的江湖,也的确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第四次 避难相国寺

到了开封大相国寺的鲁达果然如鱼得水,管理菜园子上任之初,就收服了一大帮偷菜为生的泼皮,从此日子倒也过得自在。鲁达还结交了一位好汉,就是天雄星豹子头林冲。也是因为林冲被高俅陷害而刺配沧州,鲁达极其仗义,暗中保护加明里相救,竟然让高俅在半道害死林中的计划泡汤。这样一来,鲁达也不好在相国寺里继续生活,因为高俅已经开始准备对付鲁达了。鲁达自然是个机警识相之人,又一次打起包袱,开始混迹四海。但他为了义气,无怨无悔。

鲁达是那种可以为朋友而放弃很多的人,哪怕以后要为此负责。因为前面他为素不相识乃至萍水相逢的人都那么出头,对于朋友,更是会古道热肠。当然,鲁达在帮朋友的同时,也很注意保护自己。

第五次 圆寂钱江潮

鲁达经历了二龙山、梁山聚义、又跟着宋江接受朝廷招安转而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最后剿灭完方腊后,与大军进驻杭州地界,他和一向要好的天伤星行者武松在六合寺驻扎。而那日子正好赶上钱塘江有潮信开始鲁达还不明白,经寺里的其他和尚一解释才明白什么是潮信。这时,据书上说,他蓦然明白了一件事,原来,智真长老曾经给他过很玄的预言,大概意思是遇着潮信就该圆寂。鲁达开始还不明白何为圆寂,还是经其他和尚解答,才知道圆寂就是离开人间,是出家人的说法。就这样,鲁达也算最后一次出逃。这次,他躲开了宋江的固执和未来朝廷里奸臣的迫害。

其实,也许鲁达并没有死。所谓圆寂,很有可能是他又一个离开宋江的借口。因为在鲁达刚擒获方腊时,宋江祝贺鲁达时,鲁达却说“洒家心已成灰”,当宋江继续忽悠时,鲁达有说“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这一点说明鲁达对于松江带着大家替朝廷做鹰犬已经很厌烦。至于后面发生的一切,不能排除是鲁达布的局。鲁达是假死,再说后来武松也执意留在六合塔,也很可疑。要知道,在二龙山时,鲁达和武松就是老伙计了。

反正,无论怎样。鲁达是不再听命于宋江了。也许,在宋江大队人马走后,鲁达和武松饮酒于西湖之上,常谈在雷峰之巅,习武在武林之顶,小憩于吴山之边。醋鱼和龙井会好好疗养他们,菊花和丝绸也会细心善待他们。再也许,后来北宋南渡,建都于临安,鲁达这个和尚没准和同样是酒肉和尚的济公时常小酌豪饮并惩恶扬善,也未可知。

鲁达,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一个侠义、细致、负责、豁达的男人,永远活在人们心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20
亡命渭州城

鲁达在渭州城,也就是自己就职的地方一出经常光顾的茶馆和天微星九纹龙史进偶遇,原来史进是来找寻自己最仰慕的师傅王进。虽说王进没寻着,但二人意气相投,就准备一起喝两杯。可巧的是,在从茶馆到酒楼的路上,有巧遇史进的拳脚启蒙师傅地僻星打虎将李忠,即使李忠还想卖点大力丸,但架不住鲁达近乎鲁莽的热情,三人很快就一同坐在潘家酒楼的一个叫做济楚阁的雅间里吃喝上了。由于为一阵烦心的啼哭声所打扰而了解了受人欺负以致卖唱为生的金家父女的情况,鲁达的侠义本性被激发,若非史进、李忠二人拦住,当时就要去打抱不平。

冷静下来的鲁达很周详地安排好金家父女的出路后,就在第二日上演了至今还让人津津乐道的“三拳打死镇关西”的好戏,当然,鲁达自然明白打死人应该承担的法律后果。所以,粗中有细的鲁达在指责郑屠装死以掩人耳目后,飞也似地跑回住处,几下子收拾完“衣服盘缠、细软银两……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鲁达可真是好汉,绝不吃眼前亏。就这样,鲁达的第一次出逃记成行了。

作为一个军官,鲁达应该知道大宋的律法。可是,当他得知世上还有如此不公平的压迫时,还是挺身而出,要为弱者出头,这无疑是其优良品质。当然,按现今伦理道德,以暴力来解决纠风,甚至犯罪后流亡,都是不对的。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个选择是十分现实的。
第2个回答  2011-11-19
武松,景阳岗打虎,血溅鸳鸯楼,醉打蒋门神,嫉恶如仇,武艺高强,行侠仗义,敢作敢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