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声辞旧岁的下句

如题所述

上联:爆竹声声辞旧岁

下联:锣鼓阵阵迎新年

“爆竹声声辞旧岁”出处: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

原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释义: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扩展资料: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

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观其形式与内容,与中国早期基督徒有关联。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9

鞭炮声声辞旧岁,贺词句句迎新春。

爆竹声声辞旧岁的下联有:

1.爆竹声声辞旧岁,烟花朵朵迎新春。2.爆竹声声辞旧岁,贺岁盈盈满乾坤。3.爆竹声声辞旧岁,合家欢乐迎新春。4.爆竹声声辞旧岁,喜气洋洋庆新年。5.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点点迎新春。

6.爆竹声声辞旧岁,喜气洋洋迎新年 7.爆竹声声辞旧岁,总把新桃换旧符。8.爆竹声声辞旧岁,总把新桃换旧符。9.爆竹声声辞旧岁,春联户户迎新春。10.爆竹声声辞旧岁,瑞雪飘飘迎新春。

11.爆竹声声辞旧岁,笑语阵阵迎新春。12.爆竹声声辞旧岁,春联户户迎新春。13.爆竹声声辞旧岁,瑞雪飘飘迎丰年。14.爆竹声声辞旧岁,欢声笑语迎新年。15.爆竹声声辞旧岁,欢欢喜喜迎新年。16.爆竹声声辞旧岁,焰火花里贺新年。17.爆竹声声辞旧岁,烟花纷纷迎新年。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全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拓展知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02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中辞旧岁,焰火花里贺新年

爆竹声声辞旧岁,烟花纷纷迎新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5-16
爆竹声声辞旧岁,财源滚滚迎新春
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点点庆新春
爆竹声声辞旧岁,烟花闪闪迎新春
第4个回答  2021-03-29
“爆竹声声辞旧岁”的下一句可以是:烟花朵朵迎新年,也可以是:锣鼓阵阵迎新年。它出自是北宋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元日》,原文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