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认为。。高三很努力。。可高考还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呢?抱怨中。。我很想找到答案。。

如题所述

《容忍备考中的一些错误》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考试分数下降就开始着急,觉得孩子肯定犯了很多错误才导致分数下降,着急、谈话、批评就随即而来了,甚至失望。其实高三这一年,成绩每次都稳步上升的学生很少,一直强调:“成绩可以暂时不进步,但是思想意识要不断的进步,思想进步了,成绩肯定会进步的。”我班上2011届考生半数以上一模或者二模成绩相当的糟糕。我在班上把道理都给他们讲清楚了,他们在庆幸错误的同时,家长们就不干了,甚至很多家长失眠了,一方面觉得志愿没有办法报了,另一方面觉得孩子前途渺茫。有时候看到这些情况,我们怎么解释都没有用处,只好在背后暗自发笑,因为在多数时候高考和模拟考试不是平行线。
高三毕竟才刚刚开始,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心情受到错误主宰,我们应该从错误中收获更多的东西,不断的完善自己,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错误:
1。错误是正常的现象。当然并非建议每个人去故意犯错,是在努力把握的情况下,错误还是出现了,只能说这是正常的现象,因为你有很多方面需要重新认识,并且承认错误,看到自己很多不足,然后再努力改正,这样你就会收获得更多。
2。错误证明你正在冒险。很多奇迹都是在冒险的情况下发生的,一个人要不断的成长,不断跨越,这就要求你不断的挑战极限。对那些中规中矩,不上不下的思想,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是要不得的。老师们可以中规中矩的教书,但是我们绝对不能中规中矩的学习;领导们可以中规中矩的做官,但是一个社会绝对不能因为他们而停止创造。
3。正视你的错误。多数人犯了错误,首先就找很多客观原因才搪塞,甚至有人利用权力或者威严来把错误掩饰得一干二净,领导可以批评下属,下属却不敢指出领导们的错误。老师要求学生,可很难容忍学生提出自己的不足。如果一个人犯了错误,自己没有意识到,也没有别人来发现,那么他的错误很可能会继续犯下去,在正确的方向上越走越远。因此说,既然犯了错误,就敢于承认错误,不仅仅是做人的品质,而且是一种人生的态度。
4。学会理性分析你的错误。每一次大考之后,我都把班上每个学生的各科试卷分析了一遍,有哪些是性格导致的错误?有哪些是心理造成的错误?有哪些是表达方面的错误?还有哪些是知识点掌握不足造成的错误?等等,然后针对每个的情况,给每个人一些建议。所以说从我的角度,更愿意看到他们不足,不在于他们分数进步多少,因此说每个学生如果老师不能帮你分析错误,那么要求你自己一定学会理性的分析错误,至少得从上面的几个角度去分析。
5。感谢错误。不在成功的喜悦中忘乎所以,更不要在失败的苦痛中呼天抢地,成功是你努力的结果,失败让你收获得会更多,因此我们应该感谢错误,感谢那些曾经给你带来烦恼的人与事,感谢挫折,感谢曾经的恐惧和别人的质疑,你拥有了错误,并且改成了错误,错得越多,属于你的奠基石就越多,你就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面对错误,担心是没有什么用处的,犯错误是我们让事情正常运转的必由之路。前提是你必须是一个有心人。

远大的学习目标 + 良好的学习习惯 + 踏实的学习态度

他人之石 可以攻玉
“刻苦拼搏 攀登人生理想的巅峰”——一位清华在校生的报告
下面是其中部分内容 供参考
……
(二)永远不要说你已经尽力了
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可是就是没有办法把成绩再提高一点。他自己安慰自己“我已经尽力了”。我记得电影《勇闯夺命岛》有这样一句台词:“永远不要说你已经尽力了!”我个人觉得,当你还有力气说出“我已经尽力了”的时候,你根本就没有尽到力。我觉得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大家看看人的潜力有多大。
我在高中时体育特别差,跑1000米都很要命,从来都是不及格。相信在座的好多同学也对这项体育达标深恶痛绝。到了清华之后,第一节体育课,老师告诉我们体育好是清华的传统,我们每年要测3000米长跑,跑不过不许毕业,取消推研资格。怎么办?谁来到清华都不想拿不到毕业证吧,我的同学大部分和我一样体育很差。于是每天晚上10:30,我们的自习教室关门后,清华的操场上人就多起来了。跑半个小时再回寝室继续学习。练了一个学期,我瘦了40斤,最后考试的时候我仅用了12分56秒就跑下了3000米,我们班最胖的人也在15分钟以内跑完了。想起我高中向体育老师抱怨:“我已经尽力了,1000米就是不及格。”现在觉得很搞笑。清华的校训中这个“自强不息”我觉得给我的影响非常大。当你觉得自己已经尽力的时候,往往再坚持一下就会突破自己的极限,唤醒自己的潜力。思维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可以把全世界图书馆藏书的信息都装进去,然而人类思维至今才仅仅开发出百分之七到八。所以在这里我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永远不要说自己己经尽力了。什么叫成功?人们死活不相信你能做到的事情,你做到了,这就叫成功。

(三)怎么学好高中的课程
接着上一个问题,永远不要说自己已经尽力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努力呢?我在高中听过不少关于学习方法的报告,也很多次给别人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是直到大二我才真正明白怎样才能把知识学好。
大二我们上一门课叫《模拟电子线路》,特别难。我们的老师——高文焕院士告诉我们一句话:“学习模拟电子线路和学习其它学科有一个共同的窍门,八个字——题海战术、题海战术”我当时非常费解,从小到大老师都说要讲方法,不要死做题,怎么院士这么说呢?之后几件事我明白了这八个大字的含义。
我们班有一个山东的省高考状元,得了713分(750满分),我问他,你到底是怎么学成这么“牛”的。他说:我高中的时候只要市场上能买到的习题集我都做过。
如果大家觉得省状元离我们太远的话,我再举一个河南省高考第76名的同学的例子,看看他是怎样做题的;他的智商不会比在座各位高的,因为他在清华电子系学习非常吃力。他说他高考6个主科的题典他至少做了五遍。
所以我觉得高文焕院士还是对的,题海战术绝对是学好高中课程的好方法。我自己也有体会,比如我高三时英语的短文改错总做不好,于是一个周末,我连续做了50篇改错,之后的英语考试短文改错几乎没有错过。大家可能觉得大学生就很少做题了,我不知道其它大学的情况,但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在清华每年做的题肯定比我高三的时候做得多。
现在同学们一定会说,想题海战很容易啊,但是哪有时间啊?这就引出我下面的问题。

(四)怎样挤时间
下面,我告诉大家我在清华了解到的一个湖北同学的高中是怎样度过的:他在一个县城的重点高中,他们学校全体学生住校,每年春节时放假三天,其余每个月放假半天。一年一共放假9天。我想我们中学还不敢这么变态,但是那些湖北的学生真的是比我们少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了,这也导致了他们的基础比我们要好得多,也导致了清华宁可在湖北扩招30人也不在河北扩招一个。回想我的高中,我现在非常后悔,如果当时我像那些南方的同学那么抓紧时间,我高考绝对会拿省状元。同学们,我们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们身上责任很重,如果我们还是把好多时间都用来娱乐和休息,当我们进入大学、走向社会的时候,就会感到那些南方省市来的人对你的巨大压力。
那么我们怎么挤时问呢?
首先,我个人觉得在座各位的走路速度太慢,我看到的是大家有说有笑踱着步子慢慢走。大家如果到了清华可以看到,所有的学生骑车都是飞车,走路几乎都是小跑。我们没有必要把时间浪费在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你很快从校门走进教室就可以比别人多看一会书,多做一道题。时间久了,日积月累,你就会在时间上占有绝对的优势。
其次,我们的课间十分钟也非常宝贵,这一点我到了高三下学期才意识到,充分利用课间十分钟,我们一天可以挤出将近两个小时,可以比别人多做一套题。再有就是我们最好别看电视了。我在高中的时候每天必须看电视,当时主要是因为要面子,看了体育比赛、晚间新闻去和别人侃,看了电视剧去和别人吹。整天装出一副不太用功但成绩不错的样子,归根结底还是希望别人说自己聪明。我现在的观点是被人说“他聪明但就是不学习”的人是最蠢的人。不管你是否真的智商超群,但是如果我们把太多的精力用在那些与自己前途无关的事情上,就是对自己的最大的不负责任。我现在在清华的好多同学都是在高中期间没看过一眼电视——包括春节晚会,有的同学甚至从初中开始都没看过电视。现在在学校,我们每个寝室都有电视。但是我们寝室的电视几乎就没开过。期末考试之后都没人看一场欧洲杯。大家考试后没有休息放松,所有的人都是准备下学期的课程,准备托福、GRE考试,或者是学一些实用的技术。所有人脑子里想的都是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来充实自己,使自己在今后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同学们不要把清华的学生想得太牛了,清华学生中智商超群的人至多占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他学生的智商不会比在座的各位高到哪里去,他们比你们多的东西我觉得只是对待自己未来的态度。清华学生身上有一种非常令人敬畏的精神力量。他们可以为了自己的目标放弃任何诱惑。就算在大年三十清华的自习教室也会人满为患。用一位美国教授的话说:“Students of Qinghua,no Satumay,no Sunday,no holiday!”(清华的学生,没有星期六,没有星期日,没有节假日),就是这种精神铸就了清华的神话,不这样就很难考上清华。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你说的很对,但是我们很难让自己坚持下去,最多三分钟热血。之后就不想再努力了,好的,我们下面就讨论怎样让自己的血一直热下去。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30
调整心态,寻找方法,抓住核心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1-30
你做题的效率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