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下野生动物黑熊

请介绍下野生动物黑熊

黑熊的生活习性

http://www.mdjagri.gov.cn 2006-7-7 牡丹江农业信息中心

黑熊也被人称之为月熊、喜马拉雅熊或藏熊,而在我国,它们也被称为狗熊、熊瞎子或狗驼子(呃……)。黑熊的体型只能算中等,头至躯干约120-180cm高,母熊的体型比较小,可能只有公熊的一半。黑熊的体毛粗密,一般为黑色(也有棕色)。胸前有一块很明显的白色或黄白色的月牙形斑纹,因此也被人称为月熊(Moon bear)。不过这块斑纹的大小和形状在不同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可能只是一条挺细的线,有的则是好大一块三角斑。黑熊的头部又宽又圆,顶着两只圆圆的大耳朵,形状颇似米老鼠。它们的眼睛比较小,但有彩色视觉,这样它们就能分辨出水果和坚果的不同了。黑熊的口鼻又窄又长,呈淡棕色,下巴则呈白色。黑熊的毛虽不太长,头部两侧却长有长长的鬃毛,让它们的大脸更加宽大。黑熊以4只脚掌着地行走,属跖行类动物。它们的四肢粗壮有力,脚掌硕大,尤其是前掌。脚掌上生有五个长着尖利爪钩的脚趾,但它们的爪钩不能收回。另外,和其他熊科动物一样,它们的尾巴也很短。

黑熊的亚种问题存在一定争议性。过去的观点认为黑熊有四个亚种,即U.t. japonicus(日本)、U.t. formosanus(台湾)、U.t. ussuricus(蒙古)以及指名亚种U.t. thibetanus。但如今科学家们认为这些所谓的亚种之间可能只存在一些种群差异,而不能算作单独的亚种。现今能确定的亚种只有生活在巴基斯坦南部U.t. gedrosianus。

黑熊居住区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这支居住大军的分布位置从阿富汗贫瘠的山区开始,沿着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尼泊尔、锡金、不丹,直到缅甸和我国的西南部,包括海南岛和台湾。偏北的一支则分布在我国的东北、俄罗斯东南以及日本的四国和本州。

黑熊属林栖动物,特别是植被茂盛的山地。在夏季,它们常在海拔3,000米,甚至更高的山中活动,到了冬季则会迁居到海拔较低的密林中去。为了生存,它们偶尔也会游荡到平原地带。

黑熊是杂食性动物,以植物为主,喜欢各种浆果、植物嫩叶、竹笋和苔藓等等。它们也爱吃蜂蜜,还有各种昆虫、蛙、鱼以及腐肉。它们偶尔也会闯入农庄捕食家畜,不过这种行为自然会招致人类记恨,并使得它们因此惨遭屠戮。:(

黑熊多数时候在夜间出行,白天则躲在树洞或岩洞中休息。到了秋天它们更少在白天外出。别看体形笨重,但它们都是游泳和爬树的好手。它们也能长时间依靠后腿站立,并利用前爪攻击对手或者获得食物。

并非所有的黑熊在冬季到来之时都会全程冬眠,尤其那些居住在亚种南部炎热地带的黑熊。有些地区的黑熊整个冬季都会躲在洞中睡觉,而另外一些只在冬季气候最恶劣的那几天冬眠。需要冬眠的黑熊会在夏季季末开始四处狂吃,以便储存足够的脂肪。冬眠期间它们新陈代谢的速度将降低一半,也不再排泄,而是把排泄物转化成蛋白质(要是人类也有这本事该多好)。它们的心跳也随之降低,从每分钟40-70次下降到每分钟8-12次。另外,它们的体温也下降到3-7摄氏度。

黑熊有各自的领地,它们的领地大小根据食物情况而各有不同,一般来说,食物来源越丰富,领地范围就越小。因此,黑熊的领地从6.4-9.7平方公里至16.4-36.5平方公里不等。

黑熊基本为独居动物,只有交配的时候才会雌雄相会,并可能在一起寻找食物。不同地区的黑熊交配季节也有所不同,生活在俄罗斯的黑熊在每年的6-7月份交配, 而它们的爱情结晶通常在12月至翌年的3月间出生;生活在巴基斯坦的黑熊通常到了10月份才会考虑传宗接代,它们的宝宝则一般在次年的2月前后降生。熊妈妈的孕期可能有6-7个月,并有受精卵延迟着床的现象,时间约有2个月。但对于延迟着床现象的发生机制人类还不十分了解。

黑熊妈妈每次能生下2-3个孩子。和其他种类的哺乳动物相比,刚出生的黑熊宝宝显得小得可怜,体重大概只有200-300克。这是因为黑熊妈妈在怀孕期间不再进食,而是将体内的蛋白质分解成葡萄糖来为肚子里的宝宝提供养分。由于在母体内养分吸收不足,出生后的黑熊宝宝体型十分小。不过熊妈妈的母乳蕴含极为丰富的脂肪和养分,足以将它们先前缺失的部分补充回来,也正因为如此,熊妈妈不用象其他食肉动物那样需要给孩子频繁哺乳。熊宝宝出生一周后才能睁眼,断奶则最少需要3个月。孩子们通常会和妈妈一起生活2-3年才会独闯天下,性成熟则是3-4岁的年纪。由于熊妈妈一般每2-3年生一次宝宝,因此有的熊妈妈可能同时和不同年龄的孩子生活在一起。

野外的黑熊,如果没被人类以及其他天敌杀害,也没被逮去活熊取胆的话,最长寿命约有25年。圈养状况下最高记录则为33年。如果是在残忍无道的熊场,它们寿命则要短不少(具体情况请参照亚洲动物基金的介绍,这里不再阐述这种悲伤话题),而且生命里的每时每刻都在被痛苦折磨……

黑熊对人类的惧怕远远超过人类对它们的恐惧,因此黑熊一般都会远离人类。它们通常只有感到威胁或保护幼子的情况下才会袭击人类。当然,无缘无故(至少从人类的角度是这么认为的)袭击人类的事件也发生过。据了解,这样的攻击事件大多发生在夏末,即交配季节前后,看来恋爱中的动物可能也和人类一样,十分的亢奋和狂热,看待周遭事务的眼光也会因此不同吧~~~

正如本文开头所说,黑熊是熊胆贸易的悲惨受害者,它们和其他许多倒霉的物种一样,为了极少数人类的荷包以及帮助治疗人类某些小病小痛而贡献出了血、泪以及宝贵的生命。

在朝鲜人“发明”活熊取胆术以前,获取熊胆只能依靠捕杀野生黑熊来获得。根据中科院动物所相关数据库中的资料显示,我国黑熊的野生种群估计为12,000-18,000头,最高估计也不过2万头(马逸清、胡锦矗等,1994)。而1979-1984年间出口日本的熊胆就需要猎杀4.7万只黑熊,这还不包括国内市场。20世纪80年代,朝鲜人的“活熊取胆”术发明后,这种“技术”在短时间内得到狂热追捧,尤其是黑熊主要的分布国——我国。一时间大批野生黑熊,特别是幼仔被人类捕获(要获得幼仔恐怕还得杀死熊妈妈),这些不幸的动物又有许多死于引流手术感染或饲养不当,而侥幸幸存下来的则被迫在活着的时候受尽痛苦折磨(突然想起奥斯维辛),并在痛苦中逐渐耗尽生命,直到最终悲惨死去……

由于黑熊并不难繁殖,因此那种同样的悲惨遭遇又在这些不幸动物的后代身上不断重演,也就是说,在熊场出生的熊宝宝,自出生一始就注定了要在精神和肉体的双重痛苦中渡完并不漫长的一生。

被清华那个刘姓学生硫酸伤害过的黑熊!
应该说,活熊取胆的确从某一方面“保护”了野生种群。不过应当看到的是,首先,IFAW和亚洲动物基金等国际动物组织都在联合中草药研究机构共同探索熊胆替代品,并取得了积极进展,况且草药还比熊胆更为经济(请查询亚洲动物基金和IFAW相关页面);其次,有人称活熊取胆已使用所谓的“无痛引流”术,黑熊的痛苦大为减少云云。不知道这些人对黑熊的痛苦是如何界定的,难道还需要黑熊张口说起中文,明确地告诉他们这种酷刑的痛苦么?!

CITES早已将黑熊列为附录I,以便限制黑熊活体及其产品和衍生物进行国际间贸易。这虽然已遏制了一部分针对黑熊的杀戮和掠夺行为(并对一小撮人的荷包产生了消极影响),但显然作用还相当有限,因为它无法限制熊胆和其他黑熊制品在国内的贸易。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黑熊列为二级保护动物,至于实际作用么,从活熊取胆的相关报道就已能充分体现,这里不再累述。另外,IUCN的红皮书中,黑熊被列为“易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8-28
分类地位: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熊科 Ursidae

亚科 熊亚科 Ursinae

属 棕熊属 Ursus

种 黑熊 U.thibetanus

身体特征:

身长

头-躯干: 120-180cm

尾长: 6.5-10.6cm

体重

雄: 110-150kg

雌: 65-90kg

生活在亚洲的黑熊是熊胆贸易的最大受害者!

黑熊也被人称之为月熊、喜马拉雅熊或藏熊,而在我国,它们也被称为狗熊、熊瞎子或狗驼子。黑熊的体型只能算中等,头至躯干约120-180cm高,母熊的体型比较小,可能只有公熊的一半。黑熊的体毛粗密,一般为黑色(也有棕色)。胸前有一块很明显的白色或黄白色的月牙形斑纹,因此也被人称为月熊(Moon bear)。不过这块斑纹的大小和形状在不同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可能只是一条挺细的线,有的则是好大一块三角斑。黑熊的头部又宽又圆,顶着两只圆圆的大耳朵,形状颇似米老鼠。它们的眼睛比较小,但有彩色视觉,这样它们就能分辨出水果和坚果的不同了。黑熊的口鼻又窄又长,呈淡棕色,下巴则呈白色。黑熊的毛虽不太长,头部两侧却长有长长的鬃毛,让它们的大脸更加宽大。黑熊以4只脚掌着地行走,属跖行类动物。它们的四肢粗壮有力,脚掌硕大,尤其是前掌。脚掌上生有五个长着尖利爪钩的脚趾,但它们的爪钩不能收回。另外,和其他熊科动物一样,它们的尾巴也很短。

黑熊的亚种问题存在一定争议性。过去的观点认为黑熊有四个亚种,即U.t. japonicus(日本)、U.t. formosanus(台湾)、U.t. ussuricus(蒙古)以及指名亚种U.t. thibetanus。但如今科学家们认为这些所谓的亚种之间可能只存在一些种群差异,而不能算作单独的亚种。现今能确定的亚种只有生活在巴基斯坦南部U.t. gedrosianus。

黑熊居住区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这支居住大军的分布位置从阿富汗贫瘠的山区开始,沿着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尼泊尔、锡金、不丹,直到缅甸和我国的西南部,包括海南岛和台湾。偏北的一支则分布在我国的东北、俄罗斯东南以及日本的四国和本州。

黑熊属林栖动物,特别是植被茂盛的山地。在夏季,它们常在海拔3,000米,甚至更高的山中活动,到了冬季则会迁居到海拔较低的密林中去。为了生存,它们偶尔也会游荡到平原地带。

黑熊是杂食性动物,以植物为主,喜欢各种浆果、植物嫩叶、竹笋和苔藓等等。它们也爱吃蜂蜜,还有各种昆虫、蛙、鱼以及腐肉。它们偶尔也会闯入农庄捕食家畜,不过这种行为自然会招致人类记恨,并使得它们因此惨遭屠戮。

黑熊多数时候在夜间出行,白天则躲在树洞或岩洞中休息。到了秋天它们更少在白天外出。别看体形笨重,但它们都是游泳和爬树的好手。它们也能长时间依靠后腿站立,并利用前爪攻击对手或者获得食物。

并非所有的黑熊在冬季到来之时都会全程冬眠,尤其那些居住在亚种南部炎热地带的黑熊。有些地区的黑熊整个冬季都会躲在洞中睡觉,而另外一些只在冬季气候最恶劣的那几天冬眠。需要冬眠的黑熊会在夏季季末开始四处狂吃,以便储存足够的脂肪。冬眠期间它们新陈代谢的速度将降低一半,也不再排泄,而是把排泄物转化成蛋白质(要是人类也有这本事该多好)。它们的心跳也随之降低,从每分钟40-70次下降到每分钟8-12次。另外,它们的体温也下降到3-7摄氏度。

黑熊有各自的领地,它们的领地大小根据食物情况而各有不同,一般来说,食物来源越丰富,领地范围就越小。因此,黑熊的领地从6.4-9.7平方公里至16.4-36.5平方公里不等。

黑熊基本为独居动物,只有交配的时候才会雌雄相会,并可能在一起寻找食物。不同地区的黑熊交配季节也有所不同,生活在俄罗斯的黑熊在每年的6-7月份交配, 而它们的爱情结晶通常在12月至翌年的3月间出生;生活在巴基斯坦的黑熊通常到了10月份才会考虑传宗接代,它们的宝宝则一般在次年的2月前后降生。熊妈妈的孕期可能有6-7个月,并有受精卵延迟着床的现象,时间约有2个月。但对于延迟着床现象的发生机制人类还不十分了解。

黑熊妈妈每次能生下2-3个孩子。和其他种类的哺乳动物相比,刚出生的黑熊宝宝显得小得可怜,体重大概只有200-300克。这是因为黑熊妈妈在怀孕期间不再进食,而是将体内的蛋白质分解成葡萄糖来为肚子里的宝宝提供养分。由于在母体内养分吸收不足,出生后的黑熊宝宝体型十分小。不过熊妈妈的母乳蕴含极为丰富的脂肪和养分,足以将它们先前缺失的部分补充回来,也正因为如此,熊妈妈不用象其他食肉动物那样需要给孩子频繁哺乳。熊宝宝出生一周后才能睁眼,断奶则最少需要3个月。孩子们通常会和妈妈一起生活2-3年才会独闯天下,性成熟则是3-4岁的年纪。由于熊妈妈一般每2-3年生一次宝宝,因此有的熊妈妈可能同时和不同年龄的孩子生活在一起。

野外的黑熊,如果没被人类以及其他天敌杀害,也没被逮去活熊取胆的话,最长寿命约有25年。圈养状况下最高记录则为33年。如果是在残忍无道的熊场,它们寿命则要短不少(具体情况请参照亚洲动物基金的介绍,这里不再阐述这种悲伤话题),而且生命里的每时每刻都在被痛苦折磨……

黑熊对人类的惧怕远远超过人类对它们的恐惧,因此黑熊一般都会远离人类。它们通常只有感到威胁或保护幼子的情况下才会袭击人类。当然,无缘无故(至少从人类的角度是这么认为的)袭击人类的事件也发生过。据了解,这样的攻击事件大多发生在夏末,即交配季节前后,看来恋爱中的动物可能也和人类一样,十分的亢奋和狂热,看待周遭事务的眼光也会因此不同吧。

正如本文开头所说,黑熊是熊胆贸易的悲惨受害者,它们和其他许多倒霉的物种一样,为了极少数人类的荷包以及帮助治疗人类某些小病小痛而贡献出了血、泪以及宝贵的生命。

在朝鲜人“发明”活熊取胆术以前,获取熊胆只能依靠捕杀野生黑熊来获得。根据中科院动物所相关数据库中的资料显示,我国黑熊的野生种群估计为12,000-18,000头,最高估计也不过2万头(马逸清、胡锦矗等,1994)。而1979-1984年间出口日本的熊胆就需要猎杀4.7万只黑熊,这还不包括国内市场。20世纪80年代,朝鲜人的“活熊取胆”术发明后,这种“技术”在短时间内得到狂热追捧,尤其是黑熊主要的分布国——我国。一时间大批野生黑熊,特别是幼仔被人类捕获(要获得幼仔恐怕还得杀死熊妈妈),这些不幸的动物又有许多死于引流手术感染或饲养不当,而侥幸幸存下来的则被迫在活着的时候受尽痛苦折磨(突然想起奥斯维辛),并在痛苦中逐渐耗尽生命,直到最终悲惨死去……

由于黑熊并不难繁殖,因此那种同样的悲惨遭遇又在这些不幸动物的后代身上不断重演,也就是说,在熊场出生的熊宝宝,自出生一始就注定了要在精神和肉体的双重痛苦中渡完并不漫长的一生。‘’

应该说,活熊取胆的确从某一方面“保护”了野生种群。不过应当看到的是,首先,IFAW和亚洲动物基金等国际动物组织都在联合中草药研究机构共同探索熊胆替代品,并取得了积极进展,况且草药还比熊胆更为经济(请查询亚洲动物基金和IFAW相关页面);其次,有人称活熊取胆已使用所谓的“无痛引流”术,黑熊的痛苦大为减少云云。不知道这些人对黑熊的痛苦是如何界定的,难道还需要黑熊张口说起中文,明确地告诉他们这种酷刑的痛苦么?!

CITES早已将黑熊列为附录I,以便限制黑熊活体及其产品和衍生物进行国际间贸易。这虽然已遏制了一部分针对黑熊的杀戮和掠夺行为(并对一小撮人的荷包产生了消极影响),但显然作用还相当有限,因为它无法限制熊胆和其他黑熊制品在国内的贸易。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黑熊列为二级保护动物,至于实际作用么,从活熊取胆的相关报道就已能充分体现,这里不再累述。另外,IUCN的红皮书中,黑熊被列为“易危”。

最后补充一点,右上图为北京动物园那只被清华大学刘海洋用硫酸火碱泼伤的黑熊。事件发生于2002年年初,而此照片拍摄于2003年五一,即SARS高峰时期,距离泼硫酸火碱已有一年多的时间。该只黑熊右眼已无法闭合,鼻子上的毛也一直没长出来。而那个刘海洋只是以破坏公物罪论处,日后不知是否仍然继续攻读清华研究生……接到HX照片的时候突然想,如果当初刘海洋泼的是国宝大熊猫,他是否仍然能够如此轻松脱罪??

*——*——*——*——*——*——*——*——*——*——*——*——*——*——*——*——*——*——*——*——

黑 熊

别 名 狗熊、黑瞎子、狗驼子

学 名 Selenarctos thibetanus

英文名 Asiatic black bear

熊 科 Ursidae

分 布 东北、西北、西南、华南大部分省区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黑熊是人们比较熟悉的大型兽类。体长

150~170厘米,体重150千克左右。体毛黑亮

而长,下颏白色,胸部有一块“v”字形白斑。头圆、耳大、眼小,吻短而尖,鼻端裸露,足垫厚实,前后足具5趾,爪尖锐不能伸缩。

栖息于山地森林,主要在白天活动,善爬

树、游泳;能直立行走。视觉差,嗅觉、听觉灵敏。食性较杂,以植物叶、芽、果实、种子为食,有时也吃昆虫、鸟卵和小型兽类。北方的黑熊有冬眠习性,整个冬季蛰伏洞中,不吃不动,处于半睡眠状态,至翌年3~4月份出洞活动。夏季交配,怀孕期7个月,每胎l~3仔。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9080.htm

第2个回答  2007-08-28
黑熊
黑熊 — Asiatic black bear (Ursus thibetanus)

分类地位: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熊科 Ursidae

亚科 熊亚科 Ursinae

属 棕熊属 Ursus

种 黑熊 U.thibetanus

身体特征:

身长

头-躯干: 120-180cm

尾长: 6.5-10.6cm

体重

雄: 110-150kg

雌: 65-90kg

生活在亚洲的黑熊是熊胆贸易的最大受害者!

黑熊也被人称之为月熊、喜马拉雅熊或藏熊,而在我国,它们也被称为狗熊、熊瞎子或狗驼子。黑熊的体型只能算中等,头至躯干约120-180cm高,母熊的体型比较小,可能只有公熊的一半。黑熊的体毛粗密,一般为黑色(也有棕色)。胸前有一块很明显的白色或黄白色的月牙形斑纹,因此也被人称为月熊(Moon bear)。不过这块斑纹的大小和形状在不同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可能只是一条挺细的线,有的则是好大一块三角斑。黑熊的头部又宽又圆,顶着两只圆圆的大耳朵,形状颇似米老鼠。它们的眼睛比较小,但有彩色视觉,这样它们就能分辨出水果和坚果的不同了。黑熊的口鼻又窄又长,呈淡棕色,下巴则呈白色。黑熊的毛虽不太长,头部两侧却长有长长的鬃毛,让它们的大脸更加宽大。黑熊以4只脚掌着地行走,属跖行类动物。它们的四肢粗壮有力,脚掌硕大,尤其是前掌。脚掌上生有五个长着尖利爪钩的脚趾,但它们的爪钩不能收回。另外,和其他熊科动物一样,它们的尾巴也很短。

黑熊的亚种问题存在一定争议性。过去的观点认为黑熊有四个亚种,即U.t. japonicus(日本)、U.t. formosanus(台湾)、U.t. ussuricus(蒙古)以及指名亚种U.t. thibetanus。但如今科学家们认为这些所谓的亚种之间可能只存在一些种群差异,而不能算作单独的亚种。现今能确定的亚种只有生活在巴基斯坦南部U.t. gedrosianus。

黑熊居住区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这支居住大军的分布位置从阿富汗贫瘠的山区开始,沿着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尼泊尔、锡金、不丹,直到缅甸和我国的西南部,包括海南岛和台湾。偏北的一支则分布在我国的东北、俄罗斯东南以及日本的四国和本州。

黑熊属林栖动物,特别是植被茂盛的山地。在夏季,它们常在海拔3,000米,甚至更高的山中活动,到了冬季则会迁居到海拔较低的密林中去。为了生存,它们偶尔也会游荡到平原地带。

黑熊是杂食性动物,以植物为主,喜欢各种浆果、植物嫩叶、竹笋和苔藓等等。它们也爱吃蜂蜜,还有各种昆虫、蛙、鱼以及腐肉。它们偶尔也会闯入农庄捕食家畜,不过这种行为自然会招致人类记恨,并使得它们因此惨遭屠戮。

黑熊多数时候在夜间出行,白天则躲在树洞或岩洞中休息。到了秋天它们更少在白天外出。别看体形笨重,但它们都是游泳和爬树的好手。它们也能长时间依靠后腿站立,并利用前爪攻击对手或者获得食物。

并非所有的黑熊在冬季到来之时都会全程冬眠,尤其那些居住在亚种南部炎热地带的黑熊。有些地区的黑熊整个冬季都会躲在洞中睡觉,而另外一些只在冬季气候最恶劣的那几天冬眠。需要冬眠的黑熊会在夏季季末开始四处狂吃,以便储存足够的脂肪。冬眠期间它们新陈代谢的速度将降低一半,也不再排泄,而是把排泄物转化成蛋白质(要是人类也有这本事该多好)。它们的心跳也随之降低,从每分钟40-70次下降到每分钟8-12次。另外,它们的体温也下降到3-7摄氏度。

黑熊有各自的领地,它们的领地大小根据食物情况而各有不同,一般来说,食物来源越丰富,领地范围就越小。因此,黑熊的领地从6.4-9.7平方公里至16.4-36.5平方公里不等。

黑熊基本为独居动物,只有交配的时候才会雌雄相会,并可能在一起寻找食物。不同地区的黑熊交配季节也有所不同,生活在俄罗斯的黑熊在每年的6-7月份交配, 而它们的爱情结晶通常在12月至翌年的3月间出生;生活在巴基斯坦的黑熊通常到了10月份才会考虑传宗接代,它们的宝宝则一般在次年的2月前后降生。熊妈妈的孕期可能有6-7个月,并有受精卵延迟着床的现象,时间约有2个月。但对于延迟着床现象的发生机制人类还不十分了解。

黑熊妈妈每次能生下2-3个孩子。和其他种类的哺乳动物相比,刚出生的黑熊宝宝显得小得可怜,体重大概只有200-300克。这是因为黑熊妈妈在怀孕期间不再进食,而是将体内的蛋白质分解成葡萄糖来为肚子里的宝宝提供养分。由于在母体内养分吸收不足,出生后的黑熊宝宝体型十分小。不过熊妈妈的母乳蕴含极为丰富的脂肪和养分,足以将它们先前缺失的部分补充回来,也正因为如此,熊妈妈不用象其他食肉动物那样需要给孩子频繁哺乳。熊宝宝出生一周后才能睁眼,断奶则最少需要3个月。孩子们通常会和妈妈一起生活2-3年才会独闯天下,性成熟则是3-4岁的年纪。由于熊妈妈一般每2-3年生一次宝宝,因此有的熊妈妈可能同时和不同年龄的孩子生活在一起。

野外的黑熊,如果没被人类以及其他天敌杀害,也没被逮去活熊取胆的话,最长寿命约有25年。圈养状况下最高记录则为33年。如果是在残忍无道的熊场,它们寿命则要短不少(具体情况请参照亚洲动物基金的介绍,这里不再阐述这种悲伤话题),而且生命里的每时每刻都在被痛苦折磨……

黑熊对人类的惧怕远远超过人类对它们的恐惧,因此黑熊一般都会远离人类。它们通常只有感到威胁或保护幼子的情况下才会袭击人类。当然,无缘无故(至少从人类的角度是这么认为的)袭击人类的事件也发生过。据了解,这样的攻击事件大多发生在夏末,即交配季节前后,看来恋爱中的动物可能也和人类一样,十分的亢奋和狂热,看待周遭事务的眼光也会因此不同吧。

正如本文开头所说,黑熊是熊胆贸易的悲惨受害者,它们和其他许多倒霉的物种一样,为了极少数人类的荷包以及帮助治疗人类某些小病小痛而贡献出了血、泪以及宝贵的生命。

在朝鲜人“发明”活熊取胆术以前,获取熊胆只能依靠捕杀野生黑熊来获得。根据中科院动物所相关数据库中的资料显示,我国黑熊的野生种群估计为12,000-18,000头,最高估计也不过2万头(马逸清、胡锦矗等,1994)。而1979-1984年间出口日本的熊胆就需要猎杀4.7万只黑熊,这还不包括国内市场。20世纪80年代,朝鲜人的“活熊取胆”术发明后,这种“技术”在短时间内得到狂热追捧,尤其是黑熊主要的分布国——我国。一时间大批野生黑熊,特别是幼仔被人类捕获(要获得幼仔恐怕还得杀死熊妈妈),这些不幸的动物又有许多死于引流手术感染或饲养不当,而侥幸幸存下来的则被迫在活着的时候受尽痛苦折磨(突然想起奥斯维辛),并在痛苦中逐渐耗尽生命,直到最终悲惨死去……

由于黑熊并不难繁殖,因此那种同样的悲惨遭遇又在这些不幸动物的后代身上不断重演,也就是说,在熊场出生的熊宝宝,自出生一始就注定了要在精神和肉体的双重痛苦中渡完并不漫长的一生。‘’

应该说,活熊取胆的确从某一方面“保护”了野生种群。不过应当看到的是,首先,IFAW和亚洲动物基金等国际动物组织都在联合中草药研究机构共同探索熊胆替代品,并取得了积极进展,况且草药还比熊胆更为经济(请查询亚洲动物基金和IFAW相关页面);其次,有人称活熊取胆已使用所谓的“无痛引流”术,黑熊的痛苦大为减少云云。不知道这些人对黑熊的痛苦是如何界定的,难道还需要黑熊张口说起中文,明确地告诉他们这种酷刑的痛苦么?!

CITES早已将黑熊列为附录I,以便限制黑熊活体及其产品和衍生物进行国际间贸易。这虽然已遏制了一部分针对黑熊的杀戮和掠夺行为(并对一小撮人的荷包产生了消极影响),但显然作用还相当有限,因为它无法限制熊胆和其他黑熊制品在国内的贸易。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黑熊列为二级保护动物,至于实际作用么,从活熊取胆的相关报道就已能充分体现,这里不再累述。另外,IUCN的红皮书中,黑熊被列为“易危”。

最后补充一点,右上图为北京动物园那只被清华大学刘海洋用硫酸火碱泼伤的黑熊。事件发生于2002年年初,而此照片拍摄于2003年五一,即SARS高峰时期,距离泼硫酸火碱已有一年多的时间。该只黑熊右眼已无法闭合,鼻子上的毛也一直没长出来。而那个刘海洋只是以破坏公物罪论处,日后不知是否仍然继续攻读清华研究生……接到HX照片的时候突然想,如果当初刘海洋泼的是国宝大熊猫,他是否仍然能够如此轻松脱罪??

*——*——*——*——*——*——*——*——*——*——*——*——*——*——*——*——*——*——*——*——

黑 熊

别 名 狗熊、黑瞎子、狗驼子

学 名 Selenarctos thibetanus

英文名 Asiatic black bear

熊 科 Ursidae

分 布 东北、西北、西南、华南大部分省区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黑熊是人们比较熟悉的大型兽类。体长

150~170厘米,体重150千克左右。体毛黑亮

而长,下颏白色,胸部有一块“v”字形白斑。头圆、耳大、眼小,吻短而尖,鼻端裸露,足垫厚实,前后足具5趾,爪尖锐不能伸缩。

栖息于山地森林,主要在白天活动,善爬

树、游泳;能直立行走。视觉差,嗅觉、听觉灵敏。食性较杂,以植物叶、芽、果实、种子为食,有时也吃昆虫、鸟卵和小型兽类。北方的黑熊有冬眠习性,整个冬季蛰伏洞中,不吃不动,处于半睡眠状态,至翌年3~4月份出洞活动。夏季交配,怀孕期7个月,每胎l~3仔。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9080.htm

第3个回答  2007-08-28
百度知道的百科当中就有,给你链接地址(太长,不贴了)
http://bk.baidu.com/view/190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