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把权力给吕雉了

如题所述

她们有行为一致,本质上有些许不同。吕雉是因为与刘邦不和,刘邦宠爱戚夫人,想把皇位传给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吕雉自己的儿子刘盈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在政治上没办法支持母亲,所以吕雉没有相信的人一直都是靠着娘家人才在政权中取胜,一则是恨刘邦的负情薄义为抱负,二则是要依靠娘家人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如果说吕后是专政,那窦太后算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并且在她一生的政治生涯中并没有过份偏帮娘家人,她所重用的娘家人也确实是能当得起职位的人(或许有些地方有偏,但也不影响她的政治主见),比如她娘家两个弟弟,长君和少君都是德行兼备的人,还有她的一个侄子大将军窦婴也算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在刘启想传位给窦太后偏爱的小儿子刘武时,窦婴为防止兄弟相残极力阻止,这也可以看出其的刚正,如果硬说窦太后的偏帮,那就是在小儿子刘武问题上,相传窦太后相当疼爱小儿子,赏赐无数,还希望他能登上皇位,不过事与愿违还连累窦婴被皇亲中除名,相传刘武是堕马身故,不过窦太后一生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很大,这并不是娘家人为此巩固的实力,相反的她死后,因为党派斗争窦氏一落千丈。总的来说,这两个女人都影响西汉的走向,在大事大非上面都是非常有政治头脑的,尤其是在窦太后时期,国家在她的影响之下是呈现良性发展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10
刘邦没有把权力给吕雉,是留给自己的儿子(虽然是吕雉生的),其实刘邦宠爱贵妃戚姬所生的儿子赵王如意,他想废掉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改立赵王如意,无奈中国传统,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这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所以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刘邦驾崩。17岁的刘盈即帝位,吕雉为太后。刘盈年幼仁弱,大权操在吕太后手中。
为剪除异己,毒杀赵王如意、砍断戚夫人手足,挖眼烧耳,给她吃哑药使她变哑,并置之厕中,任其哀号,名为“人彘”。刘盈不满其母的残忍,弃理朝政。   前188年,惠帝刘盈忧郁病逝,立(前)少帝刘恭,吕太后“临朝称制”,代行皇帝职权,为中国后宫专政的第一人。
第2个回答  2011-11-10
不是刘邦给的她权力。
是在刘邦死后,刘盈(汉惠帝)即位,吕后觉得有机可乘,渐露专权野心。
吕后为了排除今后专权的长障碍,设计毒死赵王如意,还将刘邦的爱姬——戚夫人的手脚砍断,耳朵熏聋,眼睛挖掉,喉咙弄哑,让她住在厕所里,称之为“人彘(zhi,四声),还故意叫惠帝去看,以扬其威。惠帝看了“人彘”后,害怕其母的残酷,于是日夜沉湎于酒色之中,不理政事。   
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刘盈于未央宫去世。由于当时惠帝与张皇后没有孩子,于是取后宫美人之子作为惠帝之子,立为太子。惠帝死,太子即位,史称少帝。吕后借口少帝年幼,无力执政,便亲自临朝称制,代行皇帝权利,乱汉王室。   
第二年,即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年),吕后想立吕姓为王,丞相王陵等大臣和刘姓王侯表示强烈反对。吕后勃然大怒,于是剥夺王陵丞相大权,以亲信审食(yi,四声)其(ji,一声)为左丞相,控制汉朝政权。之后,又开始迫害、消灭刘姓王侯。清除刘姓势力后,吕后违背刘邦与群臣盟约“不是刘姓而称王,天下共击之”,大封吕姓为王。
第3个回答  2011-11-11
西汉建国前期,面临内忧外患,危机重重。内有一帮的“劳苦功高”的开国元勋争议赏赐不均,外有匈奴等虎视眈眈,再加上刘邦日渐年老,力不从心,慢慢地将一些内政转给吕雉。一来吕雉能干,二来由吕雉去处理一些开国元勋的事务比较方便,不用多有顾忌,所以就顺理成章的有了韩信被计杀等事件发生,这样同时也就削弱了国内的一些大将割据局面,更加利于内政,刘邦何乐而不为?
第4个回答  2011-11-10
1吕雉比刘邦年轻。
2刘邦的个性软弱,而且汉朝确实少不了吕雉的帮忙。刘邦得感谢吕雉。
3吕氏的权力在汉朝很大,大部分都被吕家人霸着。
其实人家刘邦也很想自己掌握的。
没办法,一个妻管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