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陶渊明的诗集

如题,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可惜网上竟然找不到一个全版的,甚至还错字连篇。希望能在百度知道上找到满意的诗集。有的可以发我QQ邮箱:[email protected] 不胜感谢!
哎,难啊,找不到全的就算了,有谁有没错别字的帮忙发给我啊,谢谢~~~

陶渊明
陶渊明画像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中文名: 陶渊明
别名: 陶元亮,五柳先生,陶潜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东晋浔阳柴桑
出生日期: 公元365年
逝世日期: 公元427年
职业: 田园诗人
主要成就: 田园诗人的鼻祖
代表作品: 《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
所处时代 : 晋代

译文
饮酒(其五)
杂诗八首(其一)
作品欣赏
陶渊明的名言人生经历
归隐的原因 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
原因之三
文学的成就 概述
饮酒诗
咏怀诗
田园诗
作品的特点
历史的评价 南朝时期
隋唐时期
孟浩然的崇拜
李白的仰慕
杜甫的欣赏
白居易的敬仰
北宋
此后
现代名家的推崇
作品的目录
著名的文章 桃花源记
归去来兮辞 并序
五柳先生传
译文
饮酒(其五)
杂诗八首(其一)
作品欣赏
陶渊明的名言展开 编辑本段人生经历

陶渊明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做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年),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做属吏。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丧母辞职回家。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桓玄举兵与朝廷对抗,攻入建康,夺取东晋军政大权。元兴二年,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皇帝的位置,改国为楚,把安帝幽禁在浔阳。他在家乡躬耕自资,闭户高吟:“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表示对桓玄称帝之事,不屑一谈。元兴三年,建军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联合刘毅、何无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讨桓平叛。桓玄兵败西走,把幽禁在浔阳的安帝带到江陵。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一说陶渊明是在刘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当刘裕讨伐桓玄率兵东下时,他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乔 编辑本段归隐的原因
  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使我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淡薄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同时对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原因以及他的隐居生活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下面结合陶渊明的诗歌对此作出探讨。
原因之一
桃花源记
  陶渊明少年时受家统和儒经的影响,怀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庶族寒门出生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在这样的情况下,陶渊明的理想是难以化为现实的,他理想的梦幻注定会破灭。陶渊明直到二十九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但终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到他三十九岁时,多年来的经历使他的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他开始转向躬耕自给自足,追求心灵的宁静与澹泊。此后,他又为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上任八十余日就解印挂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他仕途的努力和曾经的彷徨,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归隐田园之路。 自四十一岁归隐田园之后,陶渊明确确实实享受了一段“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田园乐趣。然而书香门第出来的陶渊明毕竟不是稼穑的好手,“开荒南野际”的辛勤也未必能使他过上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义熙四年在陶渊明四十四岁时,一场灾祸更使得他全家一贫如洗。这年夏天,诗人笔下洋溢着生活气息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被一场无情的大火烧光了,全家只好寄居在船上,靠亲朋好友的接济过活。永初三年(422年)陶渊明五十八岁时生活已近绝境,其情状反映在《有会而作》一诗中,“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元嘉四年(427年),诗人贫病交加,在其《挽歌诗》中第二首自挽诗中,诗人对死后可以“鼓腹无所思”的幻想读来让人心酸:“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觚。春醪生蜉蚁,何时更能尝。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元嘉四年(427年)十一月,六十三岁的陶渊明黯然瞑目,与世长辞。
陶渊明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二十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从诗的情趣和笔调看,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东晋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杀之自立,建刘宋王朝。《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乱世也看惯了,篡权也看惯了,但这首诗仍透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
咏怀诗

  陶渊明的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杂诗》十二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读山海经》十三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十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田园诗
陶渊明
  陶渊明去世后,他的至交好友颜延之,为他写下《陶征士诔》,给了他一个“靖节”的谥号。颜延之在诔文中褒扬了陶渊明一生的品格和气节,但对他的文学成就,却没有充分肯定。陶渊明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在他死后几十年里,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承认。梁朝的昭明太子萧统,对陶渊明的诗文相当重视,爱不释手。萧统亲自为陶渊明编集、作序、作传。《陶渊明集》是中国文学史上文人专集的第一部,意义十分重大。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称赞“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如之京”。
南朝时期
  陶渊明的文学地位,虽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但他的诗文作品,流传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
隋唐时期
  有越来越多的诗人喜欢陶渊明的诗文,对陶渊明的评价越来越高。初唐王绩是位田园诗人,他像陶渊明一样,多次退隐田园,以琴酒自娱。
孟浩然的崇拜
  唐朝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对陶渊明十分崇拜,他在《仲夏归汉南寄京邑旧游》中写道:   赏读《高士传》,   最佳陶征君,   目耽田园趣,   自谓羲皇人。
李白的仰慕
  李白更是仰慕陶渊明的人品和诗作。在《戏赠郑溧阳》中写道: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李白那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杜甫的欣赏
  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把陶渊明视为知己,他在《奉寄河南韦尹丈人》中写道:   有客传河尹,逢人问孔融。   青囊仍隐逸,章甫尚西东。   鼎石分门户,词场继国风。   尊荣瞻地绝,疏放忆途穷。   浊酒寻陶令,丹砂访葛洪。   江湖漂短褐,霜雪满飞蓬。   牢落乾坤大,周流道术空。   谬惭知蓟子,真怯笑扬雄。   盘错神明惧,讴歌德义丰。   尸乡馀土室,谁话祝鸡翁?
白居易的敬仰
  中唐诗人白居易,非常敬仰陶渊明的为人。唐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离陶渊明的家乡浔阳很近。曾去拜访陶渊明的故居,写下了《访陶公旧宅》这首诗。诗中先用“尘垢不污玉,灵凤不啄腥”,颂扬陶渊明高尚的人格:   垢尘不污玉,灵凤不啄膻。   呜呼陶靖节,生彼晋宋间。   心实有所守,口终不能言。   永惟孤竹子,拂衣首阳山。   夷齐各一身,穷饿未为难。   先生有五男,与之同饥寒。   肠中食不充,身上衣不完。   连征竟不起,斯可谓真贤。   我生君之后,相去五百年。   每读五柳传,目想心拳拳。   昔常咏遗风,著为十六篇。   今来访故宅,森若君在前。   不慕樽有酒,不慕琴无弦。   慕君遗容利,老死此丘园。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   不见篱下菊,但余墟中烟。   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   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   白居易在《效陶潜体十六首》中写道:   先生去我久,纸墨有遗文。   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   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   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中国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这与陶渊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白居易的这首诗就说得很明白:“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北宋
问征夫以前路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确定。欧阳修盛赞《归去来兮辞》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欧阳修还说:“吾爱陶渊明,爱酒又爱闲”。北宋王安石曾说过,陶渊明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有诗人以来无此句者。然则渊明趋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个而已”。   苏轼在《与苏辙书》中说“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苏东坡把陶诗放在李白、杜甫之上,有失公允,但他用“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八个字,概括陶诗的艺术风格,还是很准确的。苏东坡一生把陶渊明当成良师益友,不但爱好其诗,更仰慕他的为人。他曾这样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人贵真,诗亦贵真,诗真乃由人真而来,这就是陶诗具有经久不衰魅力的主要原因。晚年苏轼在《与苏辙书》中说:“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   “居高声自远”,由于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在北宋文坛上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极力推崇陶渊明,对进一步确定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无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中,把陶渊明引为知己。在《水龙吟》词中说:“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辛弃疾留下的词作626首,其中吟咏、提及、明引、暗引陶诗陶文的有60首,几乎每10首词中就有一首与陶渊明有关。辛弃疾在《念奴娇》中称:“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给予了陶渊明千古一人的最高评价。
此后
  元朝、明朝和清朝,直至现代,沿袭了两宋对陶渊明的崇高评价。
现代名家的推崇
  鲁迅先生曾说过,“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曾经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确如其言,陶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   陶渊明的不朽诗篇,陶渊明的伟大人品,影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辛弃疾等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陶渊明的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他的语言,看似质朴,实则奇丽。在平淡醇美的诗句中,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是田园诗的精品或极品。其中《少无适俗韵》,编在中学生的语文课本中。诗的抒情沁人心脾;诗的写景,豁人耳目。读过后叫人终生难忘。什么时候读,都是一种美的享受。   作为身处晋末乱世的隐士,陶渊明晚年常与庐山中的释道交往,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事,但他们之间在思想上却未必志同道合。仔细研读过陶诗和了解诗人生平的人,都知道陶渊明是个外表恬淡静穆,而内心热情济世的无神论者。他少年时曾胸怀大志,接受儒家思想,希望建功立业。但在出仕了一个时期以后,现实使他感到失望,他不愿与当政的人同流合污,便选择了一条退隐归耕的道路。   这时他又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因为他有过以往文人多不曾有过的田园生活,并且亲自参加了劳动,与劳动人民有了接触,思想上不可避免地得到一些新的感受和启发,因而在崇尚骈俪陈旧文风的晋代,能创造出有独物风格的田园诗的新形式,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从少年时的“猛志逸四海”,到老年时的“猛志固常在”,始终对世事没有淡忘。他传世的名篇《桃花源记》,正是他对如同上古原始时代的那种人们自食其力、友好相处、没有种种现实中的纷扰与贫困的“怡然有余乐”社会的憧憬。就是他的隐居与饮酒,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加以分析,也含有对当时黑暗统治表示一定程度的不满和反抗的意义在内。   当然,陶渊明毕竟是一个生活在一千多年前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在他的思想和诗文中不可能不存在许多安贫乐道、及时行乐、避世消极的东西。但后世历代的文学评论家和选家出于自己的阶级偏爱,多着重欣赏和赞扬他这方面的特点,认为这才是陶渊明诗文的精华所在。
编辑本段作品的目录
  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卷名 作品 卷名 作品
卷之一 诗四言 《停云并序》 卷之二 诗五言 《形影神并序》
《时运并序》
《荣木并序》
《赠长沙公族祖并序》
《酬丁柴桑》 《九日闲居并序》
《答庞参军并序》 《归园田居五首》
《劝农》 《游斜川》
《命子》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
《归鸟》 《乞食》
卷之三 诗五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途口》 《答庞参军并序》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连雨独饮》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移居二首》
《还旧居》 《和刘柴桑》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酬刘柴桑》
《己酉岁九月九日》 《和郭主簿二首》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于王抚军座送客》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 《与殷晋安别并序》
饮酒二十首并序 《赠羊长史并序》
《止酒》 《岁暮和张常侍》
《述酒》 《和胡西曹示顾贼曹》
《责子》 《悲从弟仲德》
《有会而作》 卷之四 诗五言 拟古九首
《腊日》 《杂诗十二首》
卷之五 赋辞 《感士不遇赋(并序)》 《咏贫士七首》
《闲情赋》 《咏二疏》
《归去来兮辞》 《咏三良》
卷之六 记传赞述 桃花源记并诗 《咏荆轲》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读《山海经》十三首
五柳先生传 拟挽歌辞三首
扇上画赞 联句
读史述九章并序    
卷之七 疏祭文 与子俨等疏    
祭程氏妹文    
祭从弟敬远文    
自祭文    

编辑本段著名的文章
桃花源记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以捕鱼为生的武陵人。(有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前行,忘记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溪流两岸几百步内,中间没有夹杂其它的树,花草遍地鲜艳美丽,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渔人)又向前走去,想走完这片林子。   桃林在溪水源头就到头了,便出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离开船,从洞口进入。起初洞口极其狭窄,仅容一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洞口)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有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互相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村落间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服饰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与小孩都怡然自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有人便邀请他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有这样的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与桃花源以外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情一一详细地告诉桃源人,(桃源人)都感叹惋惜起来。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招待他)。停留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事)不要对外面的人讲。”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到处作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立即去拜见太守,(渔人)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终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要去(探访)。没有实现(没有找到桃花园),不久生病死了。此后(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归去来兮辞 并序
  原文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为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五柳先生传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他的)房屋旁边种着五棵柳树,就把(五柳先生)作为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他)爱好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但是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他)天性喜欢喝酒,但家境贫寒而不能经常喝。亲戚朋友知道他有此嗜好,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只要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五柳先生喝醉了就回家去,没有为了别的事而留下。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蔽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喝水用的瓢里经常是空的,但他依然安然自若。经常以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是能表达自己的志趣。不把自己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就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向感到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或葛天氏的时候的百姓吧?
饮酒(其五)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杂诗八首(其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7][7]
编辑本段作品欣赏
  《命子》(10首)《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杂诗四首》《和郭主簿二首》《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劝农》(六首)《和胡西曹示顾贼曹》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停云并序》(四首)《时运并序》(四首)《荣木并序》(四首)《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连雨独饮》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归园田居五首》《归鸟》(四首)《责子》《戊申岁六月中遇火》《和刘柴桑》《酬刘柴桑》《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移居二首》《与殷晋安别并序》《形影神三首》《止酒》《杂诗八首》《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氵巽]田舍获》《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赠羊长史并序》《饮酒二十首并序》《还旧居》《悲从弟仲德》 《赠长沙公并序》(四首)《酬丁柴桑》《诸人共游周家暮柏下》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岁暮和张常侍》《九日闲居》《咏贫士七首》《游斜川》《拟古九首》《桃花源诗并记》《述酒》 《於王抚军座送客》《读<山海经>十三首》《腊日》《答庞参军》《答庞参军并序》(六首)《咏二疏》《咏三良》《咏荆轲》《有会而作并序》《乞食》《挽歌诗三首》(在此列举153首)   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追问

这是百度百科里的,我看过了

追答

\(^o^)/~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2-23
命子其一∶悠悠我祖,爰自陶唐。邈焉虞宾,历世重光。御龙勤夏,豕韦翼商。穆穆司徒,厥族以昌。
其二∶纷纷战国,漠漠衰周。凤隐于林,幽人在丘逸虬绕云,奔鲸骇流。天集有汉,眷予愍侯。
其三∶放赫愍侯,运当攀龙。抚剑风迈,显兹武功。书誓河山,启土开封。亹亹丞相,允迪前踪。其四∶浑浑长源,蔚蔚洪柯。群川载导,众条载罗。时有语默,运因隆寙。在我中晋,业融长沙。其五∶
桓桓长沙,伊勋伊德。天子畴我,专征南国。功遂辞归,临宠不忒。孰谓斯心,而近可得。
其六∶肃矣我祖,慎终如始。直方二台,惠和千里。於皇仁考,淡焉虚止。寄迹风云,冥兹愠喜。
其七∶嗟余寡陋,瞻望弗及。顾惭华鬓,负影只立。三千之罪,无後为急。我诚念哉,呱闻尔泣。其八∶卜云嘉日,占亦良时。名汝曰俨,字汝求思。温恭朝夕,念兹在兹。尚想孔伋,庶其企而!其九∶厉夜生子,遂而求火。凡百有心,奚特于我!既见其生,实欲其可。人亦有言,斯情无假。其十∶日居月诸,渐免子孩。福不虚至,祸亦易来。夙兴夜寐,愿尔斯才。
尔之不才,亦已焉哉!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
其一∶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江山岂不险,归子念前涂。凯风负我心,戢枻守穷湖。高莽眇无界,夏木独森疏。谁言客舟远,近瞻百里馀。延目识南岭,空叹将焉如!
其二∶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山川一何旷,巽坎难与期。崩浪聒天响,长风无息时。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当年讵有几,纵心复何疑!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诗书敦夙好,园林无世情。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叩栧新秋月,临流别友生。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昭昭天宇阔,皛皛川上平。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杂诗四首追问

有全的么?发我QQ邮箱啊?

第2个回答  2012-02-23
去买吧,诗词有错字并且你还信了的话很可怕。网上的不可能让你满意,达不到标准。追问

买..很多钱的......

追答

因为你想要好的,所以……另外我一直不喜欢电子书,何况是读诗词。

追问

木有钱...我只能找到然后在打印出来慢慢看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2-23
百度一下~~追问

那你能帮我百度出来没错别字的么,全不全就不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