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民风民俗有哪些?

传统一些

1、掸新(浙江的风俗习惯之一):

一般都在年底二十日或祭灶前后,家家选吉利日子,打扫门庭,上至椽瓦,下迄沟渎,所有屋角、栋边,都要用长竿扎上扫把,处处刷过,并洗涤所以用具,准备干干净净过新年,也叫“掸新”。旧时,在苍南,长工回家过年,故有“长年不吃二十四饭”之说。

现在,每年农历二十四前后,仍沿袭腊月“掸新”风俗,全城开展以扫尘迎新为中心的清洁卫生运动。

2、小年。农村人一般要大扫除,办年货,送灶君菩萨上天。也有些地方在这一天祭祖。过年拉开序幕。

3、新年鼓:

春节期间,民间娱乐活动较多,如新年鼓和吹打乐。新春天亮,小孩结队成群,沿街敲锣打鼓,叫“新年鼓”。有些村子则集合村民,演奏各种乐曲,有吹打曲,也有清唱,欢乐而热闹。

4、大年“开门炮”。

初一凌晨,家家户户争先恐后打“开门炮”,一般认为,越早越好。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打“开门炮”有讲究,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疾病灾难,并表示接新年。

三发鞭炮越是声音宏亮清脆,越是吉祥。一般鞭炮的外皮和里皮均一色通红,燃放后红花满地,喜气洋洋,此时,年味最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8

1、贺岁拜年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旧称“过年”,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前一日名除夕,俗称“大年夜”,合家团聚吃“年夜饭”。新妇盛服向尊长献鞋履,名“辞岁”,尊长给钱与新妇及孩童,名“压岁钱”。当晚并有拜利事、接灶神等活动。乌镇人从初一晨起,开门放鞭炮,焚香拜天神,名“接天”,次拜祖宗,再拜高堂,长幼循拜,然后会亲朋、贺新岁,统称“拜年”。近代已逐渐简化,不再跪拜。初一都不会客,出门走“喜神方”,初二起亲友互访,至元宵乃罢。

2、元宵走桥


乌镇除了吃元宵、迎花灯、猜灯谜外,还有走桥的习俗。元宵节晚上,人们成群结队,扶老携幼,提着花灯,在河边、桥上游走,远远看去,煞是壮观。走桥必须走过至少十座桥,忌走回头桥,所以开始走时心中必须有个计划。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俗称“正月半”,乌镇人有走桥的习俗,入夜三五结伴出游,途中要走十座桥,路线不可重复,此俗源于旧时普遍流行的一种以妇女为主体的避灾禳解活动,称“走十桥”或“去百病”。当时妇女们梳妆后各带一只平时煎药的瓦罐结队而行,过桥时将瓦罐丢入河中,认为这样可保在新的一年里无病无灾。

3、清明踏青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唐代以后与寒食节合而为一。祭祖扫墓、洗头插花、踏青赏春,各地皆然。而乌镇更有许多与养蚕相关的习俗,前一夕“清明夜”,做青团、裹粽子、设祭“禳白虎”,门前用石灰画弓矢,以祈蚕,煮螺蛳,以针挑食螺肉,名“挑青”。清明日起四乡蚕农齐赴普静寺烧香祈蚕,名“香市”。

4、香市

从清明节开始,约半个到一个月。香市这一民间风俗在乌镇流传已久,茅盾先生称之为“中国农村的狂欢节”。是极富民间特色的民情风俗活动。主要活动:瘟元帅会庄严隆重;蚕花会热闹非凡;踏白船水上争雄;水上高竿惊险刺激;水上船拳捉对厮杀;水乡婚礼则成为“乌镇是恋爱天堂”的最好诠释。

5、端午吃粽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亦称“天中节”,乌镇人家家裹粽子,亲友互相馈赠,相传此俗源于对屈原的纪念,古人都以“重五”为“毒气横溢,鬼魅活跃”的“恶日”。于是挂钟馗图、贴天师符,门前悬艾蒿、菖蒲、桃枝、大蒜以避邪,食黄鱼、饮雄黄酒,乃至啖蛇虫以毒攻毒,孩童穿戴虎形服饰,妇女剖缯为囊贮雄黄佩之以示强健。正午用苍树、白芷、鳖甲、芸香“打蚊烟”,墙边屋角喷雄黄酒、撒生石灰水以驱虫豸,凡此种种都带有禳解的性质。

6、分龙彩雨

农历五月二十五为“分龙日”,亦称“分龙节”。传说司雨的龙王们于此日分赴各自管辖的区域降雨,故又名分龙,是日乌镇各公益性消防组织---水龙会照例举行消防大演习,届时各坊水龙会整装集队,带上全副救火器具,会聚于镇中旷地河畔。

7、瘟元帅会

农历五月十五。瘟元帅脸孔铁青,秀才模样,平时住在乌镇修真观第三进的偏殿里。迎会时,人们用轿子把他抬出来,在街上巡游一番,请他把街上游荡的瘟鬼捉进事先准备好的瓮里。

8、乌镇城隍庙

农历七月十五。在众多的“会”俗中,除了庙会,就属“城隍会”最闹猛了。乌镇的城隍会除了迎神扮鬼迷信活动外,还有各街坊的“抬阁”和“地戏”节目。出会那天,人们用16人大轿,将城隍庙里身穿神袍、面施彩粉的的城隍木像,抬出来,先到西栅一座无主的荒坟滩上祭祀一番,然后便上街周游。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3-04
开门炮: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打"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疫疠灾晦,并表示接新年。要求三发都响,声音宏亮清脆,最为吉祥。俗信打"开门炮"越早越好,象征今年随便做什么事都会顺利,如意发财,种田人会五谷丰登。有些地方在打开门炮时,还口中念念有辞:"开大门,放大炮;财亦到,喜亦到。"一般鞭炮的外皮和里皮均一色通红,燃放后纸花满地,灿中云锦,形成了满堂瑞色,喜气洋洋。现在放鞭炮在城镇已被禁止,但在农村和渔岛上仍可燃放。

  拜六神:打过开门炮,各家男女穿新衣。主妇烧佛茶,以江西瓷碗盛各种祭品,供于香案。中堂悬挂祖宗图像,先拜祖宗,再拜六神(灶神、檐头神、白虎爷、井神、土地神、财神)。民间认为这六位神祗,是每家的保护神,新年祭拜,主要祈求全年人口平安,家业兴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3-05
(一)民间戏曲:新昌调腔(新昌县)、松阳高腔(松阳县)、西安高腔(衢州市金华市)、宁海平调(宁海县)、永嘉昆剧(永嘉县)、浦江乱弹(金华市)、海宁皮影戏(海宁市)、台州乱弹(台州市)、淳安三脚戏(淳安县)、杭剧(杭州市); (二)民间曲艺:四明南词(宁波市)、宁波走书(宁波市)、杭州小热昏(杭州市)、温州鼓词(瑞安市)、绍兴莲花落(绍兴县)、绍兴平湖调(绍兴市)、金华道情(金华市)、平湖钹子书(平湖市)、兰溪摊簧(兰溪市)、临海词调(临海市); (三)民间舞蹈:奉化布龙(奉化市)、长兴百叶龙(长兴县)、青田鱼灯(青田县)、十八蝴蝶(永康市)、海盐滚灯(海盐县)、淳安竹马(淳安县)、浦江板凳龙(浦江县)、浦江迎会(浦江县)、跳蚤会(定海区); (四)民间音乐:江南丝竹(杭州市)、畲族民歌(景宁县)、嘉善田歌(嘉善县)、舟山渔民号子(舟山市)、舟山锣鼓(舟山市)、嵊州吹打(嵊州市)、奉化吹打(奉化市)。 二、民间造型艺术类(23个) 东阳木雕(东阳市)、乐清黄杨木雕(乐清市)、龙泉宝剑(龙泉市)、宁波朱金木雕(宁波市)、宁波骨木镶嵌(宁波市)、都锦生织锦(杭州市)、西湖绸伞(杭州市)、硖石灯彩(海宁市)、王星记扇(杭州市绍兴县)、乐清细纹刻纸(乐清市)、浦江剪纸(浦江县)、萧山花边(萧山区)、苍南夹缬(苍南县)、桐乡蓝印花布(桐乡市)、瓯塑(温州市)、瓯绣(温州市)、黄岩翻簧竹雕(黄岩区)、东阳竹编(东阳市)、嵊州竹编(嵊州市)、浦江麦杆贴(浦江县)。 三、民俗风情类(5个) 南宗祭孔(衢州市)、景宁畲族祭祀仪式(景宁县)、海盐骚子(海盐县)、炼火(磐安县)、扫蚕花地(德清县)。 四、浙江省主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湖州山歌,路桥气象谚语,渔民号子,天台山佛教音乐,织里刺绣,杭州刺绣,昌化竹编,松阳端午茶,苏州评弹,台州道情,湖州琴书,蚕桑生产习俗,杭派书画装裱工艺
第4个回答  2018-11-28
开门炮: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打"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疫疠灾晦,并表示接新年。要求三发都响,声音宏亮清脆,最为吉祥。俗信打"开门炮"越早越好,象征今年随便做什么事都会顺利,如意发财,种田人会五谷丰登。有些地方在打开门炮时,还口中念念有辞:"开大门,放大炮;财亦到,喜亦到。"一般鞭炮的外皮和里皮均一色通红,燃放后纸花满地,灿中云锦,形成了满堂瑞色,喜气洋洋。现在放鞭炮在城镇已被禁止,但在农村和渔岛上仍可燃放。

拜六神:打过开门炮,各家男女穿新衣。主妇烧佛茶,以江西瓷碗盛各种祭品,供于香案。中堂悬挂祖宗图像,先拜祖宗,再拜六神(灶神、檐头神、白虎爷、井神、土地神、财神)。民间认为这六位神祗,是每家的保护神,新年祭拜,主要祈求全年人口平安,家业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