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历史上有什么功绩?

如题所述

  周瑜弱冠征伐为东吴开国立下汗马功劳,在赤壁一役中又力挽狂澜立下头功;后又亲冒矢石为东吴开拓荆州,时人对他的评价非常之高:

  刘备评价道“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评价道“孤非周公瑾,不帝也!”孙策评价道“吾得卿,谐也。”程普评价道“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蒋干评价道“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王朗评价道“谋无不成,规无不细。”

  后世对他的评价同样也非常高:

  西晋陈寿评价道“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陆机评价道“饬法修师,则威德翕赫。宾礼名贤,而张公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为之杰。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达而聪哲,故同方者以类附,等契者以气集,江东盖多士矣。”清代李安溪在《三国志集解》一书中也写到“ 周瑜在则可,如无瑜者,权必不能独挡曹,无玄德则无吴耳,子敬之谋未为非也。”

  周瑜15岁择主定交一面,20出头协助孙策奠定根基,23岁为中郎将,25岁已为托孤重臣,33岁赤壁败曹公立下千秋功业。于建安三年(198)至建安十五年(210)逝世。

  在短短十二年的军旅生涯中为吴国屡建奇功。其中当以赤壁鏖兵最为著名。这场战役孙吴联军大败曹操,为孙权奠定了三足鼎立局面的基石。他继而夺取荆襄,实为东吴开国功臣之首。

  《三国名臣赞序》两次提到周瑜对三分的决定作用:“晚节曜奇,则叁分于赤壁”,“ 卓卓若人,曜奇赤壁。三光参分,宇宙暂隔。”

  周瑜的军事才华,在其事孙策时就已显露。他辅佐孙策“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熟、江乘,进入曲阿,”其时年方二十四。紧接着他又马不停蹄地率军“复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守将无不闻风丧胆。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冬,曹操亲率数十万大军南下,著名的赤壁之战爆发。 据《资治通鉴》与《三国志》中有关赤壁之战的描述,显而易见这场战役的谋划者和总指挥都是周瑜而非诸葛亮。周瑜在这场战役中指挥若定,他具有知已知彼、决胜千里的才干。

  首先,以张昭为首的文臣主降,他们以畏敌的心理,提出三大难题:第一,曹挟天子以征四方,拒之于义不顺。意同沮授之谏袁绍,说明荀文若迎汉帝都许之策,在当时一般人的头脑中,可以起一定作用。第二,曹得荆州,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第三,众寡不敌。从地形兵力,据事实立论,颇不易驳斥。

  周瑜首先提出操非汉相,而是汉贼,驳倒第一道难题。以北军不习水战,虽得刘表战船与长江之险,却不能利用,破其第二道难题。以“十五六万疲病之卒,御七八万狐疑之众”,兵虽多不足畏,破其第三道难题。再进而指出对方的短处:“一、关西未定,不能旷日持久,与我相持。二、天寒,马无草。三、北军不服水土,必生疾病。在孙权举棋不定的情形下,他的慷慨陈词坚定了孙权抗战的决心。

  其次,吴军在与曹军初次交战后,周瑜又批准了黄盖的“火烧赤壁”之计,并亲率轻锐寻继其后。”周瑜用计火烧曹军八十几万最终取得了胜利,奠定了吴国的基业,也因此扬名天下。

  毫无疑问,在赤壁之战中以孙吴为主导力量,总指挥官是周瑜。而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大功臣的诸葛亮,实际上只起到了坚定东吴抗曹信心、促成孙刘联合以及配合吴军作战的作用。周瑜运用才智,不仅大败曹操,还使吴国成为三国一强。

  周瑜的功劳并不只是赤壁一战,他是孙吴开国的关键人物。孙权曾说“非周公瑾孤不帝也!”周瑜的大功确实如此。他在弱冠时和孙策转战江东虽然史料不太详尽,但我们可以看到在孙策攻破黄祖上给东汉政府的《表》中,所领诸将第一名,就是“江夏太守,行建威中郎将周瑜”。孙策为周瑜治馆舍,“增赐莫与为比”,并说“论德酬功此未足以报者也”,可见周瑜在孙策攻伐江东时的地位和功绩了。应该说周瑜是孙吴建国之初仅次于孙策的第二号人物,其功劳不言自明。孙策死后周瑜“将兵赴丧,逐留吴,以中护军与长使张昭共掌众事”这说明孙吴政权的稳定,周瑜仍是起了决定作用。
  至于治国,周瑜劝孙权不质子的那段话,“昔楚国初封於荆山之侧,不满百里之地,继嗣贤能,广土开境,立基於郢,遂据荆杨,至於南海,传业延祚,九百馀年。今将军承父兄馀资,兼六郡之众,兵精粮多,将士用命,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人不思乱,泛舟举帆,朝发夕到,士风劲勇,所向无敌,有何逼迫,而欲送质?质一入,不得不与曹氏相首尾,与相首尾,则命召不得不往,便见制於人也。极不过一侯印,仆从十馀人,车数乘,马数匹,岂与南面称孤同哉?不如勿遣,徐观其变。若曹氏能率义以正天下,将军事之未晚。若图为暴乱,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将军韬勇抗威,以待天命,何送质之有!”说明他不但懂经济,而且懂政治,而且懂外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2-27
1.开疆辟土。周瑜对于东吴来说可以说是开国功臣,如果是股份制国家,周瑜就应该拿了一部分股份。孙策创业的时候,孙策兵将不多,但是周瑜作为乱世的一个人才,一个许多人当时或者后来都希望得到的人才,因为兄弟义气。主动投靠了孙策,而且依靠自己的人脉关系,带来了一批兵马,可以说是奠定了江东的基业
2.稳定江山。孙策命不长,江东攻下不久就死了。江东对于孙家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尚未稳定,孙策死的也早,儿子小,弟弟孙权也不大。于是,江东的基业很动摇。孙策最终决定传位孙权。孙权当然坐不稳(这个原因太多,不解释了)。这个时候周瑜又做了一件影响整个东吴的事情。周瑜第一个带头行了臣礼,承认了孙权的帝位,于是幼主得以坐上皇位
3.赤壁之战。这个不解释,大家都知道,没有赤壁之战,就没有三国鼎立,就没有东吴
4.周瑜的思想。周瑜的思想对整个江东影响很大,赤壁之战得以展开也是因为周瑜的战略思想,要出击。(之前还有质子事件)。
5.周瑜的战略。周瑜的战略虽然没有完全采用,但是以后人的角度来看,是明智的
徙备至吴,可以抑制刘备,增强实力。 二分天下和鲁肃对孙权说的话完全就是东吴的隆中对。相对于诸葛亮的隆中对来说,反而更有可行性。...
第2个回答  2012-02-27
熹平四年 175年 1岁 周瑜出生于庐江郡舒县。   *初平元年 190年 16岁 周瑜从舒县到寿春,结交孙策;并将孙策一家接至舒县自己家中同住;周瑜与孙策升堂拜母。   (按:三国志中记载,周瑜访孙策在其迁居舒城之前,孙策亦自述与周瑜有“总角之好”;儿童14岁以下为总角,故周瑜访孙策应在初平元年之前。)   初平二年 191年 17岁 孙策之父孙坚身亡;孙策离开舒县,葬父曲阿,后迁往江都。(周瑜与孙策第一次分别)   兴平二年 195年 21岁 孙策受袁术之命平定江东;周瑜带兵粮到历阳支助孙策,一同作战,攻下横江、当利(此两处均为军事要地,乃大功也),击退刘繇,进入曲阿。而后周瑜还镇丹杨。(周瑜与孙策第二次分别)   建安元年 196年 22岁 周瑜与伯父周尚回到寿春。   建安二年 197年 23岁 袁术在寿春称帝,孙策与袁术绝交,自立门户。袁术欲以周瑜为将,周瑜只请求作居巢县县长。   建安三年 198年 24岁 孙策获封吴侯、讨逆将军。周瑜到居巢县赴任,趁机东渡回吴,加入孙策旗下。孙策亲自迎接周瑜,授周瑜建威中郎将。   建安四年 199年 25岁 袁术病逝。孙策授周瑜中护军,虚领江夏太守(江夏郡尚在黄祖手中)。周瑜助孙策攻破皖城,夺得庐江郡。孙策、周瑜分纳大、小乔。同年于沙羡大破黄祖,还定豫章郡、庐陵郡。周瑜留镇庐陵巴丘。(周瑜与孙策第三次分别)   建安五年 200年 26岁 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从巴丘回吴,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周瑜向孙权举荐鲁肃。   建安七年 202年 28岁 曹操下书令孙权送嗣子入朝当人质(此时孙权无子,欲送为人质者疑为孙策之子),张昭、秦松等犹豫不决,周瑜反对,遂不送质。   建安十一年 206年 32岁 周瑜与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枭其首领,俘获万余人。周瑜还备宫亭。   建安十二年 207年 33岁 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邓龙送吴。 建安十三年 208年 34岁 孙权再次征讨黄祖,周瑜为前部大督。黄祖战死。同年,孙权命周瑜为左都督,带兵与刘备共同抗曹。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军,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建安十四年 209年 35岁 曹操留曹仁、徐晃等驻守江陵。周瑜在南郡与曹仁对峙一年后,曹仁败退。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   建安十五年 210年 36岁 周瑜女儿出生。周瑜进京见孙权,请求发兵取蜀,孙权同意。周瑜在去蜀途中病逝于巴陵巴丘。孙权素服举哀。鲁肃代周瑜领兵。程普代领南郡太守。
第3个回答  2018-03-30

周瑜的主要功绩如下:

1、在孙策微末时,以兵相助,使孙策得以开基立业;

2、在平定江东的数年中,周瑜主要是征战之功;

3、孙权继位时的拥护之功;

4、赢得赤壁之战的指挥之功和主战之功;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人。

周瑜身体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小说中对周瑜的描述:

行至历阳,见一军到。当先一人,姿质风流,仪容秀丽,见了孙策,下马便拜。策视其人,乃庐江舒城人,姓周,名瑜,字公瑾。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02-28
帮助孙策谋划江东,在柴桑训练了一支强劲的水军,联合刘备抵挡曹操指挥了赤壁之战,死前还为孙权推荐了鲁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