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且德燕而轻亡宋,怎么理解呢?

彼且德燕而轻亡宋。身自削甲扎,曰有大数矣,妻自组甲絣,曰有大数矣,求翻译一下,谢谢。

【原文】身自削甲扎,曰有大数矣,妻自组甲絣,曰有大数矣,

【译文】(我听说大王坐卧不安,饮食无味,一心想要报复齐国,)亲自动手缝制战衣和缝缓铠甲上的甲片,并说‘就要打仗了!’您的夫人亲自搓制穿甲片的绳索,也说:‘就要打大仗了!’有这回事吗?”
【原文】彼且德燕而轻亡宋。(题主出示的只是半句文言文,这一句的内容是:“以事其左右,彼且德燕而轻亡宋,则齐可亡已。”)
【译文】去拉拢齐王的近臣,齐王就会感激燕国,会轻易地出师去灭掉宋国,

【此文出处】刘向所著《战国策》卷二十九·燕策一

【题主关注的原文语段】苏秦死,其弟苏代欲继之,乃北见燕王哙曰:“臣,东周之鄙人也,窃闻王义甚高甚顺,鄙人不敏,窃释鉏耨而干大王。至于邯郸,所闻于邯郸者,又高于所闻东周。臣窃负其志,乃至燕廷,观王之群臣下吏,大王天下之明主也。”
王曰:“子之所谓天下之明主者,何如者也?”对曰:“臣闻之,明主者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臣请谒王之过。夫齐、赵者,王之仇雠也;楚、魏者,王之援国也。今王奉仇雠以伐援国,非所以利燕也。王自虑此则计过。无以谏者,非忠臣也。”
王曰:“寡人之于齐、赵也,非所敢欲伐也。”
曰:“夫无谋人之心,而令人疑之,殆;有谋人之心,而令人知之,拙;谋未发而闻于外,则危。今臣闻王居处不安,食饮不甘,思念报齐,身自削甲扎,曰有大数矣,妻自组甲絣,曰有大数矣,有之乎?”
王曰:“子闻之,寡人不敢隐也。我有深怨积怒于齐,而欲报之二年矣。齐者,我雠国也,故寡人之所欲伐也。直患国弊,力不足矣。子能以燕敌齐,则寡人奉国而委之于子矣。
…………
而亡国之臣贪于财。王诚能毋爱宠子、母弟以为质,宝珠玉帛以事其左右,彼且德燕而轻亡宋,则齐可亡已。”
王曰:“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
曰:“内寇不与,外敌不可距。王自治其外,臣自报其内,此乃亡之之势也。” 

【译文】苏秦死了,他弟弟苏代想继承他的事业,就北上去见燕王哙,说:“我是东周一个鄙陋的人,听说大王道义高尚,百姓顺服,鄙人虽然愚昧无知,也想放下锄、耨来求见大王。到了邯郸,听到邯郸的人评论大王,又比在东周时听到的评价更高。我暗自坚持自己的理想来到燕国宫廷上拜见大王,看到大王的百官群臣,确认大王真是天下的明君。
燕王说:“您所说的‘天下的明君’,是什么样的人?”苏代回答说:“我听说,作为一个明君,非常希望了解自己的过错,而不喜欢听到别人说自己的优点。现在让我告诉大王的过错。齐国和赵国是大王的敌国,楚国和魏国是大王的盟国。现在大王尊奉敌国去进攻盟国,这不是对燕国有利的办法,大王自己考虑一下,就知道这是一个错误的计策。若大臣没有人规谏您,就不是忠臣。”燕王说:“对于齐国和赵国,我可不敢去进攻。”苏代说:
“没有谋害别人的心意,却让人怀疑自己,这是很危险的;有谋害人的心意,却被人知道了,这是自己的笨拙;计谋还未开始,便已泄漏出去,这是使自己处于危险。现在,我听说大王坐卧不安,饮食无味,一心想要报复齐国,亲自动手缝制战衣和缝缀铠甲上的甲片,并说‘就要打仗了!’您的夫人亲自搓制穿甲片的绳索,也说:‘就要打大仗了!’有这回事吗?”
燕王说:“您已经知道这事,我也就不敢隐瞒了。我对齐国有深仇大恨,想报齐国的仇已有两年了。齐国是我的敌国,我本来就要讨伐齐国,只是担心国家疲惫,力量不够而已。您如果能率领燕国去对抗齐国,我就把燕国委托给您管理。
…………
亡国的大臣必然贪图财货。大王如果舍得子、胞弟,把他们派去齐国做人质,再拿宝、珠、玉、帛去拉拢齐王的近臣,齐王就会感激燕国,会轻易地出师去灭掉宋国,那么齐国更加疲惫,只要一进攻就可以灭掉齐国了。”燕王说:“我认为您是受到了上天的指教来到燕国的。”苏代说:“内乱不能制止,就不能抵御外敌。大王亲自领兵从外面进攻齐,我在齐国作内应。这样就成就灭亡齐国的大势。”

【编者简介】刘向(约前77—前6)又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为谏大夫。汉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慰。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中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彀梁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生平事迹见《汉书》卷三十六。

刘向雕塑像

                                   

【学习体会】学习刘向所著《战国策》卷二十九·燕策一

这段文言文,先出现的文言文语句是“身自削甲扎,曰有大数矣,妻自组甲絣,曰有大数矣,” 在后面才出现的“彼且德燕而轻亡宋。” 在学习中查找过程费了不少心思。这两句话相隔很远。
苏代想接替他哥哥苏秦的未竟事业,大着胆子进宫说服燕王哙。从文字上看,他很会说话。基本上完成了他的目的。
苏秦其人,苏秦出身农家,素有大志,曾随 鬼谷子 学习纵横 捭阖 之术多年。与 张仪 同出自鬼谷子门下。他家庭贫苦,向秦国推销统一中国的策略,没有成功,盘缠花完了,衣服也破了,结果回家,妻子都不理他,向嫂子要口吃的,嫂子也看不起他。于是他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业,他发奋读书学习知识,困得不行之时,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锥刺股”的故事就是这么来的。
后来他改变策略,游说六国合纵抗秦,身任六国宰相。衣锦还乡,他的嫂子和妻子跪在地上都不敢抬头看他。
苏秦反间之计泄露后,被车裂而死。
苏代苏励见其兄纵横之术也各立大志。
苏代来到燕国,大概是在公元前308年,这时他也有二十六、七岁了,
我们学习的这两段文言文都是苏代在对燕王哙演讲时说的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4-04-23

为便于理解,必须结合完整句子解释。

王诚能毋爱宠子、母弟以为质,宝珠玉帛以事其左右,彼且德燕而轻亡宋,则齐可亡已。”

可翻译为:

大王如果能够不惜以侄儿、弟弟做人质,用宝珠、美玉、布帛去贿赂齐王的亲信,那么齐王就会友好地对待燕国而轻易地出兵去消灭宋国,那么,这样一来,齐国就可以灭掉了。

详解:

彼且德燕而轻亡宋。彼:他(齐王);且:副词,将;德燕:感激重视燕国(德,活用为动词);轻亡宋:不在意消灭宋国(轻,看轻)。

“……身自削甲扎,曰有大数矣,妻自组甲絣,曰有大数矣,有之乎?”

可译为:

亲自动手缝缀铠甲上的甲片,说是有大计了!妻子亲自搓制穿甲片的绳索,说是有大计了!有这样的事吗?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4-04-23

这句话的翻译和理解如下:



翻译:


他(或他们)既然感念燕国的恩德而轻视宋国的灭亡(或轻易让宋国灭亡)。他亲自削磨铠甲,捆扎兵器,说这是命运的安排;他的妻子也亲自为他组装铠甲,说这是命运的安排。



理解:

这句话描述了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在特定的历史或政治背景下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⒈德燕而轻亡宋:表示主人公或团体对燕国持有感激之情,但对宋国的存亡却持有轻率的态度。这可能是因为主人公或团体与燕国有某种特殊的关系或恩德,而对于宋国则可能因为某些原因(如政治利益、战略考虑等)而不太重视。

⒉身自削甲扎:主人公亲自削磨铠甲,准备战斗。这显示了他对即将到来的冲突或战争的决心和准备。

⒊妻自组甲拼:主人公的妻子也参与进来,为他组装铠甲。这进一步强调了主人公一家对于即将到来的事件的重视和准备,同时也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感和默契。

⒋曰有大数矣:两人都认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这种观念反映了他们可能对于历史进程或政治局势的无力感,认为个人的努力或选择无法改变大局,只能顺应命运的安排。



总的来说,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在特定历史或政治背景下,主人公或团体面对复杂局势,既感到无奈又坚定决心的形象。他们虽然感念某些国家的恩德,但也在现实利益和政治考虑中做出了选择。同时,他们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家庭的团结来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尽管他们深知这些努力可能只是顺应命运的一部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