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前调解是怎么进行的

如题所述

其过程旨在通过友好协商,减少当事人之间的对抗,达成和解,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诉讼成本和时间消耗。
一、调解申请与受理
当事人双方在纠纷产生后,可以选择向调解机构提出诉前调解申请。调解机构在接到申请后,会进行审查,确认双方当事人的调解意愿及纠纷的可调解性,决定是否受理该调解申请。
二、调解准备
调解机构在受理调解申请后,会指定调解员,并通知双方当事人调解的时间、地点及调解员的基本信息。同时,调解员会对纠纷的事实、证据和法律依据进行初步审查,为调解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调解过程
调解过程中,调解员会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意见,了解纠纷的详细情况和双方的主张。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调解员会提出调解方案,并引导双方进行协商。双方当事人可以根据调解员的建议,就纠纷的解决方案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协商。
四、调解协议
如果双方当事人能够在调解过程中达成和解,调解员会协助双方起草调解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调解协议经双方当事人签字确认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五、调解结果
如果调解成功,双方当事人可以按照调解协议的内容履行各自的义务,从而解决纠纷。如果调解失败,双方当事人仍然可以选择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纠纷。
综上所述:
诉前调解是一个通过友好协商解决纠纷的过程,旨在减少诉讼成本和时间消耗。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会引导双方当事人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努力达成和解。如果调解成功,双方当事人可以根据调解协议履行各自的义务,从而解决纠纷。如果调解失败,双方当事人仍然可以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九十三条规定: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
第二条规定:
本法所称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
第三条规定: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二)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三)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