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作为教育大国,同时也是近视大国。近期,疫情防控期间,孩子们居家接触电子产品时间增长,如何防控近视成为家长们密切关心的问题。面对视力下降不可逆的难题,许多家长选择了让孩子佩戴OK镜来矫正视力。那么,OK镜真的能够解决视力问题吗?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的采访调查。
OK镜效果:因人而异
OK镜,也称为角膜塑形镜,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的Ⅲ类医疗器械。这种硬性角膜接触镜通过特殊设计,使儿童在夜间佩戴时,能够物理性地改变角膜中央区的屈光力,从而减少近视的屈光度,提高白天的裸眼视力。
然而,人们对于佩戴OK镜的评价却褒贬不一。其价格昂贵,加上需要购买专业的清洗液,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此外,OK镜的效果也因人而异。曾有媒体报道,因佩戴OK镜护理不当或验配师缺乏安全意识,导致角膜溃疡等严重并发症。网络上甚至出现了“戴OK镜毁一生”的言论。
然而,对于某些人来说,OK镜的效果是显著的。例如1997年出生的小乐,他在2008年佩戴OK镜后,近视度数多年只增加了50度。他认为,佩戴OK镜的效果因人而异,对于他个人而言,效果就非常明显。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关键在于OK镜的配戴需要满足一系列严格条件,包括角膜状况、年龄、散光等。只有满足这些条件,OK镜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佩戴需谨慎:并非所有人都适合
关于佩戴OK镜是否可以矫正近视的问题,专家表示,近视是不可逆的,现阶段没有任何手段可以真正治疗近视。OK镜的原理是通过镜片压迫角膜,让角膜暂时变形,降低近视屈光度。但这只是短暂改变角膜形状,停戴后角膜会回弹至原状态。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佩戴OK镜。佩戴者需要满足多项条件,包括近视度数、年龄、散光程度、眼表疾病等。据了解,OK镜对40%到60%的孩子有效。
专家提醒,OK镜的配戴不仅需要满足苛刻的条件,对日常护理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不恰当的佩戴和护理可能会导致不可逆转的伤害,如结膜炎、角膜炎、角膜上皮损伤等疾病。因此,家长在决定为孩子配戴OK镜前,一定要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注意事项。
防控建议:谨慎选择 佩戴与日常防护并重
专家表示,对于近视的防控,防的意义要远大于治。家长应特别注意控制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3岁以下儿童禁止接触电子产品;3岁到6岁的儿童,每天累计观看电子产品的时间不应超过半小时。
此外,多晒“目”光浴也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方法。阳光照射皮肤产生的多巴胺是目前已知最天然、最有效的预防近视的物质。
总的来说,OK镜作为一种视力矫正工具,其效果因人而异,并非人人适用。在决定是否佩戴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相关知识,谨慎选择,并注重日常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