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有什么深刻含义?

谁知道请告诉我,谢谢啦!

聪明人象征着封建统治阶级的维护者,他表面上同情奴才的遭遇,其实是给他们以精神上的麻醉。傻子则象征着封建统治的坚决反抗者。奴才则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受害者,他象征着那些安于现状、愚昧无知、不知反抗的病态社会中的人们,如阿Q等。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这篇散文采用象征手法,用形象和比喻,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在用比喻中,鲁迅很注意类型性,这就是他所说的“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伪自由书·前记》)文中的“聪明人”、“傻子”和“奴才”就代表了对待旧社会会抱不同态度的三种人,概括性很强。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通篇采用对话体,人物语言富有个性。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身分、地位和思想。如“傻子”为“奴才”打窗时,奴才大惊地说:“先生!你干什么?”“这不行!主人要骂的!”“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寥寥数语,将“奴才”的一副“奴才相”用其卑劣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扩展资料

鲁迅说他写作的目的,一是“为那些为中国的改革而‘奔驰的猛士’ ”,他们在寂寞中奋战,我有责任为他们呐喊,要给予他们哪怕是微弱的慰藉”。

二是为那些“如我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美梦的青年,正是因为他们,我‘必须在作品中’处处给予一种不退走,不悲观,不绝望的诱导,而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悲凉感有所扼制(何况我对于悲凉感本身也是持有怀疑态度的)”。

三是他的敌人,鲁迅说,“我的敌人活得太愉快了,我干嘛要让他们那么愉快呢?我要像一个黑色魔鬼那样,站在他们面前,使他们感到不圆满”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25

含义:聪明人象征着封建统治阶级的维护者,他表面上同情奴才的遭遇,其实是给他们以精神上的麻醉。傻子则象征着封建统治的坚决反抗者。奴才则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受害者,他象征着那些愚昧无知、不知反抗的病态社会中的人们,如阿Q等。

“聪明人”“傻子”“奴才”便是鲁迅所发现的三种类型形象,是社会上某一种人的标本。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扩展资料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作者批判了维护旧社会的“聪明人”,讽喻了对这社会不满而实际又在维护这社会的“奴才”,歌颂了和旧社会作坚决斗争,要毁坏这旧社会的“傻子”。此文短小精悍,明白晓畅,寓意深刻。

文中创作的三个人物,具有深广的社会意义,深刻地揭示了在帝国主义、军阀统治的社会中,聪明人(统治阶级的帮凶)的伪善和阴险,奴才(劳动者)的麻木、卑怯,傻子(反抗者)坚决、果敢的斗争精神及其个人反抗一定要失败的前景。

暗示了他一贯主张斗争要“韧战”、“壕堑战”,反对赤膊上阵的战法。全文运用对话,但个性自现,讽刺针砭,溢于言表,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31

“聪明人”象征着封建统治阶级的维护者,他表面上同情奴才的遭遇,其实是给他们以精神上的麻醉。”傻子”则象征着封建统治的坚决反抗者。”奴才”则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受害者,他象征着那些愚昧无知、不知反抗的病态社会中的人们,如阿Q等。

鲁迅在《野草》的《题辞》中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恨我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这“地面“就是产生野草的社会。《野草之二十·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就写出了对这社会的几中人的不同态度。作者批判了维护旧社会的“聪明人”,讽喻了对这社会不满而实际又在维护这社会的“奴才”,歌颂了和旧社会作坚决斗争,要毁坏这旧社会的“傻子”。

文中的“奴才”总是寻人诉苦,他抱怨“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但是,当“聪明人”假惺惺地欺骗他说“你总会好起来……”的时候,“奴才”就高兴了。假意的许诺和哄骗,使他又甘于自己被人驱使、奴役的地位了。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又找人去诉苦。当“傻子”听了他的诉苦,大为愤怒,动手为他砸窗时,他大惊,哭嚷着。等到奴才们将“傻子”赶走,他又恭敬地胜向主人报功了。

奴才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鲁迅在这里辛竦地嘲讽了这个十足的奴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产生了两种很坏的东西,即奴才和流氓。随着封建专制和帝国主义压迫的日益深重,中国的奴才性也日益发展,日益恶化。对此,鲁迅深恶痛绝。在这篇散文里,鲁迅对这种甘心供人驱使,对上献媚,甚至为虎作伥的“奴才哲学”作了无情地批判。

“聪明人”则是维护旧社会、欺骗奴才的伪君子。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反动统治者总是用种种欺骗手段麻痹人民,用封建、奴化思想毒害人民,要把人民整治成既供剥削阶段驱使,又不会造反的“服役的机器”。

文中的“傻子”是一个坚定的反封建的战士。他嫉恶如仇,并且身体力行。当他听“奴才”诉苦以后,怒不可遏,他动手砸那泥墙,要给“奴才”打个窗洞来,然而他的行为不为“奴才”所理解。他要救“奴才”,反被“奴才”诬为“强盗”。在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他这样的言行必然会被看作是傻子。鲁迅在反封建的思想战士的立场上,对这与黑暗的旧势力作坚决斗争的改革者的热情赞美和歌颂的。

文中创作的三个人物,具有深广的社会意义,深刻地揭示了在帝国主义、军阀统治的社会中,聪明人(统治阶级的帮凶)的伪善和阴险,奴才(劳动者)的麻木、卑怯,傻子(反抗者)坚决、果敢的斗争精神及其个人反抗一定要失败的前景。暗示了他一贯主张斗争要“韧战”、“壕堑战”,反对赤膊上阵的战法。全文运用对话,但个性自现,讽刺针砭,溢于言表,耐人寻味。

扩展资料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作者批判了维护旧社会的“聪明人”,讽喻了对这社会不满而实际又在维护这社会的“奴才”,歌颂了和旧社会作坚决斗争,要毁坏这旧社会的“傻子”。此文短小精悍,明白晓畅,寓意深刻。

这篇散文诗作于1925年12月26日,最初发表于1926年1月4日《语丝》周刊第60期。作者鲁迅在创作此文前的一个时期内,正是他和《语丝》同事及章士钊同“现代评论”派斗争最激烈的时候,所以有人说《语丝》社尽是土匪,《猛进》社尽是傻子。”作者鲁迅有感于当时的社会斗争创作了此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0-30

作者批判了维护旧社会的"聪明人",讽喻了对这社会不满而实际又在维护这社会的"奴才",歌颂了和旧社会作坚决斗争,要毁坏这旧社会的"傻子"。

扩展资料:

“聪明人”则是维护旧社会、欺骗奴才的伪君子。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反动统治者总是用种种欺骗手段麻痹人民,用封建、奴化思想毒害人民,要把人民整治成既供剥削阶段驱使,又不会造反的“服役的机器”。

“聪明人”对“奴才”的“同情”和“慰安”就正是使奴才安于被剥削、被奴役地位的一副麻醉剂。他与“主人”是一丘之貉,面目可憎。

文中的“傻子”是一个坚定的反封建的战士。他嫉恶如仇,并且身体力行。当他听“奴才”诉苦以后,怒不可遏,“混帐!”“傻子”大叫起来。他动手砸那泥墙,要给“奴才”打个窗洞来,然而他的行为不为“奴才”所理解。他要救“奴才”,反被“奴才”诬为“强盗”。

在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他这样的言行必然会被看作是傻子。鲁迅在反封建的思想战士的立场上,对这与黑暗的旧势力作坚决斗争的改革者的热情赞美和歌颂的。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后改为豫亭,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文化运动的支持者,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

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封建官僚家庭。起初想实业救国,但不济。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学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被麻木的内心,笔名鲁迅(Lution)源于革命(Revolution)。

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鲁迅先生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10-28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是一篇近似寓言故事的散文诗,鲁迅采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三种人物对待黑暗现实和奴隶悲惨生活的不同的态度。

一是“奴才”,他身受主人残酷的剥削压迫,但他丝毫不想反抗主人的压迫以改善自身的处境,只是逢人便流泪诉苦,满足于虚伪廉价的同情和空洞浅薄的安慰。当真有人以实际行动帮助反抗主人压迫时,他竟大喊打“强盗”,纠合其他奴才将其赶走,得意洋洋地向主人邀功请赏。

二是“聪明人”,他倾听奴才的诉苦,尽力作出悲悯和同情的样子。但他没有给奴才任何实际的帮助。

三是“傻子”,他为奴才的悲惨生活和主人的残酷而愤愤不平,替奴才将黑暗阴湿的屋子开窗。即使奴才威胁他这样干“主人要骂的”也毫不退缩。结果奴才受到主人的夸奖,聪明人得到奴才的感谢,而见义勇为的傻子却被他想帮助的奴才们赶走。

在这篇散文诗里鲁迅辛辣地剥露了聪明人的伪善和欺骗,歌颂了傻子的执着和反抗,而对奴才的驯服和麻木给予了无情的嘲讽和鞭挞。文章以生动凝炼的笔调,寓深刻的哲理于具体的形象描绘中,寄寓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丑观念,至今仍给我们很大的启迪。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篇散文诗作于1925年12月26日,最初发表于1926年1月4日《语丝》周刊第60期。作者鲁迅在创作此文前的一个时期内,正是他和《语丝》同事及章士钊同“现代评论”派斗争最激烈的时候。

林语堂在《语丝》上发文这样说道:“华北大学诸君子不曾骂人,正是因为他们对执政的谦恭,并不使我十分起敬,但是由他们方面却正以为谦恭于执政是学者的态度,肆口漫骂者正是一号流氓,由此我们更明白冯文炳所说的‘我们的不干净也是干净,否则世上到那里去找干净!’所以有人说《语丝》社尽是土匪,《猛进》社尽是傻子。”作者鲁迅有感于当时的社会斗争创作了此文 。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