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改变心灵的一次阅读之旅

写好一点啊......跪求啊.....600字左右

这两株紫红的蝴蝶兰曾在我家风光无限。有那么一两个夏季,墨绿的茎上绽开如蝴蝶般舞动的红颜,如梦如幻。然而如今,墨绿的茎依旧墨绿,可明艳的蝴蝶却不再翩跹。我一直期待有那么一朵惊艳,在不经意间悄然绽开,给我一个雍容的微笑,唤醒一片春天。可是,一切事与愿违。

我已不再像从前那样眷顾这株寂寞的蝴蝶兰,因为它沉默了,不再有当年载歌载舞的丰姿。但诗人洛夫在《一朵午荷》里说“爱荷的人不但爱它花的娇美……还要爱它夏天的喧哗,爱它秋季的寥落”。那么,我是否也应该真心喜爱蝴蝶兰的可爱的品质,而不去在意它的歌声与沉默?

在《一朵午荷》里,洛夫为了荷花与爱情、生命的关系,与他的一位朋友进行了“温和的争辩”,由这场争辩洛夫看到了“兴衰无非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洛夫笔下的荷花既腼腆可喜亦英姿勃发,在繁华的盛夏为自己的才情引颈高歌;在萧条的深秋停歌息舞,等待来年夏天再来高歌。年复一年,荷花经历着生命的兴衰荣辱,不变地重复着高歌与沉默的命运。

我似乎从中窥见了一个广袤无垠的天地,整个自然界一下子被层层放大在眼前。任何生命抑或事物,其存在的过程必然要经历兴盛和消逝。在繁华中挥洒才气,“毫无顾忌地一脚踩污泥,一掌擎蓝天,激红着脸大声唱着‘我是一朵盛开的莲’”;在寂寞中酝酿热情,“又安静地退回到叶残花凋的自然运转过程中去接受另一次安排,等到第二年再来接唱”,继续演绎生命的传奇。因此,不要无视花儿短暂的春光,它毕竟为四季渲染了缤纷的光泽;不要不屑流星瞬间的璀璨,它毕竟为人们带来了浪漫的梦想;更不要嘲笑风光过后落入低谷的人们,他们毕竟曾经拥有辉煌。有谁能一辈子紧抓幸运,而又有谁会一辈子无缘星光?此时落入低谷,自有彼时重登顶峰。

蝴蝶兰的花事如何,本来就是大自然亘古不变的新陈代谢的规律,它有着犹如心跳般律动的奇妙的美。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人生若是走得问心无愧、无怨无悔,便可忘怀得失,笑傲江湖,悠然玩赏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潇洒与自在。抬头一望,天空还是那么广阔;低头俯瞰,顶峰与深渊的差别,亦不过如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16
这究竟是读后感呢还是话题作文呢?
如果是读后感的话,这有一篇供你参考:
我读过很多本书,如:《小巫婆真美丽》、《我的妈妈是精灵》、《资治通鉴》、《冰棍女生》等,但是只有《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令我的印象最为深刻。这本书讲的是汤姆索亚在遇到困难时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地想办法战胜了困难。

汤姆的性格活泼开朗,宽宏大量,十分大胆,从不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虽然汤姆有时十分调皮,还经常惹姨妈生气,但调皮中向我们透露出了他的可爱、宽容。想想自己就有点惭愧,在生活中,我时常为一些芝麻大的小事斤斤计较。记得有一次,我在老师家写作业,张楚颖给老师看完了作业后,我想看一看她的作文,她同意了,当我看到她在作文中写到自己每次考试都考了96或95分时,我对她说:“你没有每次都考96或95分,你有时才考了80多分呢。”就这样,我们就为这件小事吵了一架,我们都十分生气。后来,我回想到了汤姆,又想想那天吵架时的自己,后悔不已。如果我不说那句话,不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的话,我和她也不会吵得不可开交。

汤姆这种不斤斤计较的精神不仅感动了我,汤姆那种遇到困难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精神更感动了我。汤姆遇到困难时从不退缩,而是勇敢的去面对,想想自己,感到有些惭愧。比如在山洞中,汤姆迷了路,可他不哭也不闹,而是沉着冷静地想着办法,而我遇到了一点问题就要退缩。有一次,我去拉二胡,遇到了一点儿不会拉,于是,我想停下来不拉了,又怕自己练得不熟被老师批评,我就又拉了一遍,可还是拉的不对,我就丢下二胡不再往下拉了。最后,还是受到了老师的批评。看来,我们遇到问题要像汤姆一样多思考,才会有好处。

同学们,我们一定要向故事中的汤姆学习,学习他的宽宏大量。还请你们记住,读一本好书,就是一次美妙的心灵之旅
如果是话题作文的话,可以写一写你读过印象最深刻的书以及和这本书有关的故事,比如因为它而想到了什么、或者是你用书中的某一句话给予了你的亲朋好友以鼓励等等。追问

读后感啊,这一篇不给力啊....

第2个回答  2012-03-18
读后感——《行善,也需要智慧》
古语云: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从古至今,需要帮助的人很多,但是采取何种方式去帮助这些人,既不会伤害到他们的尊严,也让他们感到心安地接受帮助,渡过难关,却是需要慎重考虑的,是所谓:“行善,也需要智慧。
让人有尊严地接受帮助,该是行善者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有时我们在行善时,如果方式不对,照样会给别人造成伤害。
要行善,可以从智慧的角度去考虑,就不会让他人失去尊严与自信。可以通过善意的谎言一面去行善,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有时,我们还可以从语言的角度出发——婉言,这样既不会使他人感到难堪,也不会让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
一个真心诚意,不求任何回报的要帮助别人的人,要应该考虑到让受助者有尊严的接受。然而当今社会,有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有意或无意地被大肆宣传,如果是有意宣传,那是他想出风头,根本就不考虑到受助人的尊严,让受助人也处于比较难堪的境地;如果是无意地被媒体报道宣传,那是媒体的责任,媒体也是想宣传好人好事,让社会上更多的人都能献出爱心。所有这些宣传的同时,都忽略了受助人的心理压力。
不是嗟来之食,没有施舍的痕迹,才是行善者行善方式的最高境界。
为了让受助者心理上求得平衡,使他们的尊严与自信受到保护,在帮助他们的同时,不是说完全的给予,而是行善需要取得小小的回报,这种回报是受助者能够比较容易做到而不为难的。大家都知道这种回报与帮助的价值肯定是不能平等的。
这种行善者高尚的境界,也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第3个回答  2012-03-28
旷野,西风,远处的城镇,折的杂草,崎岖的地形,苍凉的日落,避世的生活,艰辛的奔波,寂寞的岁月,艾米莉勃朗特的一切,没有荣耀, ――至少在她生的日子里――梦想夭折,饱尝世事无常,造化弄人。

在小说中,作者的全部心血凝聚在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刻画上,她在这里寄托了自己的全部愤慨、同情和理想。这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在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强烈的爱与憎,辛德雷的皮鞭使他尝到了人生的残酷,也教会他懂得忍气吞声的屈服无法改变自己受辱的命运。他选择了反抗。凯瑟琳曾经是他忠实的伙伴,他俩在共同的反抗中萌发了真挚的爱情。然而,凯瑟琳最后却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嫁给了她不了解、也根本不爱的埃德加·林顿。造成这个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是她的虚荣、无知和愚蠢,结果却葬送了自己的青春、爱情和生命,也毁了对她始终一往情深的希斯克利夫,还差一点坑害了下一代。艾米莉·勃朗特刻画这个人物时,有同情,也有愤慨;有惋惜,也有鞭笞;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心情是极其复杂的。
《呼啸山庄》的故事是以希斯克利夫达到复仇目的而自杀告终的。他的死是一种殉情,表达了他对凯瑟琳生死不渝的爱,一种生不能同衾、死也求同穴的爱的追求。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狂飙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