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涝,冰雹,寒潮,沙尘暴,大风的危害与预防措施

快快快!!

危害人体健康沙尘暴引起的健康损害是多方面的,皮肤、眼、鼻和肺是最先接触沙尘的部位,受害最重。皮肤、眼、鼻、喉等直接接触部位的损害主要是刺激症状和过敏反应,而肺部表现则更为严重和广泛。7年前美国健康学家首先提出,细微污染颗粒与肺病和心脏病死亡之间存在关系。澳大利亚《时代报》称由于土壤被风蚀而引起的沙尘暴是导致该国200万人哮喘的元凶。
专家提醒,面对沙尘暴对健康的影响,搞好自身防护很重要。 首先,在防护方面,使用防尘、滤尘面罩能有效减少吸入体内的沙尘。戴合适的眼镜保护眼睛,穿戴防尘的手套、鞋袜、衣服以保护皮肤,进食前要勤洗手脸,减少外出接触沙尘的机会,及时关 闭门窗等。 其次,在饮食方面,春天天气干燥,加上扬尘,皮肤表层的水分极易丢失, 造成皮肤粗糙,同时,尘埃进入毛孔后易发生堵塞,不及时去除,可能会引起痤疮,过敏体质的人还容易发生各种过敏性皮炎及皮疹。专家建议,多饮水能及时补充丢失的水分、加快体内各种代谢废物和毒素的排出,对皮肤保健和全身健康都是非常有益的。但肾病患者,尤其是肾功能不全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适当限制盐和水的摄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1-20
很难说清这些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比如干旱对人类的生活影响太大了:干旱缺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90年代初,南部非洲连续4年干旱少雨,农田干裂,水库枯竭,旱灾使得这里一些国家已经衰弱的经济安全失去了活力。我国农业干旱缺水情况也很严重。在70年代,每年有1.7亿亩农田受旱,到90年代,增加到4亿亩。全国灌溉区每年缺水量约300亿立方米。干旱缺水影响了农业的稳步发展和粮食的安全供给。干旱影响农村,也影响城市。1995年西安市闹水荒,大学只好停止期末考试,提前放了暑假。由此可见雨水对人类的生活意义该有多大。但是雨下得太大太多,洪水泛滥也会造成水灾,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

又如雪,在我国华北北方广大地区,如果冬天能下几场透雪,到开春融化的雪水可以对农作物浇灌一次,有利于作物的生长,但象内蒙古冬季的暴雪,使气温下降到零下30-40度,会造成雪灾将大量羊恙冻死,对当地的牧民带来很大的损失.....

又如雾,对于生产茶叶的山区,由于雾的原因,可以烤出有名的"云雾茶"来,但是雾对于高速公路,将会造成行车事故,给人民带来生命财产的损失.....

至于冰雹对人类是绝无半点好处,只会给人类以带来灾害:
冰雹是我国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我省更是冰雹的多发区。大的冰雹常常毁坏庄稼和砸伤人畜,造成灾害。冰雹对交通运输、房屋建筑、工业等方面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如何减轻冰雹的灾害是发展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冰雹对作物的危害是很大的,可使农作物遭受机械损伤。冰雹的危害决定于雹块大小、持续时间、作物种类及其发育阶段,大的冰雹袭击猛或下雹时间较长,农作物受害就重。豆类、棉花等双子叶作物较禾本科作物受害重。处在开花期或成熟期的作物较处在幼苗期受害重,甚至能造成毁灭性的伤害。果树林木遭到雹灾,当年和以后的生长均受影响,受到创伤还易发生病虫害。各种农作物抗雹害的能力不同,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期抗雹害的能力也不同。禾本科作物生育前期抗害能力强,生育后期抗害能力弱。如小麦在抽穗以前被冰雹砸断茎穗,只要留有根茬,仍能恢复生长,并获得一定产量,但在抽穗后期被砸断茎穗,则产量低而且晚熟,影响下一茬的作物播种
第2个回答  2007-11-17
1.洪涝。洪涝是杭州市区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城区虽地势平坦,暴雨次数不多,但由于建筑物集中、下水管道陈旧,极易造成城市积涝,洪涝发生时积水泛滥,淹没道路和房屋,严重影响城市交通和人民生活,市区洪涝平均1.4年一遇。

2.干旱。每年梅雨结束后,杭州进入盛夏,降水量明显减少,降水以雷阵雨为主,太阳辐射强、气温高、蒸腾旺盛,出现相对少雨的伏旱期,也常出现秋旱(一般出现在9~10月)和冬旱(一般出现在11月至次年1月)。干旱对人民生活、城市维护和工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随气候变暖我市干旱发生呈现年份增多、程度加重的态势。

3.热带风暴和台风。热带风暴和台风,是夏秋季节影响杭州的重要灾害性天气,伴随而来的狂风暴雨,不仅使城市交通拥堵,部分建筑物、广告牌等倒塌、被淹,局部地区断电断水,还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如遇“风、暴、潮”三碰头,则影响范围更广,损失更惨重。

4.霜雪冷害。霜雪冷害一般在11月上旬末—4月中旬发生,春季的倒春寒、连阴雨、秋季低温、早晚霜冻常给城市绿化植物的生长、经济建设和人民生产生活带来灾害,大雪严重时冻死牲畜和植物,压倒树木,压塌房屋,阻塞交通,损坏电线、电话线、广播线等,杭州近50年冬季积雪深度之极值为29厘米。

5.大风。大风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气象灾害,它常使作物倒伏,尘土飞扬,严重时能拔起大树,吹倒广告牌,毁坏建筑设施和吹翻江河湖面上的船只,造成伤亡事故。杭州市区年平均大风日数为6.8天,极大风速可达12级以上。

6.冰雹。冰雹出现时常伴有大风和短时暴雨,虽受冰雹袭击范围较小,但其摧毁力极大,它可以毁损植物、损坏房屋,造成人员伤亡,常使灾区损失惨重。近年来杭州市区也多次出现冰雹天气,严重影响交通安全。

7.大雾。近年来,城市化发展使城市空气中的悬浮颗粒增多,气溶胶粒子增加,形成大雾的天气条件增多,且浓度加大。大雾直接影响城市交通、航空运输、供电线路等的安全,同时由于雾天污染物不易扩散,对人体健康也会造成不利影响。

8.高温热害。出梅后,我市常出现最高气温≥35℃的持续高温天气,高温日数年平均22天,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3℃,近年来,盛夏高温天气明显增多。杭州市已成为全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城市之一。高温天气给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影响,尤其是用水、用电等的需求量急剧上升,造成严重的供需矛盾。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和空气污染严重,市区温度不仅高且持续时间长,对健康的影响比郊区和农村要大得多,这样的炎热强度及持续时间比瞬时达到最高温度对死亡造成的影响更大。

9.雷电。杭州是雷暴活动频繁的多雷区,平均年雷暴日43天,最多年雷暴日数在60天以上。雷电的威力极其强大,雷击造成停电停水,通讯中断,人员伤亡、房屋毁坏,扰乱市民的生活秩序。

10.酸雨。杭州是我国南方三大酸雨城市之一,年降水平均PH值小于5.0,市区酸雨率自1992年以来一直处于增加趋势,期间1996年曾有所降低,但从2000年开始又明显增加。酸雨对杭州工农生产、人民生活、城市建设、旅游业发展、投资环境都会带来严重影响。

三、国内外对气象灾害预警的实践和探索

防灾减灾,提高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的应对能力,预警是关键,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建立起相应的预警机制,国内不少城市正在积极建立气象灾害预警系统。

(一)发达国家已建的预警机制

英国气象局以开展“全国恶劣天气预警服务”为重点积极开展公众、政府服务,当境内出现大风(时速在113公里以上)、暴雨、暴雪、暴风雪和持续降雨、浓雾、大面积冰霜等天气情况,英国气象局都会启动预警机制。一是短时间内,分阶段地通过因特网、电台和电视台向全国13个区域提供极端天气信息,一般按早期预警、提前预警、快速预警、天气观测和汽车预警5种类型分别进行。二是全国范围的恶劣天气预警服务一般通过广播通知民众,同时通知民用紧急服务系统。如果情况极其严重,需要军队参加救援活动,该系统还将通知国防部,以便作好应急准备。

法国专门制定了气象预警机制,一旦可能遭遇恶劣天气,国家气象局会与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做好防灾的前期工作。灾害防御中,法国气象局通过网站提前24小时根据每个省的天气情况,用绿、黄、橙、红4个代表预警等级的颜色在电子地图上标注,普通民众只要登录该网站就能看到这种天气预警图。

美国的灾害预警系统包括防灾法律体系、专用警报系统和洪水预警系统,其灾害性天气预警通过遍布全国的广播电台及时发送信息,即便在偏远山区,当地农民也能通过收音机接收,这种收音机就算处于关闭状态,一旦接收预警信息就能自动开启播放。覆盖河流的雨量自动化综合监测网络已经在全国1000多个社区使用,它不仅提供洪水预警,还可提供供水决策、监测污染等服务。

(二)国内部分地区和城市已建或在建气象灾害预警系统。

香港地区制定有热带气旋、强烈季候风、暴雨、山泥倾泻、雷暴、火灾、寒冷、酷热等天气预警信号,以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等级。灾害性天气发生时,当地电视台进行全程直播,通讯、医疗等有关部门均依照《气象灾害防御预案》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

上海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实施《上海市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发布试行规定》,确定台风、暴雨、高温、低温和大雾等五大类灾害性天气警报信号。2004年7月经历一场暴风骤雨考验后,上海市在扩大气象信息发布渠道有较大突破,一是在原有1个广播、电视播出频率和频道的基础上,各新增2个播出频道和频率;二是在市区人流密集地段建设10块电子显示屏,用以发布气象信息;三是增加公交移动电视和地铁电视屏发布气象信息。目前上海市政府正在着手开展规范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信息和其他各类需告知市民的紧急信息的公共信息发布系统建设。

北京从四方面入手加快气象预警体系建设步伐。一是升级城区自动气象站网通讯系统,数据采集由1小时一次加密为5分钟一次,同时结合雷达、卫星等资料,加强天气监测。二是在城区建设多座气象预警塔、社区电子气象显示牌,加强临近预报、滚动预报和订正预报工作。三是加强联系沟通,及时通过电台、电视台、移动手机短信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四是初步制订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规范发布内容、标准和流程,对雷雨大风、暴雨、冰雹、大雾、沙尘暴、降雪、高温热浪等突发性灾害天气进行预警。

参考资料:http://www.lrn.cn/science/disasterPrevetting/200710//t20071018_159091.htm

第3个回答  2007-11-17
天 气 现 象天气现象指在大气中,地面上产生的降水、水汽凝结物、冻结物、干质悬浮物和光电现象,也包括一些风的特征。
雨:呈滴状的液态降水,下降时清楚可见,强度变化较缓,落在水面上有波纹和水花,落在干地上可流下湿斑。
阵雨:开始和结束都比较突然、强度变化较大的液态降水,时伴有雷暴。
毛毛雨:绸密、细小而十分均匀的液态降水。
雪:一种固态降水,大多是白色不透明的六出分枝的星状、六角形片状结晶,强度变化较缓慢。
阵雪:开始和结束都比较突然、强度变化较大的降雪。
雨夹雪:半融化的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
阵性雨夹雪:开始和结束都比较突然、强度变化较大的雨夹雪。
霰: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小颗粒固态降水,直径约2—5毫米,下降时常成阵性,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
冰粒:透明丸状或不规则的固态降水。质地较硬。
冰雹:坚硬球状、锥状或形体不规则的的固体降水,雹核一般不透明,外面包有透明冰层。大小差异大,常伴有强雷暴。
雾: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的现象,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
露:水汽在地面或近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
霜:水汽在地面或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
龙卷风:一种小范围的强烈旋风。是从积雨云底盘旋下垂的一个漏斗状的云体。时稍伸即隐或悬挂空中,旋风过境能产生严重破坏。
雷暴:为积雨云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
闪电:为积雨云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放电时伴随的电光。但不闻雷声。
大风:瞬间风速达或超过17米/秒的风。
飑:突发的持续时间短促的强风。出现时,风速突增,风向突变,气象要素随之也有剧烈变化,常伴有雷暴出现。
台风:发生在热带洋面上、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热带气旋。近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达12级(>32.6米/秒)或以上。
强热带风暴:近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达10-11级(24.5-32.6米/秒)的热带气旋。
热带风暴:近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达8-9级(20.8-24.4米/秒)的热带气旋。
春季低温连阴雨:早稻播种育秧期遇到的持续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下,伴随连阴雨的低温阴雨天气。
晚霜冻:四月份出现日最低气温在5℃以下的低温天气。
倒春寒:四月五日以后出现3-5天以上、日平均温度小于10℃(我省标准)的阴雨天气过程。
五月寒: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出现连续三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0℃(或最低气温低于16℃)的低温阴雨天气。
梅雨:初夏产生在江淮流域雨期较长的连阴雨天气。
高温:夏季日最高气温连续二天或以上≥35℃的天气。
伏旱:由于副热带高压长期稳定控制在某一地区而出现的高温少雨天气。
霜冻:春末秋初由于冷空气侵袭致使土壤表面、植物表面及近地面气层温度降到 0℃以下的一种短时低温气象现象。当近地面有霜时的霜冻叫白霜,无霜时的霜冻叫暗霜。
寒潮:我省把过程降温达10℃以上且过程最低温度在5℃以下的强降温过程称为寒潮。

寒潮
北方强冷空气暴发南下,所经之地出现剧烈降温大风的天气,降温达到一定标准时称之为寒潮。中国气象局对寒潮的定义是:24小时内平均温度下降10℃以上,同时最低气温达5℃以下。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各地气候差别很大,因此各地气象台还可根据,本地气候特点制定本地区的寒潮标准。

造成寒潮天气的主要原因,在北极地区由于太阳光照弱,地面和大气获得热量少,常年冰天雪地。到了冬天,太阳光的直射位置越过赤道,到达南半球,北极地区的寒冷程度更加增强,范围扩大,气温一般都在零下40℃—50℃以下。范围很大的冷气团聚集到一定程度,在适宜的高空大气环流作用下,就会大规模向南入侵,形成寒潮天气。

寒潮和强冷空气通常带来的大风、降温天气,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寒潮大风对沿海地区威胁很大,如1969年4月21日~25日那次的寒潮,强风袭击渤海、黄海以及河北、山东、河南等省,陆地风力7~8级,海上风力8~10级。此时正直天文大潮,寒潮爆发造成了渤海湾、莱洲湾几十年来罕见的风暴潮。在山东北岸一带,海水上涨了3米以上,冲毁海堤50多千米,海水倒灌30~40千米。

寒潮爆发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具有不同的特点。在西北沙漠和黄土高原,表现为大风少雪,极易引发沙尘暴天气。在内蒙古草原则为大风、吹雪和低温天气。在华北、黄淮地区,寒潮袭来常常风雪交加。在东北表现为更猛烈的大风、大雪,降雪量为全国之冠。在江南常伴随着寒风苦雨。

寒潮带来的雨雪和冰冻天气对交通运输危害不小。如1987年11月下旬的一次寒潮过程,使哈尔滨、沈阳、北京、乌鲁木齐等铁路局所管辖的不少车站道岔冻结,铁轨被雪埋,通信信号失灵,列车运行受阻。雨雪过后,道路结冰打滑,交通事故明显上升。寒潮袭来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大风降温天气容易引发感冒、气管炎、冠心病、肺心病、中风、哮喘、心肌梗塞、心绞痛、偏头痛等疾病,有时还会使患者的病情加重。

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它对社会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气象台一旦发布寒潮警报,人们对此要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