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动物四大类的组成特征

如题所述

浮游动物四大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生物量以及各自在总浮游动物中所占的比例等都是浮游动物群落的研究重点。谢二塘浮游动物的四大类,即原生动物、轮虫类、枝角类和桡足类的数量和生物量如表5.6 和表5.7 所示。

表5.6 浮游动物四大类数量的测定结果一览表

表5.7 浮游动物四大类生物量的测定结果一览表

原生动物和轮虫类的数量及生物量月变化趋势如图5.6 所示。其中,谢二塘的原生动物数量和生物量峰值出现在 11 月份 (数量 1400 ind/L,生物量 0.07 mg/L) 和 11 月份(数量 1790 ind/L,生物量 0.09 mg/L) 。因为 6 月份轴丝光球虫、叉棘刺胞虫、旋回侠盗虫、浮游累枝虫、单环栉毛虫、珍珠映毛虫、团睥睨虫、食藻斜管虫等原生动物的多数种类均出现。而 11 月份则是由于长圆砂壳虫、旋回侠盗虫、拟铃壳虫等原生动物的大量繁殖造成的。数量和生物量最低值均出现在 7 月份 (数量 210 ind/L,生物量 0.0105 mg/L) ,这是由于 7 月份温度较高,鱼类等其他水生生物活动频繁,水中溶解氧相对较少,从而影响了原生动物的生存与繁殖。

图5.6 谢二塘原生动物及轮虫类数量与生物量月变化对比

由于水体中原生动物的个体数量和生物量的高低往往被作为判断水体水质的重要指标,普遍认为在受有机污染严重的水体,耐污种类形成优势种群而具有很高的个体数量和生物量; 在少受污染的水体,原生动物均匀分布,个体数量和生物量均较低。总体看来,

谢二塘原生动物数量和生物量较高,反映谢二塘的水质遭到较大程度的破坏。谢二塘轮虫类数量和生物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非常一致 (图5.5) ,数量和生物量的高峰一致出现在6 月份 (数量7420 ind/L,生物量2.968 mg/L) ,最低值均出现在12 月份至次年 2 月份 (数量 750 ind/L,生物量 0.051 mg/L) 。6 月份的温度和 pH 值都比较适宜于轮虫的生长,水体偏碱性,在丰富的食物供给条件下,种群新陈代谢较快,导致种群密度迅速增加,特别是罗氏异尾轮虫、角三肢轮虫、长肢多肢轮虫、细异尾轮虫、裂痕龟纹轮虫等大量出形成,使轮虫类数量和生物量出现高峰值。12 月份至 2 月份水的温度较低,pH 值偏高不利于兼性种类和酸水性种类的生长繁殖。与前人关于水温和水的氢离子浓度(pH) 是影响轮虫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

从图5.7 可以看出,谢二塘的枝角类数量和生物量的两个峰值相继出现在5 月份 (数量 20 ind/L,生物量0.668 mg/L) 和8 月份 (数量20 ind/L,生物量0.724 mg/L) ,基本上是长肢秀体溞、缺刺秀体溞、奇异尖额溞、脆弱象鼻溞、多刺裸腹溞、兴凯裸腹溞等种类出现。而在 4 月份和 11 月份,检测到的枝角类相当少,与谢二塘养殖的鱼类和浮游植物种类是密切相关的。鱼类捕食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枝角类个体较大,易被鱼类捕食。浮游植物中的某些种类会对枝角类产生毒害作用,从而引起枝角类分布的不均匀。

图5.7 谢二塘枝角类及桡足类数量与生物量月变化对比

谢二塘中桡足类数量和生物量的峰值一致出现在 4 月份 (数量 220 ind/L,生物量0.66 mg / L) ,而 5 至 8 月份虽然数量不高,但有着较高的生物量。因为 4 月份主要是桡足类中个体较小的无节幼体大量出现,虽然 4 月份的数量相当于 6 月份的 5 倍,但其生物量6 月份略高一些。5 至 8 月份较高的生物量主要是由于体型较大的桡足类的繁殖造成的。桡足类数量和生物量最低出现在 10 月份。食物的分布与种类是影响桡足类的存活、生长和生殖的主要因素,食物在控制桡足类数量变化中起重要作用,正是因为 10 月份食物的不足而导致桡足类数量和生物量的减少。

在浮游动物总数量和总生物量中,轮虫类占绝对优势 (图5.8,图5.9) ,其次是原生动物,桡足类和枝角类很少 (其中枝角类最少) 。

图5.8 谢二塘四大类浮游动物数量及总数量的月变化曲线

图5.9 谢二塘四大类浮游动物生物量及总生物量的月变化曲线

从浮游动物四大类的季节性变化趋势看,轮虫类仍占绝对优势 (图5.10,图5.11) ,各大类随季节的排序情况为:

图5.10 谢二塘浮游动物四大类数量的季节变化对比

图5.11 谢二塘浮游动物四大类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对比

原生动物数量: 秋季 > 冬季 > 春季 > 夏季; 生物量: 秋季 > 冬季 > 春季 > 夏季。

轮虫类数量: 夏季 > 秋季 > 春季 > 冬季; 生物量: 夏季 > 秋季 > 春季 > 冬季。

枝角类数量: 夏季 > 春季 > 秋季 = 冬季; 生物量: 夏季 > 春季 > 秋季 > 冬季。

桡足类数量: 春季 > 夏季 > 冬季 > 秋季; 生物量: 夏季 > 春季 > 秋季 > 冬季。

总数量: 夏季 > 秋季 > 春季 > 冬季; 总生物量: 夏季 > 春季 > 秋季 > 冬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