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防治技术方法示范与指南》的编制

如题所述

一、内容概述

本项目在全面收集、综合研究国内外滑坡防治工程成果经验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滑坡防治的有效工程技术方法和工程手段,并开展了锚固技术、微型组合抗滑桩技术、滑带注浆技术等滑坡防治工程新技术新方法的试验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滑坡防治技术方法示范与指南》,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服务。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及取得的成果如下:

1.完成了国内外滑坡防治工程技术方法的总结研究

本项目收集分析了大量国内外滑坡防治的技术研究成果及防治工程案例,翻译了国外滑坡防治技术手册、技术规程等资料近50万字,编写了8.5万字的《国内外滑坡防治工程技术方法综合调研报告》。通过国内外滑坡防治工程技术方法的总结研究,针对我国国情,提出以排水、减重、反压、支挡、滑带土改良为主的我国滑坡防治技术体系。

2.开展了滑坡预应力锚固关键技术参数及长期有效性的研究

针对当前锚固技术存在的黏结力设计参数取值以经验为主的问题,开展了锚索(锚杆)杆体与砂浆黏结力、砂浆与各类岩土体的黏结力的试验研究,给出了精确的黏结力数据。

针对锚索的长期有效性问题,本项目在漫湾水电厂左岸边坡上完整的不受扰动地挖出一根已经工作20年的全黏结预应力锚索,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此为国内首次。通过研究,了解了外锚头部位、锚夹片锁紧部位、自由段钻孔弯曲导致索体砂浆包裹不充分部位等的情况,并对开挖出来的锚索及围岩体进行了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表明该全黏结预应力锚索在服役20年之后钢绞线未见明显锈蚀,虽钢绞线的弹性模量有所减弱、预应力有所下降,但是抗拉强度基本不变,锚索的工作是有效的,锚索是安全的。

3.开展了微型组合抗滑桩技术的试验研究

通过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微型组合抗滑桩的工作机理,对桩与土的相互作用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得出微型组合抗滑桩理想长径比为50~120,距径比为6~10,为微型组合抗滑桩的设计,特别是应急抢险方案的快速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4.开展了滑带注浆技术的试验研究

针对适合采取注浆加固的典型滑坡类型,开展了滑带注浆加固试验工作,分析了工作机理,评价了加固效果,并获取了注浆加固的关键技术参数。

5.完成了《滑坡防治技术指南》编制

通过收集国内外滑坡防治技术标准和规范及国内外滑坡勘查、设计、治理、监测、监理技术资料,系统总结和分析国内外滑坡防治技术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防治工程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编制完成了《滑坡防治技术指南》,为从事滑坡防治勘查、设计、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全面翔实的技术资料和科学依据。

《滑坡防治技术指南》包括8篇42章,主要内容包括滑坡的识别与机理分析、滑坡勘察、滑坡稳定性分析与风险评价、滑坡防治方案的确定与优化、滑坡防治技术与设计方法、滑坡防治工程施工、滑坡监测与预警预报、滑坡防治工程典型案例等。

二、应用范围及应用实例

1.成果应用范围

本项目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滑坡防治的工程技术方法,开展了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编制了《滑坡防治技术指南》,获得了丰富的成果,对滑坡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中预应力锚固关键技术参数及长期有效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完善了滑坡锚固的黏结力参数取值,并第一次获得了锚索的长期工作状态,优化了锚固技术在滑坡灾害防治中的应用,为今后制定更完善的滑坡锚固技术标准提供了依据。

微型组合抗滑桩技术研究成果适用于滑面埋深较浅的土质滑坡或碎裂岩体滑坡的加固,对于永久性治理工程,建议滑面埋深不超过15m,滑坡应急抢险工程或临时性加固工程,滑面埋深可延伸至20m。

《滑坡防治技术指南》为国内首部滑坡防治技术方面的指南,内容全面详实,具有指导性、实用性、权威性,能够较好地满足滑坡防治技术人员的需要。

2.应用实例

本项目中的微型组合抗滑桩研究成果,先后在内宜高速公路K57滑坡治理工程、四川省犍为县人民医院住宅楼滑坡应急抢险加固工程、龙会3(5)井站场安全隐患治理工程、龙7井滑坡治理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三、推广转化形式

本项目的具体技术成果的推广可采用会议交流、技术咨询、现场服务等方式进行。

对于本项目编写的《滑坡防治技术指南》,可通过公开出版发行的方式进行推广,出版后也可以通过举办滑坡防治技术培训班等方式进一步促进成果的转化,推进我国滑坡灾害防治技术的进步。

技术依托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联系人:郭启锋

通讯地址:成都市郫县成都现代工业港北区港华路139号

邮政编码:611734

联系电话:028-66529383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