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当为什麽解体。请回答主要原因

要精辟

苏共与苏联解体的关系问题

一种观点认为,苏联共产党被它一直代表的工人阶级和苏联人民所抛弃,是导致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决定性因素。有学者认为,苏共丧权亡党的主要原因,在于党具有的三大优势的丧失。第一,苏共丧权亡党,最根本的原因是掌权后逐渐地脱离群众,最后在政治剧变中多数老百姓不对苏共投赞成票。这源于苏共在政治上没有一套健全的体制、机制和工作制度来切实体现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少数人自认为是代表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方向的政策、措施,实际上推行的是脱离民众要求的“左”的东西,结果把广大干部和群众推到执政集团的对立面。第二,苏共丧失执政地位,另一个重大原因是由于缺乏党内民主,民主集中制蜕化成了个人集权制,党的干部制度只有任命制,没有体现民意和实现民选,使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生命力丧失。表现有三:一是党内权力体制发生背离党章的扭曲,甚至颠倒,只讲上级机关对下级的领导,不讲其对后者负责、接受监督,不按党章规定召开党代会和中央全会,把具体的办事机构、工作机构置于权力机关之上。二是党内的不同意见,包括合理意见缺乏表达机制,持不同意见的少数人的民主权利甚至政治生命和脑袋得不到制度和法规的应有保障。三是个人崇拜、个人专权破坏了党的集体领导制度,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害。第三,没有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搞教条主义,结果使苏共思想理论停滞落后,创新能力衰竭,无力回答广大民众关心的、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

有学者认为,苏共作为一个政治机体实际上早已解体。领导人对党失去信心,另起炉灶的想法早已在酝酿。一些学者认为,苏联剧变的真正原因是“苏共的上层精英对苏联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所做出的决策结果”。占据着党政机关重要领导岗位的“精英集团”,逐渐蜕化为不受约束的官僚特权阶层,此阶层信仰实用主义和物质主义,只关心自己的特权和利益。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体制在苏联剧变中的深层次作用

很多学者认为,以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高度集权为特征的苏联社会主义僵化模式在苏联解体中的影响是根本性和深层次的。其中有学者认为,斯大林政治经济模式曾经在苏联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但是该模式所固有的弊端从一开始就影响着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随着社会发展,它的弊端也在发展,矛盾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苏联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制度和体制改革,只是进行了一些修补,致使人民群众对苏联现实社会主义的社会认同度越来越低。还有学者认为,不能将苏联的解体简单地归之于“领导人或领导集团”的“错误或变质”。苏共执政74年,领导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党和国家的各种问题不仅没解决反而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显然与苏联党和国家的体制制度问题关系密切。即使是领导人、领导集团或整个党“蜕化变质”了,这也应从体制制度上去找根源,而且党“蜕化变质”本身就是政治体制和制度问题的组成部分。

没有珍惜改革机遇以及之后改革失误的问题

学者认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苏联有多次改革的机会,但苏共领导人没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加上利益集团的阻力,一再错过改革时机,致使不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世界发展潮流的体制和观念得不到更新,最终问题积重难返。在不得已进行改革时,苏联领导人对改革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拟定的改革方针脱离实际。受社会民主主义和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影响,戈尔巴乔夫的“民主化”和“新思维”把苏共的改革变成了“改向”,使党自我否定。有学者总结了戈尔巴乔夫改革药方的主要问题是:(1)指导思想错误。突出表现在将自己的路线、战略和政策,仅仅建立在对立统一世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中的同一性基础之上,只讲妥协、调和、一致,掩盖矛盾、分歧,放弃原则斗争。(2)发展战略不当。企图在几十年形成的严重畸形的产业结构基础上,实行所谓“加速战略”,致使畸形结构变本加厉,经济结构调整缓慢,食品消费品生产始终滞后,一直没有给人民带来实惠。(3)具体政策失误。表现为急于求成、政策多变、反复无常等。

历史文化和民族因素对苏联剧变的影响

有学者认为,历史文化和民族因素在苏联剧变中的因素不能忽视。其一、苏共在民族理论与实践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失误。一是把民族矛盾等同于阶级矛盾、民族进程等同于社会进程,人为地加速民族融合。二是未能解决好中央和地方民族的关系。一方面中央权力过分集中,使地方和各民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束缚,引起地方民族的不满;另一方面,又盲目地迁就一些地方民族的过分要求,助长了民族主义的泛滥。其二是在对待历史问题和卸历史包袱上,苏联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斯大林的大清洗,使成千上万的人遭受不白之冤,积累了大量的冤假错案,既削弱了自己,扩大了对立面,也授人以柄。在对待斯大林错误问题上,赫鲁晓夫很草率、不慎重。戈尔巴乔夫的轻率,使被压制已久的苏联报刊和社会舆论开始了对苏联历史和苏共历史报复性的揭露和批判,公共领域中的社会舆论很快汇成了否定性的颠覆苏联制度的强大洪流,引起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其三是俄国人的历史文化性格不可忽视。在俄罗斯民族的心理性格中,表现出缺乏理性精神等特点,走“跳跃之路”一直是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明显特点。有学者认为,埋葬苏联的一支重要力量正是苏联人民自己。大部分苏联百姓,尤其是大城市居民,对所发生的一切盲目欢迎,还通过行动加以支持,全然不知道其实质,也没有意识到后果。当时的人们疲于为生计奔波,并未意识到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之间权力争斗的危害。套用匈牙利经济学家卡尔瑙伊的话来说,“人们对国家未来的社会体制完全不屑一顾,对他们而言,囤积香肠似乎更加重要”,大家欢迎改变,认为资本主义就是商场里应有尽有,而国家仍像社会主义制度那样关心民众福祉。

外部原因在苏联剧变中的作用

一种观点认为,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是导致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重要原因。根据前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普罗科菲耶的说法,西方国家情报机关齐心协力,利用各种政治运动和非政府组织对苏联进行渗透。也有许多学者提出,和平演变战略对苏联剧变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只有当苏联国内出现政治、社会危机和动荡的时候,外因才能发挥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08
大卫·科兹认为, 西方关于苏联解体的主流观点有两种:一是,苏联经济体制在长时期的运行中被证明是不可行的。80年代经济内在的矛盾导致经济崩溃,别无选择,只有建立资本主义;二是,在政治上,一旦戈尔巴乔夫实行言论自由、自由选举,苏联人民就利用新获得的权利,废除社会主义,建立资本主义。这种主流观点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在一个大国作了长时间的尝试后,失败了。我花了1991-1996年6年的时间研究苏联解体的原因。这期间,我与前苏联的高级官员、政治家、企业家会过面。对20年代以来,直到解体的苏联作了研究。研究证明,西方的这些主流观点与事实不符。
关于苏联经济崩溃的原因说。1928-1975年,苏联经历了快速增长的时期,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据西方估计,1928-1940年,苏联年均增长5.8%,这在当时是非常快的速度。1950年,苏联实现了工业化,直到1975年,一直比美国的发展速度快,这期间苏联的年平均增长率是4.8%,而美国只有3.3%,这可是西方的数据呵。同期,东欧也比西欧快。1975年后,比以前差一些了,放慢了,技术进步放慢了,这时的增长率比美国低,但仍然有1.9%或1.8%的增长率,没有出现负增长,不能叫做经济崩溃。这时的消费水平比生产增长还快。这时叶利钦就使计划经济解体。因此,从1990年开始就出现了经济绝对下降。1991年计划经济不再起作用。叶利钦不向中央纳税。苏联的计划经济不是由于自身的原因而崩溃,而是由叶利钦从政治上解除的。苏联解体后,经济才崩溃。
再看西方的第二个主流观点,即政治上的原因。苏联曾搞过许多民意测验。民意测验表明,赞成搞资本主义的只占5-20%,1991年5月进行的、由美国操作的最大的一次民意测验,在苏联的欧洲部分进行。抽样人口中,10%赞成改革前的社会主义;36%赞成更多民主的社会主义;23%赞成瑞典式的社会主义;只有17%赞成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这恰恰是叶利钦在1992年以后建立的。因此,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自由市场资本主义是苏联人民的意愿。在是否保留苏联的投票中,大多数也是赞成保留的。
我对苏联解体的解释是,苏共上层精英,分别进行了讨论,以决定其意识形态。他们当中,9.6%赞成共产主义和民族主义;12.3%赞成民主社会主义;76.7%赞成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取其他态度的占1.4%。这就与人民群众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高层的大部分人赞成资本主义。他们与其他集团结盟,与黑社会、富翁、城市知识分子的一部分结盟。他们结成联盟,夺取了政权,建立了资本主义。
这个联盟产生的过程,我写的书中详细谈了这个问题。1975-85年,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要求改革。由于这种压力,戈尔巴乔夫上台。戈尔巴乔夫的目的是对社会主义进行改革,使其民主化。戈尔巴乔夫的助手相信,苏联的民主化,分权的改革,引进有限的市场因素,以为这样就可以克服苏联的停滞。但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效果却是意想不到的。大利益集团之间产生了权力斗争。首先是言论自由,共产党不再控制大众传媒。
1990年出现了新的民主制度,即新的苏维埃制度,原苏共中央的权力下放了。开始了关系到苏联未来方向的政治斗争。大致上有三种立场:继续改革,使社会民主化;回到改革前的苏联社会主义;完全抛弃社会主义,代之以资本主义。第三种立场的出现,出乎戈尔巴乔夫的意料。谁也没有意料到党的精英集团的变化。叶利钦成为亲资本主义的领袖。叶利钦成为俄罗斯联邦的总统,苏联实际上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戈尔巴乔夫控制苏联,叶利钦控制俄罗斯。俄罗斯当时没有法律基础,法律、军队都没有。1990-1991年,上层接受拥护资本主义的立场。这与各社会集体在苏联时期发生的变化有关系。80年代,10万人组成的高级集团已经与以前不同了。这个模糊集团,是非常实用主义和物质主义的,没有意识形态的立场。他们会重复官方的意识形态词句而不去相信,只关心自己的特权和利益。其中,只有极少数相信社会主义。在80年代末辩论苏联发展的方向时,他们就开始作出选择性的思考:如果改革达到民主化,就会减少特权和权力;如果回到改革前的社会主义,虽有相对的特权和地位,但特权又受到原有的社会主义机制的限制,也不能积累过多的财富,更不能把特权和财富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因此,精英们认为资本主义能够为他们提供最大的机会,不但管理,而且拥有财富、传给子孙后代。这可以解释他们观点的迅速变化。这就能够把戈尔巴乔夫排斥到一边,使叶利钦得到权力。具体的办法涉及许多细节,煤矿罢工,媒体的争夺,苏联周边民族主义情绪。叶利钦就是利用这些夺取了政权,让戈尔巴乔夫留在那里,无能为力。
这种亲资本主义的力量主要在俄罗斯共和国。他们意识到,必须使苏联解体,才能获得巨大的权力。苏联精英相信,向资本主义的过渡,会使他们成为富人。事实证明,这是正确的。我研究了苏联的高级官员,比如切尔诺梅尔金,当了多年的总理,他80年代当天然气部长,92年就成为天然气垄断公司的拥有者,掌握了40%的天然气储备,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柯尔科夫斯基,我93年采访他时,他描写了他在80年代曾是共青团领导人时,怎样利用国家的资金,建设他自己的私人银行。他们不顾人民的反对,建立资本主义。
劳动人民得到社会主义的好处,但并未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群众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处于被动地位。他们没有行动起来保卫自己的利益的经验。当精英们把苏联解体时,他们不能组织抵抗。
叶利钦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他从不谈建立资本主义,仅仅谈民主、改革、市场改革等。直到他离开总统职位时,也没有谈要建立资本主义。在这一点上,叶利钦领导集团的其他成员则更加直截了当,盖达尔在进行资本主义革命方面是诚实的。他成为第一任总理。
苏联解体的教训。按照西方的说法,苏联解体证明了社会主义是巨大错误,计划经济不可行,只有资本主义才能带来技术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的结论不同。苏联的解体,既不能证明社会主义的失败,也不能证明资本主义的优越。它只是证明,这个制度在把农业社会变成工业社会时比资本主义优越,比资本主义有更快的发展、更多的公正。这是被苏联的早期历史所证明了的。
苏联解体证明:由一些精英掌权是不持久、不稳定的。这些掌权者最终认识到,维护社会主义不符合自己的利益;符合自己利益的是资本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同时,他们又握有实现转向资本主义的权力。这一点不仅适用于解释苏联解体,也适用于解释东欧的剧变。这并不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不可行。它告诉我们,社会主义要长久,必须使从社会主义得到好处的人同时得到权力。人民必须有真正的主权。我这里并不是指实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但社会主义必须掌握自下而上产生的原则,而不应该掌握在上层。这样,社会主义才能维持下去。
社会主义是通过革命产生的。在一个时期内,权力掌握在上层,以巩固革命。但这就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带来一个问题:习惯于行使权力的党转变成民主的党是困难的。但只要老一代革命者掌权,还不存在问题。当老一代过世,新一代上台时,这就成为问题了。新的领导集团,没有旧社会受压迫和追求社会进步的历程。因此,其本身就有转向资本主义的倾向。这并非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改变权力关系,可避免向资本主义过渡。不必产生自己的掘墓人。
社会主义也可以在所谓的民主国家产生,不必经过严酷的斗争。那里的社会主义可以从一开始就采取人民群众参与的、民主的方式,上层精英不容易形成。但美国很难这样,美国统治者会诉诸暴力,不会尊重宪法规定的人民的权力
第2个回答  2012-03-08
主要还是经济原因导致的国内矛盾急速加剧。苏联的重工业挤占了大量国家资源,而关系到民生的轻工业发展却极度缓慢,加之冷战思维和美国的刻意误导,导致苏联领导人制定国家战略时选错了方向,国内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夸张了点)。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进行的政治改革也不太成功,八一九事件更是粉碎了戈尔巴乔夫对苏联可至少在一较松散体制下维持一体的希望。
其实和平时期能颠覆国家政权的只能是国内矛盾也就是民生问题,中国现在就有这趋向了!
第3个回答  2012-03-08
根本原因:苏共中央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赫鲁晓夫时期出现修正主义路线,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蜕化为民族主义,到戈尔巴乔夫时期完全成为社会改良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的附庸)
主要原因:苏联共产党体制僵化,丧失了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机会;
历史原因:东西方对立导致苏联的技术、工业、科学受到封锁,并且迫使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以防止帝国主义干涉;
苏俄在革命前不是一个发达帝国主义国家,封建性浓厚,导致苏共在中后期产生了封建官僚和沙文主义倾向;
苏联是多民族国家,俄罗斯族除在俄罗斯联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占主体之外,在各加盟共和国都不占优势;
教派冲突,伊斯兰、东正教、犹太教之间对立尖锐,苏共没有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正确认识对待民族、宗教问题;
帝国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策略;
直接原因:政治改革失败(放弃民主集中制)
东欧各国情况与苏联类似,但是成立时间段,后期受苏联经济殖民,国民经济衰退,政治腐败,物价飞涨
第4个回答  2012-03-08
苏联注重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军工占国家经济主体的80%以上,关系到民生的经济没有得到发展,使百姓都得不到生活所需品,致使人民产生怨恨增加了国内矛盾,而最终导致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