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和游子吟的诗意的诗

如题所述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 泊:停船靠岸。

2. 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5. 数重:几层。

6. 绿:吹绿了。

7. 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本诗是“文字频改,工夫自出”(《童蒙诗训》)的著名例证。

游子吟

孟郊

慈 母 手 中 线,

游 子 身 上 衣。

临 行 密 密 缝,

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

报 得 三 春 晖。

[注释]

1. 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吟,诗歌的一种名称。

2. 寸草:在这里象征子女。

3. 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在这里“心”字双关。

[简析]

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女儿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女儿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9-17
  泊船瓜洲的诗意: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
  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瓜洲渡口,也望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非黑白颠倒的官场,离开那丑恶,腐朽的地方体现作者希望重返那没有利益纷争的家乡,很有余韵。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
  情寓于景,情景交融,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在修辞上的锤炼。
  其中“绿”字可以体会到诗人用词的修饰,把吹改为绿,为的是生动,在这之前王安石也有多次斟酌推敲这个字,曾试过满,过等字,但最后还是把这个字改成了“绿”。
  游子吟的诗意: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第2个回答  2007-11-18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 泊:停船靠岸。

2. 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5. 数重:几层。

6. 绿:吹绿了。

7. 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

[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本诗是“文字频改,工夫自出”(《童蒙诗训》)的著名例证。

游子吟

孟郊

慈 母 手 中 线,

游 子 身 上 衣。

临 行 密 密 缝,

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

报 得 三 春 晖。

[注释]

1. 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吟,诗歌的一种名称。

2. 寸草:在这里象征子女。

3. 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在这里“心”字双关。

--------------------------------------------------------------------------------

[简析]

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女儿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女儿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

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第3个回答  2007-11-13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 泊:停船靠岸。

2. 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5. 数重:几层。

6. 绿:吹绿了。

7. 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

[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本诗是“文字频改,工夫自出”(《童蒙诗训》)的著名例证。

游子吟

孟郊

慈 母 手 中 线,

游 子 身 上 衣。

临 行 密 密 缝,

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

报 得 三 春 晖。

[注释]

1. 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吟,诗歌的一种名称。

2. 寸草:在这里象征子女。

3. 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在这里“心”字双关。

--------------------------------------------------------------------------------

[简析]

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女儿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女儿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

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第4个回答  2007-11-15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1.从京口到瓜州只是一江之隔。
2.从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3.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
4.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故乡。
[注释]

1. 泊:停船靠岸。

2. 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5. 数重:几层。

6. 绿:吹绿了。

7. 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4296068.html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慈爱的母亲穿针引线忙个不停,儿子要出远门,赶紧把衣缝。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临行之前缝得细细密密,只恐怕孩儿长时间出门不能回到家中。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谁说如同寸草一般的赤子之心,能够报答母亲像春天的阳光般深厚的恩德呢?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作者:【孟郊】 年代:【唐】 体裁:【乐府】

唐朝诗人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曾任溧阳县尉、协律郎等职。一生穷困潦倒,但性格耿直,不同流俗。孟郊的诗,多是倾诉穷愁孤苦之作,他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他要接母亲来溧阳,以尽孝心。于是就作了这首诗表达自己的对母亲的感情.

剩下我不多说,看参考资料,很丰富!!!!!!!!看晕了

参考资料:http://www.fcwx.net/jxgl/jxal/lnjz/200601/2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