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图县中心医院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开始起步
1948年11月 开始筹建,院址在昌图老城镇北街,前身为“昌图县施立医院”。
1949年3月 正式开诊,有内科门诊、药局、后勤3个科室,床位10张,员工19人。同年9月改称“昌图县人民政府卫生院”。
1951年 开展首例阑尾炎手术。
1954年12月 昌图与昌北两县合并,改称“昌图县卫生院”。
1956年 购置第一台捷克产400毫安X光机。
1957年 兼并县中医院,改称“昌图县人民医院”,设床位50张,员工180人。
1961年8月 医院迁至老城镇东街,改称“昌图县第一人民医院”。
1963年 兼并“昌图站卫生所”,成立“昌图县第一人民医院昌图站分院”。时设床位120张,人员200人。
1964年 有了第一辆省拨长春产(嘎斯)救护车,购入第一台心电图机。
1965年 在102国道东侧建立昌图站分院住院部,设床位40张。医院总床位160张,员工210人。
经受动荡
1966年5月 “文化大革命”开始,领导班子被夺权。
1968年9月 县革委会工作组筹建卫生系统领导班子,建立“昌图县人民卫生防治总院革委会”,县医院改设连排编制。
1972年 1月成立“昌图县第一人民医院革命委员会”;5月在此地兴建新址,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1975年3月搬迁,昌图站分院并入。时设内、外、妇、儿、口腔、五官、中医、检验、放射线等13个科室,床位200张,员工226人。
恢复发展
1977年1月 取消革委会,恢复了正常的行政组织。
1978年5月 在102国道东侧筹建传染病房,次年1月投入使用,床位增至220张。
1981年 被列为全省第一批重点装备医院;增设电诊科。
1983年 购置第一台日产黑白B超机;建1500平方米病房楼。时设床位270张,员工297人。
1984年5月 由副局级单位升格为副县级单位。在传染病房位置增设血栓病房,床位增至300张。
1985年 开展首例颅脑外伤手术,在抢救治疗心血管疾病、DIC、多脏器功能衰竭方面有很大进展,应用蛇毒抗酸酶治疗脑血栓收到很好疗效。
1989年 改称“昌图县第一医院”;建3300平方米外科病房楼,于1990年投入使用,开放床位420张。1990年业务收入479万元。
1991年 增设理疗科。员工481人。
1992年 增设痔瘘科(后改肛肠科)和骨科病房。
1995年 在原内科病房楼西半侧接起第三层,面积601平方米,血栓病房及传染病房迁入。购置第一台美国GE9000型全身CT机。
1997年5月 建5500平方米门诊楼,1999年投入使用。
1998年 购入Apogee—800二维彩超;增设皮肤性病门诊。
2000年10月 成为辽宁省医院集团医院;有员工647人,固定资产1500万元,全年业务收入1890.7万元。
2001年 首次引进门诊、住院收费系统(HIS系统)。
2004年10月 兼并“昌图铁路医院”,成立“昌图县第一医院铁路分院”。
2005年 建2046平方米传染病房楼;启动创建二级甲等医院;有员工673人,业务收入2892万元。
走向辉煌
2006年5月 接受市局二级甲等医院验收;10月现任领导班子组建,开始收集院史、编辑院志;12月昌图县第一医院铁路分院人员及设备回归医院,成立特需病房、体检中心,首次进行科系划分,将内科分为循环(后改心血管)、神经和普内科。员工667人,年门诊量137.615人次,业务收入2890万元。
2007年 3月将骨科分为两组;5月接受市局专家组验收,晋升为“二级甲等医院”; 9月铁路分院重新启用,成立脑血管病、糖尿病专科病房;11月托管亮中桥镇卫生院。年内购入飞利浦HD11三维实时四维彩超、日产富士能电子肠镜、鼻咽喉镜等设备,更换HIS系统,引进财务、药品、护士工作站、手术、病案、漏费控制等计算机管理系统;编制床位增至350张。员工728人,年门诊量158.866人次,业务收入4300万元。
2008年6月 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立协作医院;同月拆除原内科病房楼,原址9层16000平方米病房大楼破土动工;成立血液净化室,引入血液透析技术。员工728人,年门诊量176.190人次,业务收入6.017万元。
2009年 1月新病房大楼竣工交付使用,铁路分院撤回,编制床位增至516张;进行第二次科系划分,将普内分为消化、肾内、内分泌科和呼吸、肿瘤、血液科,神经内科发展为两组,外科分为普外两组(分别侧重胸外、肿瘤外)和脑外、泌尿外科;成立综合病房(收治口腔、五官、皮肤、中医科患者);8月进行第三次科系划分,消化内科独立,在综合病房增设腹腔镜科,引入内镜下治疗和腹腔镜手术技术;11月全国“百万贫困白内障复明定点工程”启动,我院被辽宁省确定为“白内障复明定点单位”。12月医院被国家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员工733人,年门诊量205.419人次,业务收入9.142万元。
2010年 3月22095平方米综合门诊楼奠基;6月引进美国GE1.5T核磁共振、美国GE直接数字化照相机(DR)、1600时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设备;12月进行第四次科系划分,将妇产科分为妇科和产科,心血管内科发展为两组;开放床位566张。员工820人,年门诊量254.870人次,业务收入11.253万元。
2011年 3月启动创建三级医院;6月成立重症医学科,设床位15张;与八家基层卫生院(昌图镇、宝力、双庙子、四面城、毛家店、大四、四合、亮中桥)建立协作关系。年内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网络建设,引进门诊、住院医生工作站和PACS、LIS系统、电子病历、门诊排队、叫号系统,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新时代。在岗员工975人,年门诊量303.559人次,业务收入 1.56亿元。
2012年1月 综合门诊楼竣工交付使用;晋升为“准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 ;更名“昌图县中心医院”。进行第五次科系划分,心内科发展为三组,肾内、胸外、神经外、泌尿外科独立,普外两组分别侧重肝胆和胃肠;增设介入手术室(设在心内三)和康复医学科;成立影像诊断中心。
医院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在岗员工975人;临床科室39个,医技科室17个,行政后勤科室23个;床位800张,实际开放1094张;固定资产1.7亿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