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摸鱼儿》一文中主旨是什么?

如题所述

原文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全篇用比兴手法,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情。上片从眼前景物写出了春间阑珊的景象,暗示南宋朝廷前途暗淡堪忧。下片用古代的史实来比照自己的遭遇,进一步抒发其“蛾眉见炉”的感慨与郁闷。全词摧刚为柔,于婉约之中洋溢着爱国激情,形成了独具的艺术特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15
先从辛弃疾这个人说起,辛弃疾,继承和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而且引向比苏轼更广阔更激荡的社会现实,形成沉郁悲壮,雄奇豪放的词风,是南宋豪放词派的主要代表。《摸鱼儿》便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当时辛弃疾四十岁,南归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他危救亡的壮志未能施展,收复失地的策略未能被采纳,反而因此遭致排挤打击,不得重用。这次,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作者见景生情,借这首词抒写了他长期积郁于胸的苦闷之情。所以,这首词借伤春,闺怨的传统题材,抒发对国势衰微的忧虑,以及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
第2个回答  2023-05-24
这是辛弃疾词作中的抒情名篇。全篇用比兴手法,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情。上片从眼前景物写出了春间阑珊的景象,暗示南宋朝廷前途暗淡堪忧。
下片用古代的史实来比照自己的遭遇,进一步抒发其“蛾眉见炉”的感慨与郁闷。
全词摧刚为柔,于婉约之中洋溢着爱国激情,形成了独具的艺术特色。
第3个回答  2012-06-14
上片写春意阑珊。风雨、落红、草迷归路对照当时的政治现实,金军多次侵犯,南宋朝廷在外交、军事各方面都遭到了失败,国势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朝廷昏暗,奸佞当权,蔽塞贤路,志士无路请缨,春意阑珊的种种描写也就有了象征意味这里以含蓄的笔墨写出了作者对南宋朝廷前途暗淡的担忧注意:这里要理解辛弃疾笔下的春意阑珊并不是一般词人作品中的绮怨和闲愁
下片写古代宫中几个女子的事迹。几个女子事迹是比自己的遭遇,这不仅是辛弃疾个人仕途得失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宋室兴衰的前途问题所以下片和春去的主题不但不脱节,而且相辅相成
而且下片的结句甩开咏史,回到写景上来“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以景语作结,含有不尽的韵味这两句结语有以下作用:1刻画出暮春景色特点烟柳断肠和上片的风雨、落红、春意阑珊相呼应如果说上片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是开是纵,那么结句的“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合是收一开一合,一纵一收之间,显得结构严密,章法井然2“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暮色苍茫中的景象这是作者着意运用的重笔,旨在点出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趋势它和这首词春去的主题也是紧密相连的听说宋孝宗看了这首词颇不悦,可见这首词流露出来的对国事、对朝廷的担忧怨望之情是很强烈的。
虽然作者想说的是对国事的担忧,但从内容和语言风格上却可划归为婉约词我们知道辛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还是十分得心应手的就像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著名的《摸鱼儿.淳熙己亥》,上阕写惜春,下阕写宫怨,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把一种落寞怅惘的心情一层层地写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肠荡气,用笔极为细腻让我们在读这首词时,感觉到在那一层婉约含蓄的外衣之内,有一颗火热的心在跳动,这就是辛弃疾学蜘蛛那样,为国家殷勤织网的一颗耿耿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