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高手请进来?

我最近要写一篇关于哲学的论文!就是很简单的那种!手中没有材料,请那位高手提供一些:只需提供一些西方的一些著名的哲学家以及他们的重要思想、著作、重要经历,等等!其实一个也就够了,不过要详细!

也可提供一些其他的素材,详细点的!
谢谢啦!
能不能再详细一点啊!!1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出生于希腊北部的斯塔吉拉,父亲是马其顿国王的御医。公元前367年,17岁的亚里士多德到当时希腊的文化中心雅典,进入柏拉图的阿卡德米学园学习。由于他聪敏过人,深受柏拉图的喜爱,成为柏拉图的得意门生。他在学园一共学习了20年,直到柏拉图去世。

柏拉图去世以后,他到小亚细亚各城邦去讲学。公元前343年,他42岁时,应马其顿王的邀请,担任王子亚力山大的老师。当时亚力山大只有13岁。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回到雅典,创办一所学园,名叫吕克昂(Lyceum)。他在这里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活动达13年。亚力山大王去世以后,他被迫离开雅典,把吕克昂交给别人管理。次年病逝,享年63岁。他去世以后,吕克昂继续存在了几百年。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博学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他对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物理学、生物学、逻辑学、心理学、美学等都有精深的研究,写有大量著作,这些著作大部分流传至今。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亚里士多德把人的灵魂分成三部分。(1)植物的灵魂。这是最低级的灵魂,主要表现在营养、发育、繁殖、生长等生理方面;(2)动物的灵魂。这是灵魂的中级部分,主要表现在本能、感觉、情感、欲望等方面;(3)理性的灵魂。这是灵魂的高级部分,主要表现在认识与思维方面。

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国家培养有教养的公民和治国人才,而且要发展个人的天性,使年轻一代得到和谐发展,为将来的美好生活作准备。

为了实现这个教育目的,他主张顺应灵魂的三个部分,对人进行体育、德育、智育三个方面的教育。关于如何进行这三个方面的教育,他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有些见解至今对我们仍有启发意义。

关于体育,他认为体育的目的是使儿童身体健康、具有勇敢精神和坚强意志。在三个方面的教育中,体育应放在首先的位置,因为健康的身体是城邦公民参加政治活动、参加战争和过美好生活的基本条件。他主张对儿童的体育训练应该适度,因为过度的训练和不足的训练都会损坏儿童的健康。因此他反对斯巴达式的操练,主张“在体育训练中应把高贵的东西,而不是什么兽性的东西,放在第一位”。他还认为,为了儿童的健康,不仅要进行体育训练,还要注意适当的饮食。

关于德育,亚里士多德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人的美德。当人的各种天赋职能都得到满足,并能在理性的支配和领导下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展时,人就是一个有美德的人。或者说,当一个人的感情、欲望为理性所控制时,人就产生美德。他还认为,美德的特性就是“中庸之道”。所谓“中庸之道”,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由适当的动机和适当的方式来感受这些感觉,就既是中间的,又是最好的,而这乃是美德所具有的”。例如在莽撞与怯懦之间有勇敢,在吝啬与浪费之间有慷慨,在怕羞与无耻之间有谦虚,等等,其中勇敢、慷慨、谦虚就是“中庸之道”,就是美德。

他认为,为了培养美德,不仅要认识美德的意义,而且要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就是说要通过实践来进行道德教育。

他认为,音乐和绘画在培养美德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音乐,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音乐不仅可以供人娱乐,使人解除疲劳,而且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涵养人的理性,激荡人的灵魂,使人产生巨大的变化。因此应该慎重选择好的乐曲来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这样,亚里士多德把美育和德育联系起来了。

关于智育,亚里士多德认为,智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理性灵魂”。他主张年轻一代要学习广泛的知识。他认为,学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有用,不仅是为了把工作做好,而且是为了使人善于利用闲暇。为此,他提出了“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又译作“文雅教育”)的理论;他认为,如果单纯追求有用,就不能形成高尚自由的心灵。他的“自由教育”的理论对后世影响很大,而且一直引起很多争论。

在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教育要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即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来进行教育。他把年轻一代的教育划分为三个时期。

从初生到7岁这是学前教育时期。幼儿主要在家庭受教育。这时期教育的任务主要是促使幼儿的身体健康发育成长。应该注意幼儿的营养,应该用母乳喂养。对幼儿的教育应以游戏为主,对游戏应进行指导。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幼儿要进行身体锻炼,但要循序渐进,要适量,不能过度,防止儿童受到伤害。

从7岁到14岁这是儿童“进入正规的集体教育”的阶段。这时儿童进入学校学习,主要使儿童掌握读、写、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进行体操训练和音乐教育。

从14岁到21岁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理性灵魂”。这也许就是他的吕克昂所进行的教育。可惜他关于这一阶段教育的著作已经失传。

柏拉图 Plato
公元前427 - 公元前347
〖古希腊〗

--------------------------------------------------------------------------------
柏拉图生于雅典贵族家庭,母亲出身于名门望族。早年丧父,母亲改嫁,继父是伯里克利的朋友。青年时参加过伯罗奔尼撒战争,目睹雅典民主制的衰败与无能。柏拉图受过良好的教育,涉足哲学和文学,和当时的其他贵族子弟一样热衷于政治。20岁时成为苏格拉底的弟子,一生景仰其师的思想和人格。三十寡头执政期间,他的舅父查米德斯和表弟克里底亚均是寡头,但他不满于寡头的暴力镇压手段,对他们企图假苏格拉底之手害人的行径更感厌恶,因此拒绝参与寡头政治。民主制复辟后处死苏格拉底,使他对现存的一切政体完全失望,决心通过哲学改变统治者,以此改造国家。
怀着这一政治抱负,他三下西西里岛,企图通过教育独裁者的途径建立新的政体。公元前388年,他第一次在西西里时触怒了叙拉古国王狄奥尼索斯一世,被送往市场当作奴隶拍卖,幸遇昔兰尼派哲学家阿尼克里出资为其赎身。公元前367年狄奥尼索斯一世去世,他应邀再去西西里岛教育狄奥尼索斯二世,与国王的舅父狄翁友情笃厚。狄翁与国王发生内讧后被迫离开西西里,柏拉图也返回雅典。公元前361年又应国王邀请去西西里传授哲学,但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计划,次年返回雅典。狄翁于公元前357年成为叙拉古的统治者,但不久遭谋杀。柏拉图的政治理想遂彻底破灭。
在政治事业屡遭失败的同时,柏拉图的哲学事业却获得成功。公元前387年自西西里返回雅典之后,他在以希腊英雄阿卡德穆命名的运动场附近创立学园,这是西方最早的高等学府,后世的高等学术机构(Academy)因此得名。柏拉图在那里除讲授哲学之外,还讲授数学、天文学和声学、植物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但以哲学为最高课程。学园的目标不是传授实用的技艺,而是注重思辨的理论智慧,吸引了各地的学生到此学习。 亚里士多德在悼念他的诗文中写道:“对于这样一个奇特的人,坏人连赞扬他的权利也没有,他们的嘴里道不出他的名字。正是他,第一次用语言和行动证明,有德性的人就是幸福的人,我们之中无人能与他媲美。”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生于雅典一个平民家庭,父亲是雕刻匠,母亲是接生婆。苏格拉底一生经历了雅典民主制度由盛到衰的过程。在他青少年时代,雅典的民主制度蒸蒸日上,盛极一时。由于伯里克利的改革,过去只有上层贵族能享受到的权利,现在一般公民也能享受到。像苏格拉底的父亲这样的手工业者也有参加选举和担任公职的权利。希波战争的胜利,使雅典成了爱琴海各城邦的盟主,迅速繁荣富足起来。这时雅典工商业发达,文化艺术达到当时最高的水平。但是繁荣富足背后也隐藏着危机。雅典人开始变得骄傲自满、奢侈淫逸、见利忘义、道德败坏。民主制度逐渐变质,变成无政府主义,国家政权被一些争权夺利和平庸无能的人所掌握,民主徒有形式。这样,雅典经过一段时期的繁荣之后,逐渐走向衰落,最后竟在与斯巴达的战争中吃了败仗。中年以后的苏格拉底目睹了雅典的衰落过程。

苏格拉底热爱祖国雅典,热爱雅典的人民,眼看着雅典城邦日益衰落,民风日下,他十分悲痛,决心用自己毕生的精力来挽救祖国的命运。

为了保卫祖国,他三次从军作战。在战斗中,他机智勇敢,不仅能英勇杀敌,而且能保护战友,曾两次冒死救出他的学生和战友。和他一起作战的战友都说,与苏格拉底在一起作战就会感到安全。在行军中苏格拉底特别能吃苦耐劳。有一次行军正值严冬,他穿着单薄的衣服,光着脚在冰上行走,却和穿着鞋的士兵走得一样好。他从小注意锻炼身体,体格强健,这为他行军作战置若等闲、奋不顾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提高雅典人的道德水平和造就治国人才,苏格拉底潜心研究哲学并积极从事教育工作。

在他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苏格拉底认为再研究这些问题对拯救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出于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他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但是他并没有创办自己的学校。那么他在哪里施教呢?他怎么施教呢?广场、庙宇、街头、商店、作坊、体育馆,等等,都是他施教的场所。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对象,不论是谁,只要向他求教,他都热情施教。当时的其他教师——智者,是收取学费的,他们以当教师作为赚钱的手段,而苏格拉底教人是不收学费的,他是为城邦的利益而教人,是义务教师,因此苏格拉底一生都很清贫。

苏格拉底对教育的意义、目的、内容和方法,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他认为,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他认为,无论是天资比较聪明的人还是天资比较鲁钝的人,如果他们决心要得到值得称道的成就,都必须勤学苦练才行。

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伯里克利死后,雅典由于没有好的领导人,民主制度变成了极端民主化,变成了无政府主义,连国家领导人都用抓阄或抽签的办法选出来。苏格拉底对此十分痛心。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为了培养治国人才,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他认为,治国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他说,在所有的事情上,凡受到尊敬和赞扬的人都是那些知识最广博的人,而受人谴责和轻视的人,都是那些最无知的人。最后,他主张教人锻炼身体。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对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锻炼才能使人身体强壮。

在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苏格拉底倡导的问答法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今天,问答法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卢梭、布鲁纳等人提倡的“发现法”,也明显受到苏格拉底方法的启发。

由于苏格拉底坚持真理、主持正义,经常批评雅典统治阶层的腐败,甚至批评一些最高领导人,因而遭到他们的忌恨。在他70岁的时候,他被雅典的统治者以“不敬神”“腐蚀青年”为罪名判处死刑。他的学生和朋友们多次劝他逃离雅典,并为他安排了万无一失的逃跑计划。但他坚决拒绝。他认为,尽管加给他的罪名纯属诬陷,但他既是雅典的公民,就应该遵守雅典的法律。行刑的那天,来看望他的学生和亲友都十分悲痛,而他却镇定自若,谈笑依旧,最后从行刑官手里接过毒酒,一饮而尽,从容赴死。格拉底虽是古希腊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但他自己一篇著作也没有留下,我们只能从他的学生如柏拉图、色诺芬等人的著作中了解他的言行和思想。这一点颇像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孔子。孔子一生也是“述而不作”,没有留下任何著作。要不是他的弟子和他的再传弟子们将他一生的言行整理、汇集成《论语》这部著作,我们今天也无从知道孔子的活动和思想了。
参考资料:http://www.edu.cn/article/20050617/3141092.s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1-19
柏克莱:(George Berkeley,1685-1753年)英国哲学家。英国克罗尼地区的主教。柏克莱和大卫·休谟(David Hume)洛克(Locke)并称三大英国经验主义者。
柏克莱否认在人类的心灵之外存在着一个物质世界,认为我们的感官认知乃是自天主而来。他同时也以批评世俗的看法而闻名。他还受到自然神论和宗教神学的影响,他提出了“他能确知的,只有经过感知和头脑所创造的观念”、“不能说实际上存在着,独立于人的头脑之外的事物或实体”。
柏克莱的主要著作是《人类知识原理》
而世界世界著名的学府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也就是柏克莱加州大学)之所以要取名柏克莱,为的就是要纪念他在哲学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柏克莱,认为我们的灵魂可能是形成我们本身各种概念的原因,就像我们做梦一样.但世间只有另外一个意志或灵可能形成这个形体世界的各种概念.他说万物都是因为这个灵而存在,这个灵乃是万物中的万物的成因.
他宣称:我们可以说天主的存在比人的存在要更能让人清楚的感知到.
柏克莱质疑物质真实性的问题,和时间和空间是绝对存在或独立存在的问题.认识可能也只是由我们的心灵所虚构的产物而已.
第2个回答  2007-11-19
西方的哲学家出生晚了,庄子和列子都不错,特别是列子,文体都是寓言形式的!
第3个回答  2007-11-22
比我上学那会儿还懒,
第4个回答  2007-11-20
搞笑,我还以为什么哲学问题呢!!!!